共益企业运动(B Corp)
来源: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19-02-15 14:40:13

时间:2017年6月12日下午1:30

    主题:分论坛六  共益企业(B Corp)

    以下内容来自各位嘉宾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2017年会分论坛上的演讲,未经本人审核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工作坊,我是乐平公益基金会研究与发展中心的项目官员郑迪(音),非常高兴各位嘉宾以及观众能够来观摩“共益企业”工作坊。昨天其实也有众建筑和韩国的嘉宾介绍过共益企业,今天会就这个议题更加深入地讨论。

    去年六七月份的时候,中国大陆和香港确定要就共益企业在中国的推动进行合作。9月份,我们在香港有举办半天的工作坊,或者说是一个小论坛,邀请到了欧洲、美国的嘉宾来介绍共益企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把社群做起来,开始有人关注共益企业。恰好是在去年的6月份,中国的第一家,以及香港目前的第一家共益企业分别是第一反应和仁人学社获得了认证,去年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昨天我在一个小群里面分享了一篇文章,Natura Cosmeticos确定要收购The Bady Shop。Natura Cosmeticos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已经上市的共益企业,在巴西,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我还有一个同事,他在伟达公关,他说他们公司老总在今年的年初大会上也说到共益企业,我们也在申请进入共益企业,这是两个很有意思的消息,虽然发生在海外,但是我想很快会影响到中国。今天我们请到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嘉宾来参与讨论,这个圆桌的嘉宾里面,每一桌都会有三到四个是创业者,有成熟的企业家,也有年轻的创业者,有做互联网的,也有做医疗、环保和食品的,非常多元。同时每一桌也会有一些跟投资有关的,也有一些是学者,还有一些专业的法律人士、传播等等,是非常多元的讨论环境,我们希望在今天能够就大家为什么坐在这里,为什么会认为我们自己和共益企业有关系展开讨论,以及在这个小环境下触发我们未来怎样有可能参与,共同成为一股很重要的推动力量。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去年6月份的时候,乐平、南都、香港的社会创业论坛一起确定要来中国推动共益企业,而今天恰好是南都轮值这一场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的论坛,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南都基金会的秘书长彭艳妮为我们做工作坊的致辞,有请!    

    彭艳妮:首先代表主办方,乐平基金会、南都基金会,相当于我们联合主办今天这场活动。乐平基金会和南都基金会以及香港创业论坛共同在大陆和香港共同推进共益企业,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一场运动。你们来这一场是选对了,因为共益企业在国内是很新的,面向这么大范围的讨论,这是第一次。今年3月份在北大和斯坦福工作坊上有一个讨论,那是一个闭门的,今天你们可以听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如果参加昨天的年会会听到相关的案例,那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已经有四个已经被认证的共益企业,他们每一个都是很让人心潮澎湃的,是很年轻的,也可以说他是很性感的年轻的初创的企业,我接触到共益企业的概念以后,我认为这是一股推动商业向善的力量,今后在中小企业里面会掀起不小的浪潮,会有很多中小企业会去看这个,追随这一场运动。

    中国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年轻的创业者不再满足于我的工作就是来领一份工资,创业就是赚一份钱,他在踏入社会的时候就想,我在挣钱的时候有什么样生存的意义,我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他会更加关注利益相关方。今天我们很高兴在这儿能够听到来自于韩国、日本、香港、内地的案例分享,做完分享之后,会有大家的讨论,讨论一下今后共益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挑战,今后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不多占用大家的时间,谢谢!    

    主持人:在嘉宾分享之前,很多人给我建议,还是讲讲到底共益企业是什么,我这边准备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介绍共益企业。

    先请大家看一个视频。

    (播放视频)

    主持人:这个视频是2012年做的,数字有些滞后,现在全球应该有2000家共益企业,覆盖50个国家,130个行业,很抱歉没有来得及配字幕,下次希望大家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们已经把中文的字幕配上了,后面我会用中文给大家介绍一下共益企业。

    其实今天早上我看到有一些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出来了,讨论摩拜到底是不是(社会企业)。我们经常会说,把一个社会企业定义放在一个光谱上,这边是社会影响力,那边是商业回报,假设两者是对立的,中间会有一定的比重,平衡或冲突。但是我们想探索,有没有可能商业模式本身就能解决社会问题,而且能够以比较好的方式来降低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想,共益企业更多的是以这个为出发点,所以它并不讨论所谓分红的问题,也不讨论哪些到底是还是不是,它会有一套标准和一个社区来证明你通过这种跟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实施。

    从定义来说,共益企业是在环境绩效、社会、透明度、责任感以及整体经营性方面达到比较高的一套标准,同时它一定是营利性的企业,不认证任何非营利公司,也不认证他的收入模型当中大部分来自于捐赠的那一类组织。同时,他有双重目标,但是有些人会觉得,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服务好我的客户,同时能获得商业利润,对社会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它有两块,两部分都能实现。

    第三个,它不仅为股东利益负责,还为其他利益相关方负责,但是这个利益相关方又是比较学术的说法,其实简单来说,跟你经营相关的员工,你的客户,你的环境,还有你所在的社区当中,你可以自己去识别它。总体来说,就是符合这三方面的公司的形态。这些企业组成了社会运动,就是我们理解的共益企业运动,所以它不单单是一个认证。

    虽然不以认证为所有的目标,但认证是它非常基础的工作,这个认证和别人不一样,除了是一种识别之外,它还给你营造了一个社区,也就是通过这种识别之后,你能够进入一个和你理念上一致,也达到了一定标准的社区,大家一起来讨论怎么成为比较好的公司和企业家。同时,它也能够帮助你去评估你的影响力,我们秘书长经常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救两个大熊猫的机构更加有社会影响力,还是救很多孩子的机构更加有社会影响力,这是很难进行衡量和比较的,但是他是希望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把这些可能产生影响力的商业模式放到这个评价的体系里面去,来帮助你去识别怎么基于你的商业模式来评价你的影响力。这个认证标准也是非常动态和交互的,能够进行不断的迭代,非常有意思的是,不同于一般所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像一道考题一样,给你非常复杂的信息,让你进行信息的披露,这套标准十年不变,但是共益企业的标准是非常动态的,这些社区的企业家,他们自己的实践定义了这个社区现在怎么来识别更多的共益企业家。

    它的标准其实非常细,也会涉及到不同的方方面面,比如他是不去判断你是不是不做利润分红,但是他会告诉你,你对待员工的时候,能够让员工进行持股,能够让公司的CEO和最低收入员工之间差别的倍数降到最低,可能对员工是最好的,他给到你一些方法来怎么对待环境、员工、社区,还有你的影响力的商业模式,而影响力商业模式,现在已经识别出大概25种左右。包括做环保的、农业合作社等等,其实它很包罗万象。

    现在全球社区里面,我们找到的,可能经常会说的,大家比较了解的,比如说Patagonia, Etsy等等,都是现在在美国相对来说在社会企业领域也好,社会创新领域也好,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司,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商业公司。

    同时, B Crop不仅仅只是一个认证,还有一个法律形式,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可能能够把两者都做到的,才能形成社会运动的基础,能够在制度建设上做一些突破。像美国有32个州,全球也有大概6个地方在做立法的推动,共益企业的立法现在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美国大概有三千到四千家注册成为共益企业的公司。

    主要讲三方面的核心信息,它并不是一个你认证成为一种类似于社会企业,然后你就不能分红,或者说百分之多少不能分红,会有一些税收优惠,它的核心内容完全不是这样的。更多的是针对于给到董事会和公司的管理层以权利去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非只是股东,也就是在其他的情况下,比如说我们很喜欢举的一百年前老福特说我要给员工涨工资,股东说不行,你不能给员工涨工资,会影响到我们的利润。如果有这样的法律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可以被讨论了,因为到底我怎么来平衡股东利益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他就不会是这么绝对的答案,这个是共益企业立法的核心内容,在全球推动的共益企业立法,基本上也是以这个为核心要素来进行的。

    我的分享大概就到这里,下面会有五位嘉宾,分别来自东亚和美国,为大家分享共益企业在亚洲做了哪些尝试,在全球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变化。我们先有请韩国的金正泰先生,他是稀年社会公司的CEO和创始人,这家公司在2016年认证成为共益企业,它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通过咨询的方法帮助公司和公益机构找到社会创新的方法,用一些设计思维的方式找到社会创新的解决方案。有请金正泰先生。

    金正泰:这是我第三次发言了,昨天我做了一个发言,今天上午我又做了一个发言,这是我第三次做介绍,非常特别,所以非常感谢给我这么多发言的机会,我要感谢乐平基金会,来促进在中国共益企业的发展。

    在我介绍幻灯片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共益企业的背景,就像刚才主持人所讲的那样,共益企业不仅仅是一个认证,它更像是一场运动,在这场运动当中有很多公司、社会企业和初创企业,不管他们处于什么样的行业,多大的规模,他们都在参与进来,这是一种新的业务语言。在韩国的共益企业运动当中,不仅仅是初创企业和社会企业的运动,现在还有共益企业在加入。到目前为止,我不能说他们的名字,但是共益企业现在已经非常感兴趣于怎么加入这样的全球运动,因为有一些企业把共益企业当做他们下一步完成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在韩国,企业社会责任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他们现在开始思考怎么去做共益企业,共益运动,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我们怎么去平等地对待员工,怎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必须清晰了解的。

    第二点,要对投资者施加影响。投资者非常喜欢共益企业这个理念,共益企业会有自己的影响力评估报告,这样的话,有影响力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个评估的过程来选择投资于哪个企业,所以这是另外一个业务语言,也可以是我们所共享的。

    另外,政府也非常喜欢共益企业的理念,因为企业的高管他们有框架来进行评估,看这个公司不管是初创的还是社会企业,是不是有足够的影响力,他们对于如何花公众的钱是非常敏感的,一定要把这个钱花在健康的,有影响力的公司当中。

    最后我还想讲一点,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面这类企业,就是希望能够接受最优秀的,来自于高校人才的那些企业。去年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来自一个牛津毕业生,他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为什么想加入我们公司,我们是一个共益企业,他到韩国的顾问那里说了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公司,他在毕业之后希望如何开展工作。非常有趣的是,韩国的顾问跟他讲了一下,你应该Google搜索一下韩国的共益企业,然后去那里,因为他那个时候并不了解什么是共益企业。他在Google搜索了一下,发现了一些公司的名字,包括我们公司的名字,这就是为什么他会给我们发电子邮件说我希望能够在你们这里工作,因为我了解了共益企业,共益企业就是未来的事业所在。耶鲁、哈佛、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等,共益企业都成为毕业生毕业的时候优先选择的一类企业。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普世的语言,企业、人员、投资者、学生,你潜在的员工,大家共用的一套语言。

    我们来看一下韩国的共益企业,一共有10家,第一家是在2012年被认证的,最新的一个叫EVE,他们生产的产品是针对是针对年轻人的,有生态效益的避孕套。他们生产的避孕套不仅是有生态效应的,环保的,而且是可以让年轻人更为易于使用的。同时,我们韩国也有开展共益企业的蓝图,我的公司去年被认证为共益企业。我们不是自认证的,我们需要去向韩国的生态系统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设置了这样的蓝图,从第一步开始,要去进行组织结构的设置,这样的话,有更多的企业可以加入进来。另外,我们希望能够在亚洲,不仅是韩国,来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包括各个东南亚国家,这样的话,在韩国有更多的共益企业。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希望在推动这个运动的过程当中承担更多的作用,这是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组织结构。

    关于共益企业运动,我们实际上在流程当中使用了设计思考的方式,因为我们也是新加入者,我们之前不知道企业对于共益企业的反映是怎样的?你有可能会出错,你有可能会失败,所以我们希望使用设计思考的流程,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如何使用设计思考的流程。

    第一个是Lean-Startup的方法,是一个简化的初创企业。在我们成为共益企业之前,我们自己决定要成为一个共益企业,在评分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很吃惊,韩国的评分是非常高的。很多成员对于我们来说,尤其是关于治理,还有劳动者这方面,我们的得分是非常高的。所以,这种评分给了我们进行下一步更多的信心。我们组织了一个开放注册的活动,来看一下公众的反应如何,让我们很吃惊的是,很多人参加了,我们看到很大的潜力。之后又开始众筹,共益企业的书、手册。但是我们希望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我们是有线上的版本和手机版本,我们获得了足够的众筹来出版,然后又进行媒体宣传。我们在内部创造了一个共益企业的意义,以及为什么它对于韩国的生态系统是有帮助的。

    我们现在有更多的信心了,希望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我们在去年成为了共益企业的大使,这成了我们的转折点。在英文版的共益企业影响力研讨会上,也转换成了一些标准的问题,我们把他们进行了翻译,并且打印出来,并且分发给了大家,免费提供给大家。我们又举办了一个工作坊,来看一下这是否可行,修改了其中的一些表达、表示的方式。去年4月份的时候,因为这个活动是在美国发起的,我们得到了USSL五的资助,去年4月份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邀请了这些专家来参加,组织了一个国际论坛,当时有150多位嘉宾,非常受欢迎。我们又希望能够参与今天这样的活动,有不同的人来参加这个活动,而且我们是在这种活动开始之前30分钟就开始入场,开始进行交流和宣传。到现在,我们有Lean-Startup的流程,我们也有信心。

    为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呢?对于企业治理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最后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未来的方向,不仅仅对于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而且也面向大企业,他们现在也开始联系我们,问我们如何能够成为共益企业。我想,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点,因为一旦他们加入了这个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在韩国取得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这样的毕业生非常喜欢共益企业。

    这是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分享的一个框架,一旦你熟悉了这些,你们就可以跟政府、企业、CSR的管理者、投资者,任何的相关方进行沟通,可以使用恰当的语言跟他们沟通。

    最后一点,我们希望能够在越南和印尼也引入共益企业,我们在这两个国家做了三年的项目,我们也会对这些项目进行影响力评估,这样的话,可以吸引更多的当地企业加入这样的影响力评估,成为共益企业。另外,我们也会在2018年的时候组织第二届共益企业可持续管理的国际会议,希望大家也可以去参加,并且希望它成为一个亚洲的会议,国际的会议,并且走向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美咲岩井,他是Impact HUB Tokyo专门负责社区运作的经理,他会接触到东京地区很多的社会创业者,他会从他的角度来分享,他观察到共益企业运动对整个社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会在哪里,下面有请美咲岩井。    

    美咲岩井:大家好!我叫美咲岩井,我来自于日本,今天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共益企业运动在日本的推动。在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你们有多少人知道共益企业,在你来参加这个会议之前知道共益企业?多少人正在成为共益企业的评估过程当中?有多少人是共益企业的代表?

    非常感谢,在会议之后,我们可以再进行探讨。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影响力中心东京社区和企业家项目主管,大家如果不知道我们这个机构,我之后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影响力中心东京。我的教育背景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方面跨文化交流,我在这个专业获得了博士学位,我在企业进行了企业孵化,还有创意活动联盟等等方面的工作,我在东京生活,在座的有多少人来自日本?有一个,看来我们还是要多来中国,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所以非常感谢乐平公益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邀请我,给我这个机会。

    影响力中心东京是在东京的长野县,大家有没有人去过东京?可能有人去过,这是我们的办公室。我们是把以前的工厂、车间改造成了这样的可以工作的办公室,我们现在已经有四年半的历史了,是在2012年创立的。在我们的组织有五个支柱,第一个是基于空间的成员身份,空间出租,还有对于那些创业企业来组织活动,对于创业者来进行一些孵化的项目,另外还有共享办公空间的创意和管理进行咨询的项目,另外我们还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咨询服务、智能办公室、研发服务,所以现在我们更多的关注是放在数据分析以及人们如何变得更具有创新性,或者是没有创新性,这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产品。

    这是我们的团队成员,实际上我在这里并不是给我的企业做广告,我只是希望让大家在我介绍之前能够稍微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我们决定开放一个空间,面向企业家的大本营,因为我们觉得,大家就像在登山一样,有的时候不知道要去哪儿,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但是你必须要坚持,才能够在登到顶峰之后看到美景,即便这个山是非常高的。所以,有的时候这个过程是非常孤独,非常艰难的,但是我们想,我们如果能够创造一个大本营,针对这些企业家,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看法,交流知识,告诉大家你可能不应该走这条路,不能够使用这个工具等等,提供一些建议。所以,我们就开始了这个工作。

    另外,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孵化的项目,还有一个基金的项目,主要是关注于日本的海产行业。在日本,渔业是非常大的,这些老一代的人也认识到,这个行业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创造了这么一个项目,邀请所有的相关方,包括年轻的企业家,他们可以创造出不同部门的顾问,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我们就使用了一些系统性的方法。

    未来下一步想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实验室,我们认为社区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实验室,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家他们可能是在第一年刚开始运行,所以有的时候,他们发现很难去找到恰当的客户、用户,或者是得到他们有建设性的反馈。所以,我们建立这样的空间,利用人们之间的信任,来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业务、想法,也可以邀请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来参加活动。

    Impact HUB有一个全球的网络,我们2013年在日本开始这个网络,实际上它在2005年就在伦敦建立了,它是一个社会实验,在伦敦北部,有很多的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来来往往,但是并没有进行相互之间的介绍和认识,因此我们的创始人说,我们要创建一个联合办公的空间,或者是社区的空间,让人们继续在这里进行交流,进行合作,共同施加更大的影响,那不是一件好事吗?所以他就创建了这样一个组织,Impact HUB,现在在全球有80个,其中有9个是共益企业。在我们的网络当中,共益企业的运动也在上升,我们看到有旧金山、洛杉矶、澳大利亚、日内瓦等等,我们每年在旧金山组织一个大会,就像是一个社会企业,和共益企业投资者之间联系的机会。这个大会,作为一个社区经理,实际上并不是由我来帮助我们的公司成为共益企业,大家要记住,我并不是像你们一样的专家。

    但是我想跟大家说,我所看到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建立共益企业的运动呢?我们认为共益企业是一个专门的社区让我们讨论未来的治理和管理,共益企业虽然是一个全球的认证,但是你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背景。共益企业在每一个地区形成当地的标准,所以我们需要把共益企业的标准应用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否则这个标准就不那么有意义了。而且它是由那些,不一定要进行投资的人,而是希望能够找到共益企业的,首先让它成为伟大企业的那些人。现在日本的共益企业一共只有三家,可能是因为跟潜在的共益企业之间缺乏互动,缺乏共享,实际上我们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潜在的共益企业都有多少,因为现在还看不到。而且我们缺乏运动的领袖,我们需要这样的领袖让潜在的共益企业变成真正的共益企业,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基于当地情况的转型过渡的活动,需要有当地的领袖来推动这方面的活动,实现新的指标、目标。

    我做了一点研究和访谈,一些潜在的共益企业的人,比如说问一下为什么要成为共益企业,我们的创始人Shino Tsuchiya说,团队建设非常重要,在成为共益企业的过程当中,员工、业务、企业的所有人可以审视自己是否实现了原始确定的愿景,是否在共益企业正确的轨道之上作为一个提醒的因素。Nozomi说,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机制,对于我们公司结构进行重组,现在我们这个公司即将十周年年庆,他们每到这样的庆典的时候,就会审视一下自己公司的结构,看看是否在正轨之上,他们有一个标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他们的网站上访问一下。

    这是我最后一张幻灯片,再总结一下,我们也听到重新搭建框架,进行系统性的思考,讲述我们的故事。如果我们看一下日本的生态系统,就会发现日本有自己的社会企业的方法,有三个要素要满足,第一个是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能够让自己的员工、客户和社会都非常高兴,非常幸福的,非常满意的一家企业,所以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怎么样成为一个好的企业,这是共益企业出现之前我们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公司,我们怎么把两个不同的标准融合在一套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当中,从而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共益企业的运动中。系统性的思维非常重要,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谁也没有参与,我发现今天在座的各位当中,没有日本人,只有我一个人是日本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这个系统能够可持续性发展,能够很好地应对变化,我们需要跟客户,跟城市、中小企业、学校、大公司、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一起来进行讨论,让他们都参与进来。最后就是议事,先例,能够讲述的成功的故事,永远是吸引人们参与的一个因素。共益企业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参与呢?但是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特点,这个运动可能只是为了运动而运动。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故事讲述给大家,我们为什么要参与,我们参与的话,如何能够带来改变,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想要邀请到的是来自香港社会创业论坛的容蔡美碧,她和南都一起合作在香港推动共益企业,就在昨天早上,我们也和容蔡美碧达成了共识,希望能够进一步合作,一起在香港设立一个B Lab,一起推动在大陆和香港的发展,下面有请她来跟大家分享。    

    容蔡美碧:大家好,大家看到这个主题是我人生下半场所做的工作,我现在主要是作为一个社会创业者。过去30年,其实我在80年代开始创业,在香港成立了12个不同的贸易展览,还有大型的会议。在这30多年里面,我跟工商各界人士都有很多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我做生意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做生意跟公益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一边做生意,一边也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做义务工作。现在来说是很好的,大家都觉得是很好的跨界的经验,但是那个时候有的朋友说你不务正业,你做生意就做生意,为什么搞这么多事情?

    我大概十年前认识社会企业,我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把生意跟社会的目标放在一起,十年多前我开始参与了社企民间高峰会,后来成立了仁人学社。五年前成立了仁人学社,我们是推动社会教育的,我们也写了很多文章,也许你们看过这本书,我们也在大学里面推动,在政府里面推动,在市场里面推动,大概在2012年的时候,我自己开始想,怎样把主流企业拉进来,我觉得我们做社会企业,大家都做得非常用心,但是发挥的效果还是有限,但是我看见所有的社会,商业机构其实占了绝大多数,怎么发挥主流企业的力量呢?我就组织了一帮朋友,开始做研究。研究的时候,我看到了共益企业,突然间眼睛一亮,在美国那边发生,而且发展得很快。我们在2014年,跟一些商界的朋友,开始在商界里面推动,我们先跟香港联合教育所办了很多场的讲座,商业怎样可以发挥它的社会力量。我们看到社会的氛围开始改变,很多商界里面的朋友在企业里面开展不同的计划来改变社会问题。到2016年的时候,香港联合教育所规定了所有的上市公司,大家一定要提供一份报告,他在环保、社会、机构管制上,他们已经做了很详尽的报告。那个时候,那些上市公司开始急了,怎么办呢?我们一下都没有做这个事,你让我做这个事,有一些把数据统计下来的还比较简单,但是关于社会环保的怎么做呢?有一些社会企业就跟他们合作,协助他们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一点。现在这个趋势还在发展当中。2016年,社会创业论坛也成立了一个小组,来推动共益企业。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两年里,我们在推动共益企业方面做了什么事情,还有我们的战略是怎样的。

    有三个发展方向,从认知和关注开始,而且我们也推动B社群的营造,第三是推动共益企业的认证。

    首先我们跟政府合作,一般人说,政府是最难合作的,大家有同感吗?香港特首在7月1号就职,他非常支持社会创新的,所以我们在他的办公室底下,他有一个效率趋进组,我们跟他合作,凡是有共益企业的嘉宾来香港,我们就抓着他们。去年10月份,B Lab创办人Bart到香港的时候,我们邀请他到政府里面给各个部门介绍共益企业,他们听了以后感觉非常奇怪,原来商界有这么一个想法,在国际上有这么一个运动。今年1月份的时候,有一家美国的共益企业,Home Care Associates也来香港,我们邀请他在政府里面做了一个讲座,介绍他们在养老方面的服务怎么样,他们不光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培训给护理员,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训练,令他们成为护理员。

    此外我们推动不同的商会支持,在香港有美国商会、黄金时代基金会推动养老问题,我们也邀请了Home Care Associates也到这个商会里面分享,因为很奇怪,他虽然是美国的B Lab,但是香港的美国商会的会员不太认识B Lab,因为他们一般是在香港工作的公司。这个运动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发展。

    6月中,我们跟香港工业总会推动另外一个工作坊,B Lab工作坊,在工作坊里面,分开两个部分,Learn,让他们认识整个背景,认识整个B Lab的理念。Do,我们需要做一个共益企业的认证,得到认证之前要做评估,这个部分就是教人怎么做评估的。这个也是在美国商会里面我们做的讲座。

    另外我们跟团结香港基金会合作,在2016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位Ryan Honeyman,他写了一本《B Corp Handbook》,另外还有一家香港女工商及专业人员联合会,他们也在2016年成立了B Corp小组,我们跟商会的这些来往的关系,都是从我们自己的认识的关系里面发展出来的。我们发现这很有效,也许在国内我们也可以做类似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推动跨界认知和公众认知,2016年的9月份,乐平基金会跟我们在香港搞了一个两岸四地的关于公益企业的讨论会,这个是第一次两岸四地的人坐在一起讨论。同年9月份,社企民间高峰会上,我们邀请了B Crop欧洲的创办人Marcello Palazzi,跟我们分享他在欧洲怎么推行共益企业,这些讨论都是非常好的,因为给商界、社会企业、NGO的朋友认识到怎么一回事。这是去年我们在社区民间高峰会上的讨论。而在今年11月份,我们会在香港举行第十届的社企民间高峰会,最大的主题就是“企业+”,我们觉得企业不光是赚钱做生意,还可以提升,我们会有B Lab的朋友跟我们分享,我们也会邀请到不同的共益企业来香港跟我们一起分享,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10月份的时候可以来到香港。

    此外我们透过公众的展览,2017年1月份,有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这个是针对养老的问题,还有人口老化的问题而举办的展览会。,我们推动商界的朋友,透过他们的商业战略去解决我们看见的社会问题。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邀请了B Crop的Marcello Palazzi到香港跟我们分享,还有跟我们培训一些护理人员,这个是在展览会上,仁人学社透过这个展览向公众介绍关于B Crop。

    这些活动其实都是很有影响的,因为我们是在播种子,给不同的人认识有这么一个概念。此外,我们还出版了一本书,叫《改变世界的共益企业》,我们很清楚地介绍了全世界各地不同的B Crop。还有就是这个工具上面写了评分是什么,让他们看见每一家公司,虽然是一个商业机构,但是为什么成为B Crop,还有他做这个认证的时候,评分是怎样的,无论你想成为B Crop,还是想了解多一些,这个工具都是非常好的,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公司的能力。

    另外,我们现在最大的公司是协助公司进行认证,仁人学社去年成为香港第一家的B Crop,我们组成了一个顾问团,这个顾问团是协助不同的公司搞认证的,以下大概有七八家公司,我们正在协作他们做认证。大概年底的时候,我们可能多两家或者是三家公司会成为B Crop。

    在今年4月份,另外第二家B Crop在香港诞生了,就是“黑暗中对话”。2017年2月份的时候,我们也办了工作坊,在工作坊上,大概有120个不同行业的朋友来参加,在里面,我们也跟他们解释了共益企业,当中虽然他们有一些不一定成为B Crop,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讯息已经带给了各行各业。还有业培训更多的企业顾问,将来可以替这些企业,为他们做B Crop认证。我们今年4月份,也在香港两个很大的共同工作空间,开了一个Party,大家庆祝,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在今年6月底,会在Impact Hub里面举办类似的活动,不知道跟日本的是不是一样。

    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有策略的合作,相信B Crop的讯息会比较快的给社会各个阶层知道,我们也很高兴,我们跟乐平基金会,在中国,在香港,一同推进这个运动的发展。

    多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中国的沈海恩,是第四个认证的共益企业,代表中国分享他的案例,他的案例比较有意思,因为他除了在中国有办公室之外,在美国也有一个办公室,他在美国也会和这个社区里面的很多人进行交流,我们也想听听他在认证前后有一些什么样的观察,以及和美国的社区交流下来有什么样的心得,有请!    

    沈海恩:我们叫众建筑,我们也是一个共益企业,是七年之前成立的,社会影响力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使命。我们开展不同领域的,非常广范的工作,包括内部装修,房屋的建筑,也与政府合作。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考虑社会企业,一直到最近,大概是半年以前,才开始的。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些方法,还有我们开展的项目,给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个项目,People’s Canopy。建筑领域对于社会影响力非常感兴趣,有时候,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一些社会影响力,即使有的时候影响力是负面的,所以我们有机会创造一些积极的影响。第一步要了解,我们是有影响力的,特别是建筑师,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自己希望通过一些项目,来拓展建筑的边界,能够进行一些创新,我们开展了一些不同的项目,包括工业设计和建筑,这也影响了我们开展业务,做生意的方式,作为一个设计咨询公司。

    这个项目,我们是与一个英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起工作的,我们在这个城市设计一种建筑,设计一种东西,能够让人们在不同的地方,让公众来利用这个城市的资源。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个交通工具,People’s Canopy,人们可以骑着这个交通工具,通过人力,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在它停下来的地方开展不同的活动,这个城市可以把像来自大学的资源,包括图书馆等等,把他们提供到那些没有这些资源的地方。我们是在一开始就在不同的,包括比利时、香港,最近在深圳,我们都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在深圳是一个设计博物馆当中。这就展示了建筑的潜力,他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大众大规模的生产来去设计出一些地点,或者是地方,可以让人们到达那些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去的地方,利用那里的资源。

    第二个项目,House Plugin,也是相同的方式,大规模的生产,我们叫预置,来进行设计的创新,给那些需要的人提供服务,这个项目开展的也比较顺利,获得了一些奖项。

    项目开始的时候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与北京的大栅栏地方政府合作,他们当时在进行城市再创新,是我们第一个在城市层面开展的项目。我们的目的,就是对于房屋的拆迁,给人们提供一个可替代的迁徙解决方案,这样的话,不会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当时想在老房子当中建新房子,我们把以前的老建筑都保持下来,不做任何改变,在内部做一些改变,可以看到前后的对比照片,这是第一批,政府所资助的试点。我们设计自己建筑的方式,自己的材料,这是市场上买不到的,木材也结合进来,这样的话,就可以使用像宜家的产品一样,一天当中就把这个房子组合起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更便宜,还可以很好地对于原来的老楼进行装修,更高效,这是我跟我的伙伴一块儿在建老式四合院房子的装修,把它的效率提高了十倍,而且不要让人搬出去,人们更加信赖这个过程,这是那个工厂,建设起来进行了测试。还建了针对当地居民很多的房子,这是一个人,他跟他的女儿住在一起,我们还加了一个夹层,让空间增加了一倍,能够有一定的隐私,他自己付的钱,这是他可以负担得起的,对于低收入的人们来说,也是负担得起的。

    这是董大妈,她跟她的儿子住在一起,她也住在大栅栏这个地区,她是第一个使用我们这个系统的当地居民,可以看到,我们很快就可以把这些东西搭建起来。她讲了一下,怎么提高了她的生活水准,她不想离开这个小区,她在四环有一套房子,但是她觉得那边不方便。这是前后的对比照。

    右边是我们建的第一个,他看到了整个进程,在冬天的时候,他进去了,他说这里太暖和了,他觉得特别诧异,一般来说,对于这么大小的空间,暖气是不够暖和的,那是政府提供的,因为暖气的效率比较低,而且会有泄露的情况。在那之后,我们建了很多这样的设施,大家可以看到,前后的老旧更新的对比,中国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人们觉得要么是一种,要么是另外一种,人们做的决定一般都非常极端,要么这个,要么那个,可是我们进行了混合,我们用我们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基础的问题,不仅仅是解决加热、暖气的问题,还有卫生的问题,卫生间也整合到我们的系统当中。另外有一些空置的地产,可能空置了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也对进行了快速修缮,现在它们已经被利用起来,变成了Airbnb出租的空间,或者是供小的初创企业来租用。这并不是只针对一个地方的设计,我们本来的设想是一整套的系统,北京市政府提供了一个设计指南,让我们当成城市规划的一分子,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制定了不同方法,在哪儿插入一个什么,应该是什么样的项目,我们还跟政府一起开发了一套系统,让本地的居民能够自己设计自己的家园,能够实现定制化,并计算成本是多少,能效是多少,能够创建一个数字化的在线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决策过程当中。

    另外,我们还把我们的办公室挪到了这个地点,这样的话,我们也非常贴近我们所服务的人群,我们最初所帮助的那些人群。现在这些插入式的解决方案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社区,进入了其他地方。

    这是在北京的另外一个地点,这位女士叫房可(音),她特别有趣,是年轻的一代,她在这个小区长大,后来她的家人离开了,搬到了其他的地方。她结婚之后想回到她最初居住的小区,几乎是不可能了,而且那时候她的工作地点离这儿特别近。她看到了我们的系统,她也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想建一个独立的住宅,这是我们第一次没有在政府的资助之下开展的,由当地的居民完全来出钱的一个系统。这是我们成为共益企业之前发生的事情。

    在我们成为共益企业之后,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们的运营方式,我们更像是非营利的企业,不是特别以商业为导向的,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意识,怎么积极主动地跟人们去接触,去接洽,从风投基金那里获得资金支持等等,我们成为共益企业之后,打开了这样的资金源头。作为一个设计咨询企业,以项目为基础开展工作的。大多数的咨询公司并不会把他们的设计变成企业,独立的企业自给自足。作为共益企业,我们也开始把我们一半的业务变成设计、孵化的项目,同时我们也接受来自乐平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他现在也成为我们的合伙人。把这样的住宅变成一个产品,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批量化生产,让社区的人从中受益。

    我们还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扩展到美国,我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我在波士顿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跟波士顿政府也有接触,辅建居住单元,这种单元是基于现有的土地之上建设的,一般是在后院,在一个独栋房屋的后院当中,在城市当中有很多土地是没有办法进行开发的,但是也是闲置着,没有用到的,共享经济那些理念的人开始思考,怎么以共享的方式来共享这些空间。政府非常积极主动的让企业家参与到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当中。在大栅栏项目中,他们发现政府的架构让人们能够进行创新的机会非常有限,美国的政府非常欢迎这样的单元,他现在已经获得了很多新闻报道,很多的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作为实验,可以研究中国非正式的社会情况,从而让我们能够进入更多国家。我们所合作的组织是叫住宅创新实验室,他们是非常有趣的独立机构,但是是在政府项下的,是为了加快住宅解决方案的提供,他们跟我们的合作非常开放,我们是一个共益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大家可以看到,在波士顿有很多的问题,美国、洛杉矶都有这样的问题,硅谷也有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闲置空间。而且我们也跟加拿大的一些居民一起合作,在今年年底可能会做出一些原型。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大学也在支持共益企业,未来一年,我要在哈佛工作一年的时间,那里有一个奖学金项目来支持社会影响力的工作,我会建一个插入式的解决方案,也开展社会创新,社会企业的一些努力。这些大学的学院,他们有很多资源,在这个领域,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都是如此,这对社会企业来说,预示着非常光明的未来,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洛克菲勒慈善顾问公司副总裁Heather Grady, 洛克菲勒从2007年开始,也是B Crop项目最大的资助方,和B Lab的创始人纽约的团队有很多的分享,下面有请Heather Grady女士跟大家分享!    

    Heather Grady:大家好!我是所有发言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我非常高兴今天来到这里,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1981年,我在中国居住了一年,我在那之后经常回来,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个国家不断发生着的变化。我非常幸运能够在洛克斐勒基金会工作,那个时候我们支持一个新的公司,共益实验室,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共益企业运动,讲一下在全球共益事业范围的系统性变化。

    共益实验室是由三个社会企业家一起创立的,他们一起上的大学,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毕业20年之后,他们想看看他们对社会公平能够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用企业来实现社会公益,在2006年的时候还不是主流的想法,我在那个领域工作过许多年,我们需要很多同行的领袖,以及外部的企业领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的探索就像今天大家所探讨的一样,他们当时探索怎么解决大规模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通过创造一个框架和社会的基础设施,市场的基础设施,让企业能够让他们的使命跟盈利更好地协调、统一在一起。在洛克斐勒基金会,和其他的私人慈善家,他们冒险创建了共益的实验室,进行这样的探索,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历史介绍一下。

    共益实验室和共益企业的运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运动之一,从创建一种新的企业的角度来说,先是南非的共益企业,再是加拿大的共益企业,现在在美国32个州已经创设了共益企业的法律。有1800家企业被认证为共益企业,有4300家已经获得了共益企业的地位。在美国,这个数字是900以上。因此,我想利用我简短的时间介绍一下系统化的思维,给大家讲一下总体宏观上的一些情况,包括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的工作,之前已经做过的工作。因为如果我们不能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来改变这个世界,必须有更高效的方法带来这种变化,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的国家。

    首先,我跟大家解释一下,我认为什么是系统思维。我昨天刚刚讲完一个系统思维的课程,所以我所有材料都是有中文的。系统思维认识到,我们的项目处于更庞大的系统内,不管是社会的还是经济的,这些系统可能支持或阻碍他们试图带来的积极变革,它明确并利用不同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带来涟漪效应,更加深入持久的进展。系统思维包括成功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内含正面领导力、关系网发展、倡导、影响力评估和学习体系。我想之前所有的发言人都已经向大家展示了这些要素。我们先看一下第一点,所有的项目,所有的公司,在更大的系统之内,今天的市场和法律系统当中,企业还是由机构的资本主义的规则来驱动的,也就是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把任何对社会的负面成本外部化,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结构,它会使得我们创造出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气侯变化,还有不平等。这些由短期的市场利益驱动的企业,他们一般情况下会比较忽视长期的正面或者是负面的影响。所以公共的和私营的企业,都会关注于对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责任,在我们有新的,像公益企业这样的结构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改变这种法律当中规定的法定义务。非常讽刺的是,很多的机构投资者,他都会希望有一个长期的战略,但是有的时候这些长期目标又被转化成中期目标,在企业层面又转化为中期的目标。这就会改变投资企业,产生现在我们不需要的行为。

    共益企业这样的运动,它会影响共益企业更为广泛的现状,这些企业的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于积极的影响,比如说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会比利益更大,另外会让他们更加关注于可追溯的矩阵,并且提高客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还有更加安全的供应链关系,以及企业财务方面的表现,这对于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产生出一些激励的因素。现在我们也认识到社会和环境的利益,对于他们的业务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另外,我们也要有积极的思维模式,共益企业的运动,是我们可以依赖的一个循环。我们对于共益企业的动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可以改变我们现在的结构,能够实现透明性和独立性,并且我们也可以对于客户,对于企业,对于社会创造出共同的利益,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全球对于主流的企业业务进行发展,同时我们要考虑到社会的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像中国的乐平基金会,就可以使得通过我们的影响力创造出更多的共益企业的诞生,并且同时又可以给企业创造出更多具体的工具,他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可以使用,即使一个企业没有被认证为一个共益企业,但是他可以使用他们的评估的工具。共益企业并不期望所有的企业都去注册成为共益企业,而是能够反思他们企业的行为。

    另外,我们的创新是可以在三个层面开展的,一个全球的,能够达到共益企业效益、标准的这些企业,通过认证的共益企业的引领。第二个是共益企业的目标之一,要去衡量那些重要的方面。另外还可以协调行动,那些旨在改变环境,改变社会问题的行动。另外,我们还要能够创造出新的讲故事的方式,并且以新的数据集来分享,我们今天听到来自亚洲的故事,也可以成为帮助我们去启迪所有中国人的故事,我们更大的一个局面,共益企业可以引起领导人和政策决定者,政策制定者当中的一些改变,这样的话,可以使得以更加符合所有中国人的利益的方式来采取行动。我们的B Lab,实际是通过不同的,刚才提到的这些支柱来开展活动,我们有一些,像今天大家听到认证的共益企业,可以驱动各个企业来使用他们这些有效的工具来进行企业的治理和管理。

    他们如何实现这一点呢?首先,他们会去跟踪那些通过分矩阵,比如说国家的数量,还有企业的收入等等这些指标来跟踪那些被注册为,认证为共益企业的企业的表现。另外,可以去看一下哪些是深入使用者的企业用户,多少用户使用了他们的评估工具来提高自己的表现。另外我们可以在公共的领域推动企业的参与,通过一些宣传的活动。这个运动很显然是在全球正在扩展,有不同的,在加拿大、非洲、拉美、欧洲,现在包括在亚洲也有了一些全球的合作伙伴。

    未来我们的道路是怎样的呢?B Crop的共益企业运动,真正在改变世界思考的方式,我想再提一个可能性,就是今天还没有人提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实际上这个SDG下面有17个分目标,这些都是各国的政府和企业都已经签署同意的,洛克斐勒基金会现在也在探索,如何使用这些SDG的目标,并且通过共益企业来实现这些目标,我相信我们也可以进行合作,来去执行这些,实现这些目标。

    再次感谢大家,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论坛游这么多的参加者,参会者,就证明了我们在中国,以及在未来,我们会看到的,对于共益企业的热情。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是小组讨论环节,本来是想圆桌,但是摆不下,前面摆了一排,后面的嘉宾如果希望参与讨论的话,也可以挑前面的空位来坐,后面邀请……

    来主持这个环节讨论哪些议题,讨论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然后每个小组会有3分钟的陈述,后面还会有几位神秘的嘉宾,邀请他们来做介绍,请大家抓紧时间。    

    容蔡美碧:大家听了这么多分享,可能心里会有一些感动,会有一些想法,觉得现在就要去做,但是有些人心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想了解清楚,接下来的20恩分钟,请大家进入不同的组别里面去,因为这是一个互动的分享,互动的讨论,没有对与错,也没有大小,也没有老和年轻的分别,就是把你心中想的讲出来,透过这些讨论,我们可以集合民间的智慧。当中也有很多不同界别的领袖,可以把你们的经验带进来,也把你们的想法大胆地提出来。

    因为刚才我们说了,B Crop Moment是一个运动,我们搞这个运动的时候,到底大家有什么想法,你们希望看见什么,你们希望得到什么。也许有些人想把他的企业发扬光大,也有一些人希望跟国际性的团体结合,无论你的想法怎么样,希望你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提出来。

    我把刚才我们讲的几个重点大概讲一下,这个共益企业,B Crop是重新定义商业机构的使命,还有他的价值,听起来好像跟赚钱没关系,但是实际上日本有一家很著名的企业家说过,搞哲学的人不一定是企业家,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得是一个哲学家,所以现在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好好地想这个问题。

    现在有20分钟的讨论,讨论的时候,我们希望大家按照几个议题,刚才我们也说了,这是一个新的运动,我们怎样把企业、投资者、学者,把他们连成一线呢?还有的是在这些企业里面,我们怎么样能够做这一类的评估呢?这一类的评估对于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20分钟的讨论之后,我们会邀请每一个圆桌的主持人,总结你们每一组的讨论,请你们提出三个重点,三个你们认为可行的方案来推行这个运动,也提出三个,你们认为是最大的挑战,每一组你们总结的时候,请你们用三分钟做总结,提出三个可行的方案来推动这个运动,也提出你们看见的三个最大的挑战。    

    (讨论)    

    容蔡美碧:因为时间的关系,小组讨论到这儿为止。我这儿有一本书,哪一组举手最快的,第一个出来做汇报最快的,我送他一本书。

    每一组有3分钟的时间汇报。    

    第一组:大家好,我们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共益企业,我们的中文名字是第一反应,很抱歉,我的中文特别差,所以我用英文来介绍。

    三个渠道来推动共益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第一个,从我们的视角来说,通过跟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们觉得第一个渠道是基于社区的活动,很多的宣传推广活动是在学术界进行的,但是同时我也认为我们必须在社区层面让真正的企业家,不管是来自社会企业的,还是什么企业的,来进行宣传推广。

    第二个渠道,商学院,通过教育机构来进行,因为他们即将被培训为下一代的领导人,领袖,因此我们需要对于这些专业人士宣传推广什么是共益企业,什么是共益企业的理念,商学院是第二个最好的渠道。

    最后一个同样重要的渠道,通过有影响力的中国的领袖来进行共益企业理念的推广,比如说马云,还有腾讯的马化腾,用他们的嘴巴来推广共益企业运动,这应该是最迅速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

    三大挑战,我们这里列出了两大挑战,我们觉得推广共益企业运动在中国的一个挑战,因为共益企业在中国来说是一个很新的理念,成为经认证的共益企业能够获得的好处还不太明朗,有人是有兴趣的,他们想变成共益企业,但是同时,他们不能清楚地知道成为共益企业能获得什么样的益处。

    另外一个挑战,现在人们对社会企业还持怀疑的态度,所以他们还在挣扎,社会企业到底是什么理念,怎么运转,同时又有共益企业这样的概念、理念,对于他们来讲有点模糊,不明朗。

    以上是一组讨论的结果。    

    容蔡美碧:非常好的总结,一是从我们的小区出发,二是透过教育,三是透过一些有影响力的领袖。

    挑战,一般的人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人们还是比较有怀疑的。不过B Crop的对象不一定是社会企业,B Crop对象只是一般的商业机构,不管你是大机构还是小机构,还是中机构,还是盈利的机构。    

    第四组:大家下午好,本来是想冲着这本书第一个举手的,后来又非常犹豫,因为我其实要上来分享的是一个困惑,或者说是一个问题。因为在第四组我们讨论的伙伴蛮多元的,有来自基金会的,有来自已经获得B Crop认证的企业,好像在这个群体当中,只有我一个人来自于一家社会团体,我是来自郑州环境维护协会的,也是我们当地注册的第一家民间环保社团,我们是致力于可持续社区发展的。但是作为一家非营利的机构,其实我此前参加过仁人学社在香港举办的培训,精益创业培训的内容我都学习过。

    我们组讨论过程当中有一些认识,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抛出来给到更多的人。在我们公益组织发展的过程当中,一直以来,像基金会给到我们一些资助,他在支持共益企业团队发展的进程当中,会有一个,不能说是非常明显的趋势,但是确实是一个方向感,希望你能够成为,或者是向着B Crop这样一个方向,这样一个社会企业的模式去走。但是实际上我们作为一个非营利的一家组织,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困惑,我们应该是坚持非营利的性质,因为在我们参加一些政府购买服务的培训过程当中,他们就会说,你们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非营利性。在有一次,应该是两年前,德国的访问学者曾经到我们机构来做访问的时候,他跟我谈了一些他的观点,当时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说我很奇怪,在你们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比如说基金会,或者说有一些企业,他们在支持一些公益组织发展过程当中,会引导你们成为一个B Crop,他说我们应该要做的是支持和推动更多的商业兴的企业成为B Crop,成为社会企业,而不是推进一个公益组织。你们是非营利组织,应该有你们特质环境里的增长。我就是想把我这个疑惑抛出来。    

    第三组:大家好,我是来自第三组的,我本身也是一个社会创业者,我现在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做益修学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进行分享,因为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对于B Crop的三个挑战,我们基于B Crop在商业机构推广会有怎样的一些挑战。

    第一个,觉得B Crop还是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所以对于一些非北上广地区的机构来说,他们了解B Crop是很难的,可能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想法,虽然他会有很多的社会资源。

    第二个,即使有一些小伙伴提出来,做一个B Crop的商业机构比做一般的商业机构难很多,所以即使有一些人有这样的主动性去做这样的B Crop商业机构,但是他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实操性的困难,所以很多初创阶段的企业会有一定的困难。

    第三个,时机的问题,中国刚刚解决了大家吃饱的阶段,有些企业家未必知道要开始考虑怎样做一个B Crop的企业。

    我们在推动这一块儿,要找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先可以站出来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一定要B Crop推广的话,肯定需要很多商业,或者是政府的资源,只有这样的人,已经有了社会经验,已经有了企业站出来宣传,会对B Crop的推动会有很正向的帮助,谢谢!    

    容蔡美碧:其实B Crop有一个好处,你不需要另外成立一个社会企业,另外成立一个机构来做,只是企业自己做出自我的规范,根据评估,透过这个评估看到公司在每一个方法的进度是怎样的,将来有机会的时候,可以再互相研究。    

    第二组:我代表我们组,我们组经过热烈讨论,我把我们的一些共识反馈给大家。

    我们其实是从B Crop的界定开始,因为当你讨论一个东西优劣的时候,总得搞清楚它是什么,以及跟现有概念的差别到底在哪里?比如说CSR,比如说社会企业,如果我们不把这些东西理清楚的话,后面是没法讨论的。当我们理清楚这个概念之后,我们针对主持人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应。第一个,我们认为中国引入B Crop,不是我们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它真的已经来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肯定要问挑战是什么?进入中国之后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于政府。B Crop势必会涉及到对社会问题的识别,这里面是有价值观的,这种价值观能不能被本土所认可,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实际上我们已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了,所以有些概念,尽管我们不讲它是普视的,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把它解决掉的。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市场。B Crop生产的产品、商品或者是服务,毕竟还是要靠消费者来买单的,如果他在各个环节成本更高,势必会影响到价格问题我们的消费者会不会为这个增值的部分买单。我们讨论的结果,首先你还是要把商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质量是高超的,同等情况下,消费者还是会买单的,但是消费者买单并不是为情怀买单,他买的还是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是服务。

    第三个挑战,实际上有多少人真正会认可,或者说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价值共同体,其实从B Crop本身发展来看,并不是生硬的,自上而下,或者是从权威的机构那里推行一套标准,实际上是制定一套能够帮助所有企业共同生长的一种生态,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需要有一群人,我们认可他,同时我们一起来共同构建一个价值共同体,共同成长才可以。

    最后一个挑战,现在我们还没有想到办法,唯一的办法是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构建。    

    第六组:大家好,我是第六组的,我们组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机会能互相认识,我们很激烈的互相介绍,占用了15分钟的时间,等到提醒的时候,我们只有5分钟的时间迅速地讨论了一下,还是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因为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我们先从挑战开始谈起,因为我们谈挑战的时候,也许会想到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者是途径。

    第一条,B Crop在中国推广的第一个挑战,首先概念相对比较清晰,对于社企的年会,社企标准的讨论,大家各有各的立场,所以我们认为B Crop的概念应该是比较清晰的,有一些比较细的规则和方法。但是在引入中国的过程当中,可能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整个原来的本源是比较清晰,但是在本土化的过程当中是需要一些比较清晰的界定。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对策可能就在于,在不同的行业推广B Crop的时候,可能我们在支持的推广上,需要不同的案例支持,让概念更清晰化。

    第二个挑战,我们组的同伴谈到,B Crop的得分是200分,及格分是80分,不同的分值,从80分以上,有的可能是81、88或者是101,或者是110,这在操作上可能会对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操作上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觉得,这也是一个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困难,我们的一个解决办法,希望有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工作坊,使它变得更容易操作和实施,这是比较具体的层面。

    第三个挑战,目前B Crop只是针对商业企业来进行认证的,其实它是不给NGO做认证的,但是NGO可以采用这套系统来评估自己的一些运作的成效。针对商业企业来说,我们认为现在目前最大的挑战,主流的商业可能并不Care这个事情。第一组有同伴分享了,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他是来自主流商业的,这样的话,对B Crop在中国的推广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我们组的分享,谢谢!    

    第五组:我们组有三位企业家,还有来自投资机构的几位,还有基金会,一开始的时候,大家更关注的是B Crop这样一个概念在中国有什么样的用处,所以三个企业家就被问了很多。特别是众建筑已经通过验证的共益企业,B Crop对于你在中国开展业务有什么帮助没有,后来听到他说没什么帮助,他在美国的项目,美国政府对于B Crop这样的认证,会有一些概念,同业合作也都会有B Crop有一些认知。但是B Crop在中国的市场上,大家对它的概念其实还没有太了解。

    另外两位投资机构的朋友,他们会比较关注,这样的概念在中国怎么样能够推广起来,我们大家讨论一圈以后觉得,符合B Crop,愿意去做B Crop认证的企业,可能现在在国内还比较少,这个概念在中国还属于刚刚开始的阶段,所以最重要的工作,在现在应该是去推广B Crop这个概念,做一些宣传。比如说拿众建筑这样的案例去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营销,让企业家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我们也想成为B Crop,这可能是比较好的开始。

    第三,B Crop作为一个美国发起的标准,刚才前面一组也提到了,它在中国落地,甚至包括最终如果它在落地以后,能够进入到政府的认证体系,可能会有很多的难度,他怎么样能够完成一个本土化,这也是未来很大的一个挑战。因为听起来好像B Crop经过十几年的沉淀,他有很多的知识体系,能不能够很容易在我们国内达成一个这样的本土化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基本上讨论的都是问题,也没有答案,谢谢!    

    容蔡美碧:非常感谢你们宝贵的意见,因为我们就是需要集思广益来推动这个运动,不管怎么样,其实我们在香港叫它商界已经渐渐起革命了,我们现在希望大家一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乐平接触,大家一起看看怎样推动这个运动。现在我把时间交给郑迪。    

    主持人:刚才容蔡美碧送的倒数第二本书是我们翻译的,告诉企业如何成为共益企业,有很多案例,恰好领到这本书的人就是这本书的译者。

    后面我邀请到三位不同的企业家来分享,每个人大概有5分钟的时间能代表他们背后的企业来介绍一下他们跟共益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一位是来自于善诊的吴竑兴吴总,他是一个新的企业家,一个电话把他邀请到北京来参加这次会议,他是在上海的,能够从创业一开始,就把社会影响力和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非常感兴趣,我们也很想了解,作为一个互联网新贵,他是怎么来看待共益企业的?    

    吴竑兴:大家下午好,我叫吴竑兴,善诊的创始人。首先我想分享一下今天来的机缘,今天来特别感谢天宇(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共益这个事情,之前没有接触过,但是因为我对天宇(音)的信任,他给我打电话,我就非常愿意,就来了。今天我听完之后,很受启发,刚刚跟东曙老师请教做乐平基金会的目标是什么?他说是希望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地方,这个地球,这个国家,是不是可以更好一点。刚刚大家在分享做B Crop有一些挑战,我自己相反觉得这个事情在中国推广起来,应该会有一些从文化层面更底层的优势,核心就是士大夫的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刚才我也在请教天宇(音),为什么他在一开始作为一个VC、投资人,老愿意去参加公益事情,一开始做志愿者,后来做顾问,后来又做理事,我自己在想,最核心的,内心最深处的,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一种士大夫的文化,大家也看到,我们这个公司的名字叫善诊,我还是希望有一些善的东西。在这个事情的推广上,在中国,也未必会那么糟糕,而且我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挺有信心的,这是我想补充的一个机缘。

    我还想再分享一个点,今天我听完之后觉得特别好,大家回去之后可以多跟其他人讲一讲,包括当时天宇(音)一说,我特别愿意来,还有一个原因,这个事情如果特别好,可以跟旁边的人讲一下,这个事情真的可以帮我们打开一扇完全不同的窗,去看待这个世界,而且也可以用一扇完全不同的窗来看待我们自己。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天宇(音)跟我讲了一句华,公益并不是在你做大了以后才开始的,它可以在你很小的时候就种下种子,我们现在才A轮,还很小,创业才两年,但是这句话挺打动我的,所谓的佛渡有缘人,说不定就渡到了呢。这个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分享一个小的案例,昨天晚上我有一个师兄告诉我,先天性白内障,他做完手术以后,有三天看待这个世界特别美妙,他做完手术以后发现,青苔是立体的,讲台,原来讲桌后面是三维的,他以前看的讲桌是一维的,这个事情给我特别大的启发。我觉得说不定,作为创业者,可能当我们有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出来了,我觉得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点,机缘。

    第二点,我想结合着我自己善诊这个事,讲讲我对公益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善诊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事呢?善诊最核心是想帮助80后这一代人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现在的问题,父母很多时候不注意身体,一发现的时候就晚了,癌症晚期或者怎么样,已经来不及了,可能面临着生离死别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早发现、早治疗、早好,让很多的人不要有这种生离死别,多一些欢声笑语,这是我们核心的想法。

    结合这个事情,我想分享三点。第一点,B Crop第一目标是什么?我跟振平(音)分享过,他们说核心有双重目标,我认为所有的企业,如果你是商业企业,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价值,除此之外的都不能有,这是唯一的核心目标。至于能创造商业上的价值和社会上的价值,如果把这个目标搞反了,如果是纯商业的,你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卖假药的,如果你是纯公益的,你很有可能就是不能够持续的,也未必,这其实也是我想分享的第二点,运营的模式。天宇(音)跟我讲,他在摸索B Crop,能够把公益的事情在中国做起来,因为用商业的模式来做。另外,我理解商业最核心的一点,特别务实,特别务实了以后,带来的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可持续,真正的可持续,是一个良性的,健康的正循环,我觉得这是运营的模式,用商业的办法。

    第三个是互动的模式,我们和乐平基金这种互动的模式,之前有美国的标准,我对里面的一条,觉得可能会有相互的碰撞。比如说刚才郑迪(音)讲到他们评价的标准体系里面,有一条致力于缩小企业里员工之间收入的差距,我就觉得这个思路是错的,我们不应该在企业里面追求平均,让大家的钱缩小,而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有能力挣更多的钱,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目标。在企业里面,你创造多大的价值,就应该给更多的回报,是不是价差更大,这个不太应该是关注的点,都不说正确与否,不太应该是关注的点,因为你关注了,成为一个指标之后,对企业的运营是不对的。因为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都不好了,还能在企业之外把公益做好,这是本末倒置了。这种互动的模式,来自于我们这些经常会把话筒搞没音的人,提一些不同的意见,说不定也会是一个帮助,谢谢!    

    主持人:谢谢竑兴,为了筹备这一次工作坊才认识他的,很高兴知道他在上海,我平时也在上海,所以可以多串门。

    下面有请高意静老师,她是致力于花艺30多年经验的很成功的企业家,也想请她在今天的场合谈一谈为什么在今天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她会考虑慢慢往这个方向去做更多的靠近,有请!她在北京798有一个饭店,号称是北京最美丽、最漂亮的饭店。    

    高意静:谢谢各位,我从业今年是第27年,还没有到第30年,但是我觉得做任何事情,你一定先不要想任何事,你要先做到,你做到什么?你做这件工作一定是你喜爱。我20岁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这辈子要做跟花有关的工作,跟花没有关的工作,我是连看一眼都不会看的。我在1990年,那时候不是20岁,1990年我在台北创立了台湾最漂亮的花店,那个时候花店只有白色、黑色、灰色,我认为花是多彩的,就是因为我爱,我非常喜爱,所以我可以360天每天工作15到18个小时,当我在慢慢做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不是只有花而已,花不仅只有花,花带给人的是最美好的生命的回忆,所以我觉得,最美好的生命回忆和仪式感在哪里?就是在婚礼,婚礼里面不仅只是用一盆花而已,我可以用花来创造一个世界。

    2004年候,我成立了台湾第二家婚礼顾问公司,叫珍爱时刻,我认为你一辈子可以奋斗努力拥有一切,但是你没有办法带走,你可以带走你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这是我们创造的珍爱时刻。那时候做了非常多的婚礼,非常喜欢,我做了很多家族,包括大家非常知名的蒋经国先生的家族,郭台铭先生的集团,台湾几乎大的家族大概都是我的客户。做这些家族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你做的设计实在很漂亮,又很便宜,比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又漂亮又便宜,我决心要出国去看看,因为台湾非常小。当我接触到国外的这些设计师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赛,Special Events Gala Award,那时候我就想,我有一天要站在舞台上告诉人家我来自于台湾,东方的设计师在西方世界,那个时候很受打压的,我希望让世界看得到我。历经几年的时间奋斗,我在2005年,第一次在美国,第一位全球的华人拿到了这个领域的奖项,这是活动的奖项,不是花艺的比赛。

    2005年到现在,到去年2016年的时候,我们拿了总共八座奖,目前全球华人只有我们拿到这个奖项。因为踏出了国门,到了世界,所以我有机会今天站在这里,就是因为2006年的时候,北京邀请我来演讲,所以我就来到了北京。因为来到了北京,从2006年到现在十年了,我做了无数花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被很多人称之为大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我能够为这个世界做什么,这是我永远在想的,我如何能够奉献我自己,尤其是2013年的时候,我发了一个愿,因为我用了无数的鲜花、蔬菜、水果做很多设计,他们都没有根,我决心,我发愿,要把根留在地球,让世界变得更美丽。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大陆的土壤被农药和化肥污染非常严重了,如果根要留在地球,我一定要用有机的方式让它留下来,我就要去研究什么是有机。所以我后来用了全世界最高标准的有机农业方式,叫生物动力法来做景观,透过艺术的手法来做各式各样的景观项目。我又提出了一个口号,有机的空气,如果没有有机的植物,其实没有有机的空气,不是说你在室内放了很多的植物,放了很多植物的设计,你充满在植物里面,你的空气一定会非常好。

    我觉得如何从喜爱开始,你一定要非常热爱你的工作,你非常喜欢它,你做这件事情,一定要想,我赚的每一块钱都是对人有帮助的,再来慢慢到了今天,我因为更了解有机的重要,我用有机来开启生态的设计,生态的商业。在我这个过程当中,我只有想到社会责任,当你在创业的时候,就是解决问题,你就有社会责任,那个时候还没有B Crop,现在当我听到B Crop的时候,3月21号,跟乐平基金会、斯坦福中心讲社会创新的时候,我那时候才意识到,虽然我不知道B Crop,但是这27年来,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有很多照片,我们还是看一下吧,因为很漂亮。    

    高意静:我们做了自然艺术,臭氧层跟地球之间的关系,非常欢迎大家到我们751文创园区植物园里感受有氧空气,有机的氧气,谢谢!    

    主持人:最后其实是一个环节,我们本来想发布《共益企业指南》,因为刚刚已经送出去了,现在请东曙讲两句。    

   沈东曙:B Crop就是将有共同想法的人聚合在一起解决问题

我代表中信出版社想讲三点。第一点,关于《共益企业指南》这本书,我们为什么赶在这个时间出这本书呢?因为刚才讲了很多概念的东西,通过一本书,很快会有网络版,传播起来比较容易。这本书讨论译名的时候,还在一个B Crop的社群里面争论过,叫共益企业,还是叫共益企业指南,大家后来觉得还是用共益企业指南比较好,这就是手册性的书,大家查阅起来会比较方便。

第二点,做B Crop这件事情,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模式和信仰。有些东西不是讨论出来的,就是你信了,你就做到了。

    第三点,B Crop这个事情,它当然有很多不同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我们对很多东西不懂,可是我们跟什么人一起玩,跟什么人一起做更开心呢?开心是一种很高的价值。B Crop就是把一些跟你有相同的思维模式,跟你有相同的社会关怀的人集合到一起。它当然有误差,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非常容易让我们找到彼此。

    所以,我们也很高兴跟香港的伙伴、韩国的、日本的朋友们,在亚洲市场上很快地做事。我一直有一种想法,在美国的那些社会改良措施,在新兴经济体,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上会大放异彩,因为我们会有更强的创造力。就像支付宝比Apple Pay在很大程度上领先一步一样的,看上去落后的地方,留给了我们更大的创新空间。

    最后非常感谢各位来到会场,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在社交软件上碰上,谢谢!     

    主持人:最后再打两个广告,一个是那边有一个摊位,待会儿大家可以去买这本书,折合成书价的7.5折捐赠给乐平公益基金会的,希望我们能够做更多公益企业推动方面的工作。

    今年10月3号到5号,在东京有B Crop年度的峰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敬请关注乐平的公众号,我们会发布相关的信息。11月份,香港和深圳,社企民间高峰会期间,会有整个中国,香港地区的年会,具体的时间还没定,也会通过公众好来发布信息。

    最后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个小伙伴手上有今天的二维码,大家可以扫一下,加入我们的讨论群,后续更多的信息我会直接发到群里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