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社会企业支持体系」
承办单位:武侯区社会企业培育发展中心
时间:2019年10月17日9:00-12:00
地点:二层环球宴会厅3厅
10月17日上午9:00,“360度社会企业支持体系”分论坛,于社企论坛2019年会现场拉开帷幕。
本场分论坛从认知层面、发展层面、实践层面,探讨了政策、资源、渠道、人才、业务等各个方面对社会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如何让社会企业业务落地成为能够形成生态的“最基础动作”。
作为本场分论坛的承办方,武侯社企培育发展中心邀请到了七位嘉宾代表,与参会者分享交流,共谋破局之路,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属于社会企业的、多维度的发展生态圈。
*以下为本次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此次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平行分论坛之“360度企业社会支持体系”,我是武侯社企培育发展中心的负责人林源,非常荣幸能担任这次论坛的主持人。
武侯社企培育发展中心成立于2019年的1月1日,作为武侯社治委积极推动多元社区发展治理的创新举措,大力培育社会企业,使其在创新社会管理、参与社会治理、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作为一个创新事物、武侯区希望有专业的社会企业孵化培育机构来一起开展这项工作,所以就和恩派合作成立了武侯社企培育发展中心。
在过去的9个多月中,培育中心开展乐观社企人才培养、登记注册、认证辅导、政策申请、日常咨询、金融服务以及五级社企服务体系中的社创社群、社企苗圃、社企孵化、社企加速方面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工作重点更将以影响力投资作为重点工作的突破点。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是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
今天武侯社企培育发展中心承办360度社会企业支持体系论坛,邀请到了社企发展支持体系中的七位嘉宾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共谋破局之路。因为社会企业的支持体系,一定不是某一个维度,某一两个机构能完成的课题,一定是多方协力完成的一个生态圈建设,这次的分论坛名叫360度社会企业支持体系,也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打造一个属于社会企业的、圆满的发展生态。
所以借此次社企论坛年会的契机,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这样一个难得的场合里寻找新的思路。在后面的圆桌论坛,对话环节会开放给大家提问,请大家在听分享的过程中记好自己的问题。
就在前两天,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带队调研城乡社区发展的治理工作,范书记来到金牛区金桥社区和武侯区黉门里社区,这两个社区各具亮点,一个是以府河摄影公园为载体形成以摄影文创为主题的公园经济街区,一个是集国学文化、美食体验、音乐休闲和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范书记在紧俏社区个黉门里社区都重点提到了社会企业的参与,社会企业已经成为成都一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目前武侯培育发展中心每周正在开展社企下午茶活动,推进社会企业进入社区开展服务,现在成都打造的公园经济使得社会企业又多了一处业务场景,那么社会企业还有什么新生态呢?
下面我们有请对武侯社企培育发展中心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的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始人,主任吕朝先生带来第一个主题分享。《打造社会企业新生态》,有请吕主任。
吕朝:很多人还没有来过成都,第一次来成都,应该来!成都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恩派从十一年以前,2008年来到成都了。所以我们对成都是非常熟悉。
今天的题目是打造社会企业新生态。为什么是“新生态”。因为原来在培育孵化、扶持、支持社会企业是不完整的,这样的产业链条是不完整的。不要光看这两年对社会企业,尤其成都的支持政策也很多。大家的主要上头条的话题很多。但是真正看优秀的社会企业并不多。对社会企业的支持发展、培育体系更是不完整的。很多是把一些有经营能力的社会组织也当成了社会企业,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大的误区。社会企业从恩派的角度一定是企业注册,当然可能在座的不一定同意,我们都可以讨论。
恩派一直认为社会企业一定是企业注册,而不是社会组织注册的。而且我们进一步认为一个社会组织发起一个社会企业不太能够成功的。而一个企业发起一个社会组织可能会非常容易成功。恩派有一个现实的例子,恩派自己也发起了一些企业,现在成功的也不多。但是一些没有社会组织的背景,自己发起的企业成功的机率比较大,这跟基因有关系。
昨天晚上有一个晚会,晚会上我用了一个早上的嘉宾分享,现在的国际大企业他们发起一个倡议,这些国际大企业他们共同约定,我们将来不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了,我们要以社会责任最大化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这是非常可怕的。企业最重要的职责是要为股东赚取利益,如果没有这一条,就没有人给企业投资了。要想做公益,就可以做慈善,做基金会。如果做了一个企业还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作为它的主要目标,这是非常危险的。社会企业当然要注重社会效益,但是为股东求得回报,他自己能挣钱这是更重要的。如果办了一个企业,你自己的持续都不能完成,你何谈为社会效益尽力?这是我们的基本观点。
我们做社会企业时,就发现按照这样的观点设计你的知识体系就变成了新生态,而不是原来的生态。生态有朋友知道我们从14年前开始就在做社会组织孵化,我们在中国差不多可以明确说在社会组织培育当中是网络最大的组织,我们在全国将近40多个城市有我们的项目,分支机构,目前为止我们孵化了上千家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发展这个生态体系,我认为有它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公益特色。
而社会企业的培育发展才刚刚开始。恩派也是从两三年前才开始在设计,在探索。这种探索非常艰难。就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强调社会企业的培育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是非常不同,不是可以划等号的。
为什么不能用原来的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体系来替代社会企业的培育孵化体系?
下面是我要大概讲的几个内容:
2008—2018年是中国公益的黄金十年。这一点业内都逐渐有共识了。中国公益的黄金十年意思是从2019年就不是黄金十年了,日子就不好过了。参加社会企业论坛的朋友大部分都不是很多,我认识的人特别少,不像公益界开会都认识,我们公益界非常喜欢开会,互相抱团取暖,开这个会认识的朋友不多,特别好,特别高兴,不要都是公益界的人来讨论社会企业的事。
公益界从2018年开始就感觉到我们的黄金十年,我们的好日子有问题了。有很多表现因素,我相信在这个行业的同事们,共同战斗的朋友们都有体会。因为公益组织的黄金十年现在划问号时,社会企业发展起来了。因为社会企业大多数是社会服务机构,我们解决的也是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创业者或者社会创业家而言,我不在乎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我可以创办一个企业,可以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可能对社会进步,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帮助。社会问题有大量的需求,一个入口感觉有瓶颈了,另外一个入口就会兴起,一旦有需求肯定有人来满足。需求大的地方比较有机会,无论创办社会组织还是社会企业。因为社会组织的黄金十年我们要打问号了,而社会企业的黄金十年可能会开始了,因为需求在那里。当然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社会需求”。有需求就一定有一些有社会责任的人,有创新的人冒出头来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我们内部经常使用的图(PPT),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最开始想到的一定是NGO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它是一个资源高度依赖性的组织。社会组织本身没有什么资源,所以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去找到外面的资源。你可以理解成不断的找客户,这个跟企业没有什么区别。企业要发展一定要照片解决问题的客户。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它的依赖感更强,不完全靠产品和服务获得资源。NGO的同事不得不承认,我们不一定只是依靠产品和服务。为什么说公益界的人更有爱心,因为公益界的人要不断的渲染爱心。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不是特别过硬,但是又没有人来做。我们做的产品和服务很多不挣钱,企业逐利的组织就不愿意做,没有利润,没有超额的利润很多企业不愿意做。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人做,这个被服务者有时候就讲究了,这个产品和服务虽然不太好,但是我们也有卖的。
对于社会组织NGO来讲,资源依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秒针。在过去25年的时间,它的资源依赖发生了好几次变化。最早期00的时代依靠外资,15年以前我进入到这个行业时,那个时候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外资的资助,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政府作为主要资助来源,再过一段时间发现公众,尤其腾讯九九公众日以后,公众可以把他的捐款相对比较自由的给到公益组织,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从2014年九九公众日开始,现在发现大量的公众捐款相对比较自由的给到草根的公益组织。
到了2018年或者今后的若干年,我们的收入来源又出现了一些变化。外资现在已经退出中国了,大部分,虽然还有个别的在挣扎,我想大趋势是这样。外资的资助型组织会大概率上退出中国。政府的支持从这两年看,在缩减。不知道NGO的朋友你们在全国来看,成都是差不多一枝独秀了。像成都这样的城市非常少,其他大部分城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预算都在减少,明年预算我已经听到几个城市的消息,预算要调减一半。这跟我们目前遇到的政治或者经济形势也是非常相关的。
从社会组织的收入来源来看,我们遇到非常大的挑战。但是这些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所以会有更多的人会用新的方式。这个新的方式最根本的是钱从新的地方来,不见得从原来的捐款或者政府补贴上来,社会企业会是一个新的办法。投资的钱从投资人那里来,日常收入从客户那里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如果想要创办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你想创办一个社会企业,首先启动资金就不是从政府补贴或者招投标这些地方来,你可能要找去找到一个风险投资,或者最早期的投资叫3F。就是家里人,朋友,傻瓜,钱就这些地方来。早期风险还是比较大。把3F的钱花完了,钱从哪里来,就要找到理想的投资基金,他们给你更早期的投入。当然更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可以直接从客户那里获得购买,你产品和服务通过客户购买来支撑你的组织发展,这是非常大的不同。
在中国社会创新领域的第3条曲线,0条来源于境外资助,第二条资助来源于政府的补贴和购买。第三条曲线来源于公众的捐款。第4条曲线是从社会创投有影响力的投资,这是我们这两天坐在这里讨论社会影响力投资和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应该是社会企业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支撑部分,在企业发展当中,投资公司,投资人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风险投资机制,没有所谓的VCPE这样天才的创造,企业发展会慢很多。早期没有企业做这个事,那个时候的企业发展全部靠自身一步一步数学积数的发展。但是现在我们有了这样的风险投资机制,我们这样的投资机制以后,企业就发展起来了。
武侯我觉得差不多在全国做得最好之一,从区级政府开始建立这样社会企业的扶持机制。这个机制其实一定包括政府的政策,政府的免税和前期启动的支持。另外还有鼓励,倡导这些组织,这些非常重要。你有没有给它一个友好的姿态非常重要,你可能什么都不给我,你对我笑笑我就非常满足了。社会企业受别人的冷眼蛮多的。
我们跟一些大型的企业也有合作,恩派在各地的合作并不是只靠当地的资源,我们一般会找到全国性的资源,这个资源希望跟当地资源配合起来帮助社会组织发展。所以我们和这些机构有很多的合作,也有很多的成果。
我们认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如何给到他们支持,我们有自己的探索。一个社会企业的创新的点子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这是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把它的早期阶段相对放大了,到最右边我们叫极限点,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企业,我们做的事业能够达到最高的极限点,而且希望这个极限点永远不到,我们可以一直往上走。但是没有办法就像人的生命周期一样,一个组织也有它的生命周期,到了一定的极限点就开始走下坡路。恩派或者我们的支持体系,以后在他迅速往上走的时候给他一些助力。我们现在还没有到他的一些点,怎么让他进一步的发展上去,这个服务我们没有做。因为绝大多数的社会企业都是在发展的早期。
在发展早期社会企业要有一点兴趣,今天有一些朋友不见得对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很熟悉。但是可能参加了这个论坛,参加了我们今天的交流突然觉得你们比较有意识,我能不能多了解一下,这样我们恩派就有一个这样的服务,在各地建立社群,对社会创新比较感兴趣的朋友的社群,我们会有公众号,会有一些线下的活动,会有一些读书会,会有一些分享,在成都我们也有,成都恩派也提供这样的服务。让这些社会创业者关注社会创新创业。同时,还会有一个线上的平台,就像TED演讲一样,会请那些创业者分享他的创业故事,这样大家进一步从最佳案例里面找到我国的灵感。
从社群阶段他觉得光听一听不太过瘾,要采取一点行动,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在苗圃阶段的服务,大部分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有一些大学生或者年轻的社会创新大赛,这种大赛是赛的项目。这些项目我们通过评选把优秀项目展示出来。我参加过很多大赛,做过这些大赛的评委,我觉得几乎95%都不靠谱没有办法用。但是没有关系,当你关注社会问题时你就开始学习,怎么样建立这样一个可成型的模式。
下面进入创业点,创业就是创办一个组织,创办一个事业,这个事业是组织化形式的。写一本书是不是创业不是写一篇文章,发表一篇言论,搞一个学术报告这是不是创业,至少我认为不是。创业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他是可以成长,发展,创造这个企业是有生命的,有时候这个生命不见得听你话,就像你生的孩子,这个孩子不见得听你话,这个创业就是这个过程。在这一点上,是非常非常惊险的一票,你作为社会创业者,开始创办一个社会组织,我劝你要非常慎重,因为你会被这个事情拖累进去。你接下来若干年都会跟这个事情纠缠在一起,这是非常慎重的选择。但是你要是创业玩玩多半不会成功。
创业后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有意把这个过程放大,一开始是激情满怀,热情高涨觉得这个事我特别厉害。但是我相信时间非常短你会进入到非常郁闷在煎熬中尝试,创业者一定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有人说你说我的创业一帆风顺,那这个事还没有来。很多企业早期的过程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既温暖又酸涩的回忆。可能到这一点就不想干了。到这点你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有一些既坚定又幸运的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个破局点就是你的事业找到了解决方案,你可以破局了。
破局后开始进入发展期,这里有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往这里走是数学级数的累加,每个组织,每个企业都希望找到这个点,这个几何级数的发展。这跟早期发展非常不一样,到这了已经开始到规模化了。大体就是这样的过程。再往上走会遇到新的问题。
恩派的服务基本上囊括这样的早期发展阶段。早期的社群阶段主要是介绍一些知识,做一些社群。到了苗圃阶段我们希望组织一些比赛,然后让大家认识,以后有一些工作让大家认识,恩派花经历比较多的服务是从孵化开始,就是可以进入到当地的孵化器,从孵化一直到加速。今天在成都举办的TOP20的评选,最有发展潜力的社会企业,尤其在加速阶段的企业会进入到我们的评选过程当中。往后有一个恩派非常早期的社会影响力的投资,这个投资当你3F的钱花完了可以找我,你说一开始可不可以找你,不可以,我不是傻子,一定要先找3F的钱,你不花自己的钱不知道创业的痛苦。经历一点痛苦,后面的痛我跟你一起承担。你一点痛都不经历,就拿别人的钱创业我不是傻瓜。创业的前3年经常有变化,你可能一开始写了3年计划,到第3年已经完全面目全非。这个时候要自己花一点钱,你的精力和感情都会投入进去,这样自己花一点钱才感知到痛苦。经历了痛找到破局点就找到我们,我们希望跟你一起经历后面的痛。后面也会痛,但是这个痛会有回报。投资人就是这么势利,因为我的背后还有投资人,任何的投资一定要挣钱的,如果不挣钱我的投资人不会给我投资,就不会有我做的这个事业。我挣钱怎么来的?是由于我们投资对象的钱,大家能挣钱,我们就一起挣钱。
我们挣钱跟一般的企业投资不一样,我们要解决社会问题,这就是社会上的投资,社会企业和一般的企业投资人不同的地方。我们认为哪些社会领域是我们社会投资应该关注的领域,我们大概认为有这样几个领域。第一,为老的领域,还有一个为小的领域,还有一个特殊群体,不能叫残疾人,我们叫特殊能力的人。有时候我们看起来残疾人,但是他的能力你是没有,所以我们通常讲的残障人士叫特殊人群。为老,为小,为特殊群体我们是投资领域应该做的事。这三个领域占到投资和发展的80%,甚至85%以上。另外还有环保领域,金融领域,还有其他的领域在今后的社会黄金十年会产生的社会优秀企业,我们期待将来十年各位跟恩派一起,十年之后我们又经历了一个社会企业又发展了黄金十年。
主持人:谢谢吕主任,刚才吕主任分享当中我听到一个关键词“资源重建”。相信大家听完嘉宾的分享都有各自的体会,把自己的体会留到圆桌可以跟嘉宾对话。
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合规经营。我们一起看看来自海外的社会企业合规发展的经验,由新加坡工蚁坊私人有限公司,聚英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合伙人陈筛义先生。
陈筛义:原本今天恩派提议的课题不是我所讲的课题,想讲一些跟社会企业财务相关的主题。后来觉得会计挺沉闷的,后来就建议讲社会企业的最佳实践。根据我这么多年做会计和审计的经历,很多企业的财务出了状况,是因为管理层出了问题。有一句话是上不正则下歪。如果要把这个企业扶直,一定要纠正管理层。
社会企业的最佳实践。以下谈的内容是以新加坡慈善团体与公益机构监管准则做为基础。什么叫最佳实践?为什么企业需要最佳实践?然后谈到每个最佳实践时我会给大家谈案例分享。为什么最佳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什么是最佳实践?一个被认为是最好的不可被替代的方法或者技术。通过这个方法和技术达到的结果是没有人可以比的。是一套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做事方式,这就是最佳实践。
为什么社会企业需要最佳实践?社会企业不是一个公益机构,就是一个商业企业,不过它富有社会目标,为社会解决一些问题。在新加坡有一个餐馆,这家餐馆聘用的全部员工都是犯过法的人,他们解决社会问题就是一个社会企业。要保障社会企业福利传播不是那么容易,在外面有很多对社会企业的负面报道,对我们老老实实做事的企业是一个挑战。一套方法大家都遵循我们就可以朝着我们的目标发展,然后可持续目标并维持公信力。
我把一个企业分成十大块来谈最佳实践。企业的结构应该明确,先把企业结构规划出来,这是一般企业要有的。我们以公益这方面的话为目标,我们称理事会,但是有些称为董事会。董事会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有一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但是也是董事会。我们这里就统一称作理事会。理事会就有委员会,理事会就会委托一个执行理事或者秘书长管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就是管理机构下面的个别的部门。管理团队的理事是执行理事,其他的是非执行理事。假设有更多资源就可以委任顾问团队,给理事会多一点咨询。
理事会角色。我们找的理事不是滥竽充数,要跟每个理事讲你是要一起跟这个机构,跟这个理事一起成长,而不是挂一个名字就是公司理事。每位理事当他就任时,要跟他说公司结构,公司愿景,公司怎么运营的都要了解,而不是做理事就一年开一两次会,这个入职引导非常重要。
执行理事长如果他跟执行团队有很密切的联系这是最佳的安排。因为我能把上面的信息下达。理事当是以企业利益为重。这对比较小的企业比较有挑战,他们必须独立完成。非执行理事必须是完全独立的,执行理事不能独立是因为他涉及经营。不能独立理事的委任必须在委任程序里写清楚,不能超过理事会三分之一。如果理事会只有3个人,你们其中一个就是执行理事,你就不能代表其他人的三分之一。如果有5个人,有一个是执行,4个非执行。如果需要执行多的情况,理事会人数就要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执行理事不能是理事会的主席。执行理事在整个经营状况他说了算,但是到了理事会他也说了算就变成他是皇帝了,所以不能是执行理事。章程里面有理事会任期,什么事要通过理事会抉择,什么事要通过理事会批准。
任期情况理事会成员基本上两年要选举一次。主要的职位比如财政,主席,秘书长,他最多只能做两届,之后就要退下来。
刚才介绍的是理事会的角色和组成。如果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把这些附加在里面,你的组织就能完整一点。
投票方式一人一票,在一般的企业情况,理事会主席投一票,他有否决权,可以情况是每个人一票。还有理事会成员最好是单数而不是双数。理事会成员必须有核心能力和会计金融。应该让有能力的人当理事,没有能力的人就不邀请他了。
招募名人,如果名人当理事长就有号召力,比如明星也好,什么也好,但是不要太多。如果一些负面的消息关于这个明星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
主席,财政,理事长他如果卸任,要回来重新做这些岗位,必须要等一届,等两年,不能卸任了马上又被委任这些重要的岗位。理事一直连任超过10年,你必须解释为什么这个理事有这个能力一直连任超过10年。然后一个审查委员会,一个是财政委员会,这个理事会主席必须是理事会成员,其他成员就不需要是理事会的成员。
设立一个委任/提名委员会,这些是去寻找新的接班人。然后就是筹款活动。社会企业的筹款活动需要专门的支持。理事开会最理想的是三个人,如果理事会只有主席,财务和秘书长,召开会议这三个人都要在场,缺席一个这个会议都要取消。如果10个人的情况,如果最低是三分之一的人出席,要通知全部的理事,不管用什么方式,Email也好,微信也好,每个都要通知。出席少过三分之一会议取消。
利益冲突,很多理事会成员跟相关人员在运作方面有关系,经营这个企业要做披露。企业有商业交易往来的伙伴或者即将有利益的伙伴或者供应商这个东西都需要知道。有冲突的时候,有关的理事长不能参加投票。比如现在把一个项目委托给一家机构,这个机构如果跟我有关系,在投票的时候我要退出,因为跟我的利益有关系。聘用跟理事会职员有关系的员工,必须根据流程,不是因为他是某某人的亲戚就给他一个岗位,这是不行的。
策略性规划就是宗旨和愿景,十年前你要的目标,未必十年后还是一样。长期规划确保最后的资源运作。这些就是比较长远的东西。
项目管理,每个项目必须要符合这个企业的目标宗旨,而且每个成果要说明。理事会要知道这个项目的进展。
评估这是比较缺乏的,每个项目至少有一个评估的系统。6种评估方法,第一,实施进度评估。第二,成本评估。第三,实现功能评估。第四,效果评估。第五,可操作性评估。第六,延续性评估。你可以朝着这六个方向做每个项目的评估,这是一个要求。
举例:新加坡肾脏基金会成立蛮久的,这个基金会是以企业的模式来运作,杜莱是首席执行官,问题就是这样来的,有一个装修商在他的办公室里面装了一个镀金的水龙头和一个昂贵的马桶,他做的这个事承包商心里面很不舒服,他说我捐钱给肾脏基金会,你为什么花钱在这个方面,他就爆料,然后媒体揭露,社会舆论逼杜莱和他的团队集体辞职,后来成立新的理事会,在长达442亿页的调查报告显示,每1新员捐款只有1毛用于慈善活动。有一半的资金流入他们管理层的口袋。这就是利益冲突,他把有关的项目和自己有利益相关的拿给他们。在新加坡如果涉及欺骗,贪污就是刑事罪你一定要坐牢的。执行理事是他,非执行理事也是他,他一手包完。财务程序设立企业一些公益项目,财务程序是一定要的。
举例:新加坡仁慈医院,那时候的院监,他把捐款25万元私下批给他的个人助理装修房子,然后他做假单,把这25万花在一些购买佛具,他也被叛刑坐牢了。
关于预算方面的情况,一定要有一个预算,然后预算跟实际的支出一定要有一些对比。你一定要跟理事会长为什么有差别,预算跟实际的支出的不同点。
企业有一些捐赠者的金额过来,你要对捐赠者的责任,下面的案例也是一样。
举例:这是一个教会组织,康希这个组织来领导,组织的募捐全部是来自于教会的教徒,他挪用了1亿2千万,他说买债券,其实他是资助他老婆,他老婆是一个歌星,就把钱全部资助了他老婆的歌唱事业。当财务发现时,他把债券赎回来全部在账上做手脚。他说我用的这个资金是给我老婆传福音但是这是一个借口,后来也是入狱了。他没有以企业的利益为重,组织里有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企业需要做对外宣传,委托企业里一个人就可以了,太多代言人说多错多。以管理整体方针,有效运作,独到和问责为前提,制定良好的框架,这样可以带领企业走得更远。
主持人:谢谢陈总。社企的合规经营与法律财税环环相扣,下面有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理事长陆璇先生,带来社企的法律财税的分享。有请!
陆璇:今天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些案例的情况。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做了7年了,2011年进入机构,2012年这个机构就成立了,当是在服务对象上,我们一开始对NGO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是一视同仁。在我们同行里面有一些机构,像路透社都在给公益提供支持。当时定位上包含社会组织,也包括社会企业。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一个复恩的调研问卷。在全国还没有立法,从学术上看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在成都有文件讲社会企业认证,社会企业已经归工商认定的组织,早期学术上一般是社会福利企业和民办单位作为我们的典型,这也是为什么永光一开始说中国有30万企业的原因,他把所有的民办单位纳入到社会企业。对于公益行业比较熟悉的就知道,民办很大一部分就是教育培训机构,这部分大部分都是社会事业的企业而已,后面根本不会承诺不分红。我们慈善以后不允许民办登记教育机构分配了,这是蛮大的转变。在中国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管理,之后在民政登记机构不能变相的作利益分配。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和财报做了重大的调整,避免吃官司被抓起来。
在座有做公益的对民非和企业差异不理解。民办机构有立法,2017年的民法总则里面有明确的规定,87条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的利润的法人是营利法人。包括一些专家对非营利法人认为不能经营收入这是非常糟糕。法律上非营利是不允许分红,你可以提供服务获得收入,包括社会基金会都可以提供服务,财务上都可以拿到服务性的收入,就是不允许分红。
中国非营利性法人有很多,我们现在谈的社会组织有三类,基金会,民办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非营利组织里面还有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场所也跟我们社会组织一样有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是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其实有一些差别的。
PPT:这是整个中国的法人的图。第一行讲了营利法人就是企业的组成形态,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在这里。下面非营利人里面转到社会团体法人和社会服务机构。我们没有非法人组织,就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也可以作为社会企业的形态。
区别在于资产的性质不同。一个是民办单位是社会捐款或者政府资助,法人是股东投资,一个是营利,一个是非营利。为什么每次要讲这个,这个是跟投资人讲的。我们办了基金会的发起人会把这个东西真的当成投资。带有股权性质的投资,这是错误的。民办非法单位是不能拥有股权。从企业的治理来说,股东能够随意提取公司的钱款也是贪污,更不要说民办非营利单位,我们这个属于社会公共财产,这个责任比一般的企业腐败还要严重。
组织架构有一个很大不同,所有者缺位,我们最高理事会是代表社会监管,常常会发现一些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经过秘书长或者主任,有时候会一手遮天,理事会基本上不开。在中国不重视,所以我们的信誉很差,我们可以问问很多企业家为什么不跟公益组织合作,主要是不相信这个,能力包括贡献力。
企业就很清楚,股东是最高权利机构,这个就很清楚,不怕董事会或者总经理,股东为什么那么积极,因为他投了钱,他对钱非常关注,我们像社会团体的会员也好,一般的捐赠人也好,他的控制力和对机构的关注程度会下降很多,不一样。
从机构本身来说是有税收优惠,据我们的消息,财政部或者国家税务总局会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这对我们已经注册的组织是利好消息。这是现有的三个方面税收的好,帝国主义是捐赠票据,捐赠了就不用缴纳增值税,第二,免税资格。获得免税资格,所得税,包括政府资助和捐赠收入,银行利息等等,社会团体的会费全部不用缴纳所得税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民办单位申请我只能说他们财务工作没有做到位,这个基本上可以申请。第三,一般的民办单位,全国只有几十家有的,捐赠人可以获得抵税,我们基金会都有。告诉大家是想说这两个组织形式各有利弊。
业务范围受限制,这是民办单位的劣势。在某些资格申请上,民办的单位很麻烦申请不到。民办单位在中国业务体系里大部分是服务性,不是生产性。比如要办一个餐饮许可证都会造成困难,你不是一个公司批不出来餐厅的许可证。社会群体说要买东西,我们经常跟他说你业务范围写不进去,一般民政局不批卖东西,你想获得17%的增值税发票是不可能的。包括其他的ICP许可证,这里面就是资质的问题,包括对投资,融资,抵押,担保,这里面有限制,这也是组织形态,社会组织和民办单位的区别。
昨天在商业向善场也讲了,有朋友问我,复旦校友里面有人他们希望加入这个,有一个餐厅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救助,有些孩子到这个面包坊做面包,他觉得我们卖的西式的面包和糕点的可不可以在会议外面摆摊,然后这个获得的钱就公开捐赠,我就说这个不是义卖。在法律上也可以叫做餐饮营销和公益营销。像我们在肯德基,麦当劳吃东西,他会说每买一个套餐会捐1毛钱,跟这个模式差不多。其实是一个捐赠,这是慈善法的规定,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承诺对外捐赠是可以的,这是合法的,但是要注意到这些点。事先清楚协议履行业务,之后要信息公开,这是法律要求,不是不可以,一定要有法律上的合规的点。
还有一些社会企业说我们专门服务自闭症的社会企业。有一次获得明星的代言,但是明星说我的肖像代言不能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这里面有一个问号,这个算不算?我们觉得很难,所有公司在法律上都是营利性法人,对营利性法人的活动是非营利的活动我们觉得非常麻烦,从法律上很容易改变。一家公司说我是非营利公司,拿出的证据是所谓的章程或者修改过的章程,这在法律上是不承认。所有中国企业包括公司都是营利性,这个只能改变一下模式。要是用于公益的用途和宣传,最好找一个基金会或者公益组织做一些活动,把这些版权或者肖像权收益给公益,否则在企业都是有利型。我们有一个手册,刚才讲的案例在手册里都有。
一个公司对外发的支持我们的二维码,这是违规的。中国所有的募捐活动都受到许可证管理。公开募捐必须获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的证书。所以没有会会行政处罚,找不到捐赠人民政局可以收缴,最高罚款20万。不能做“支持我们”字样的收款。
互联网募捐的强监管下,有20个平台可以发布捐款信息。中国所有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必须在民政部指定的20个之一里面一个。
举例:一个社会医疗的一个企业与几个自然人发起健康单位,把这个民办单位的理事会当股东会,发起资金作为投资款,并作为项目约定。这是典型对相关的制度的错误理解,这是不存在的。整个民非是没有股东权,投资人没有股东权,是赠与的关系,所以出资不能作为投资款。
如果发生了资金挪用或者侵占,这个情况不少见还是蛮多的,就构成法律的违反。职位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在中国其实都是违规的,只是有一个最低金额。中国最低的非常少。
关于民非这一块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票据的使用,有一些疾病康复的民非,觉得民非不能对外开展服务,所以它所有的收入按照捐赠来记账,这个必须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捐赠是有财政部规定,如果你的捐赠票滥用后果非常严重,可能第二次申请就申请不到,捐赠票只能用于捐赠收入。
有一家做青少年培训的机构,募集了一批房车准备办一个公司,用于青少年的户外拓展,这是投资的问题。这里面会有一些法律上需要做的事。首先对外投资本身属于重大事项,按照民政部的文件都是要做备案的。如果举办的公司之间发生经济往来,应该按照公平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确保不损害民办单位的合法利益。对于目前的民办单位的投资,没有像慈善组织有基金会投资的明确规定,但是我们一般建议客户参照慈善组织投资的规定来的,所以应当避免发生一些违法情况。民办单位本身开展某一种服务,它是不允许转包和委托与企业利益人有关的,民非自己收费的项目不能直接转包。不是不可以采购,他可以采购,但不能把自己的主业包出去。采购按照规范进行就好。
现在法律规定比较烦,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新的民非条例修订后,也被放进去,三个条例合并,基金会条例,社团条例,民非条例都被修改,这个里面对这个关联交易有规定。等到新条例出来后,对民非的投资活动更加明确。比如借款也可以,但是必须跟宗旨业务有关,不能随意借款。政府资助的财产不能投资,这不是拨款肯定不能投资,有很多政府背景的基金会都犯了错这个,最后相关领导人都要承担很多责任。这是目前比较重要的规定。
最后讲一下业务范围,合规有很多要素,经常客户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要他把自己的章程拿出来给我们看一下。因为章程里面有对业务氛围的明确规定。社区阅读的机构,现在有很多阅读制定的中心,会委托干政府所谓的场馆设计。委托你管理希望提供一个装修设计给我,这是违法的。不说这个装修设计是不是有设计许可证,你必须有资质,建筑相关的资质。但是违反的章程中的宗旨。你不是设计公司,你是推动的服务的企业,不是设计企业。除非你的业务范围内有设计可以做,如果没有这个不能做,这是合规性的问题。
总结:关于企业的发展,有一部分民办单位采用下面的套路,自己改变业务模式不注册公司直接做,现在越来越少都考虑办公司,办公司的方法按照上面的条路,自己注册公司或者合伙企业,合伙企业一般会当作控股公司设立。企业的设立本身民非组织控制的社会组织投资模式和关联方投资模式,这个老大和核心骨干是不是可以办一个公司,这是一种分类。另外的模式就是社会组织直接投资,这涉及到社会组织的股权直接投资的相关规定。两种模式,一种全资持股,一种是参股,这是现实中的分类状态。
我们不做好与不好的评价。每个机构的背景不一样,发起人,资金来源不一样,不是说某一种模式最佳,要看每个创业者自己的想法或者他的客观条件,可能对于某些业务走下面这种模式比较好,对于有些要走上面的模式。比如比较依赖社会的捐助,他们做投资会影响主营收入。比如捐赠会发生扭转,也会造成社会公信力的影响,到时候大家就不愿意捐款。
做思考的时候,要搞清楚什么是服务机构,办民办单位有什么原因,搞清楚公司和民非的区别,对于投资的法律规范对这个要有一定的了解。举办社会企业对路径要做一些探讨。投资的架构,设计,股权怎么分配。经常3兄弟开公司,每人33.3%,最后投资人一看你主要的负责人占三分之一的股权,根本形成不了控制权,觉得这个股权架构根本投不了,你是总经理,至少占有相对多数,否则不干活的可以在一起操控60%,这个股权架构有问题。关联交易的处理这是咨询的重点。我们经常碰到。
大家扫描二维码,二维码中间有一个公益活动,里面有一个法律体检点进去就是社会企业的法律体检。50个问题提完就可以了解自己这家机构的合法情况。80分以上优秀,有些80分以上的都完蛋,有些不合规,一旦被行政机构查处这个机构的声誉都没有了。所以建议对50个问题做一个了解。
提问:因为现在成都这边不能分红,就是社会企业。北京规定有限分红。我查了资料,最多就是35%以下?对于这种情况,影响力投资资金投社会企业,对于他的回报是不符合他的要求?
陆璇:成都这一块社会企业分红的问题,我没有做特别的研究,我自己觉得不应该有这样的限制。这个问题我们也纠结了很久关于35%,实际上这些分红是对社会企业发展的枷锁,并不是有利的,特别是导向性也不好。如果一个机构本身是服务性的,又希望提供所谓的保证不分红,我们直接告诉他要努力办一个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绝对不分红。我觉得即便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目标,企业本身是不是能够解决。我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北京分两类,一类认证的一部分是社会企业,一部分非营利机构社会组织。我觉得也是在试点和摸索阶段。总体上来说,政府官方的模式认可的社会企业数量极少,没有太大的言论价值。整个投资基金所有关注的还是公司,说白了还是企业。首先你得有公司,有一个可持续的可能性,而不是特别强调社会影响力的评估。我们内部觉得中国的投资任重道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不了不认证。如果认证了说不分红,你在私底下分红这个特别糟糕,这是信誉问题。
主持人:因为整体的会程时间有限,接下来的圆桌对话环节取消了。大家现在有问题,记下来,记住你要问的人,结束后赶快私聊。谢谢!
社会创业青年社群是基础,有请资深媒体人,连续创业人,天使投资人石敏女士,带来主题分享《社群青年创业新路径》,有请!
石敏: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被邀请到今天的场合分享。听了前面几位嘉宾的分享后,我不知道我讲的主题怎么跟社企靠边。我讲的内容对年轻人有价值。我已经做了6年的社群,在成都我们做Workface已经六年,社群如何赋能青年创业?2019年是社会企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是因为这个时代到了这个时期?我会讲一讲社群生成的时代。不知道大家对社群理解如何?有没有经常参加社群。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社区,尤其这个会场,大家有聊到的更多是社会企业的服务,服务社区。
社群是什么?社群是在空间的,不分地域,通过爱好把这样的人聚集起来。为什么我个人觉得2019年也是社群时代来临的开始。其实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看什么事情会发生,会蓬勃,会有很多人来关注,实际上我们要看到它今天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大家可能很清楚,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我们20年以来高速发展带来特别多的变化,从过去农业到工业。相应的来讲,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组织的变革可能比较明显,在工业化时代我们非常多的这种金字塔组织出现了,我们对这个事情非常熟悉。我们差不多的人在各个组织里面,而这些组织大部分都是金字塔式的,就是从高层到下面,一层一层管理下来。而互联网时代才可能让这些社群产生,让这些个人自己可以产生连接,在过去那个年代是不可能的。
这个图比较直观(PPT),大家看到第二个组织形态下,其实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化,大部分人没有发言权。组织的问题都是来自于中心化,因为他的决策或者他独断会导致这个企业发展方向有一些不同,甚至会出现完全不被监督的状态。第3和第4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群体,个人组成的群体。我们还没有最后到真正的3.0的时代,我们现在还在2.0时代。包括现在互联网的媒体也是逐渐有中心化趋势。虽然大家都在媒体上发言,但是你发言的影响力不如大V,不如腾讯,也不如百度,不如这些BAT,是他们垄断了很多资讯。未来是不是有什么可期待的呢?也许有,就是3.0的时代,我们有技术区块链分布式的支持。我们这些组织可以越来越去中心化。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什么重要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三重关系。
第一,人与组织的关系。过去基本上工业化时代的人是机器,人是整个生产链上的环节,大家非常清楚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这样的故事听了很多。但是人是不被重视的。曾经有一个人说我是雇你来干活的,你跟我讲什么自由,讲人的价值,我觉得这个在资本家看来蛮可笑的。到互联网时代我们有自由的协作关系。现在大家谈到比较多的斜杠青年,USB插入系统。
第二,人与人。现在发展20年的互联网,尤其近十年来大家都被手机所控制了。我们有非常多的便利在线联络关系的工具。我们任何时候都在看手机。如果没有手机我们不知道要怎么生活了。在这种虚拟关系,非常容易建立的情况下,其实人们会渴望更多的线下连接,可能更多的渴望见到这些真人,见到这些真正有血有肉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能比你在线上几百人,完全陌生的群里面,你不知道说什么。哪怕有一百个群,你想一想在里面有连接的有多少呢?这是今天这个时代既方便又要回归到线下的期待。
第三,个人。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从未有过个人意识的崛起。今天作为个体终于可以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了,在以前这是不可能。我们以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如果没有单位这是非常恐怖的。至今很多年轻人的父母都觉得你没有单位是很恐怖的,事实上我们今天90后,00后的人他们生活能力非常强,远远超出他们父母那一代人可以想像的空间。很多人不了解现在90后的人怎么活,也没有工作,但是他们似乎活得很好。
个体意识的崛起带来的是个人真正成为有价值的主体,脱离了组织,脱离了对组织的依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历史上至今这是前所未有的非常棒的时代。我们作为个体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单元。
这个时代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多元了,所以我们价值观多元,我们发现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有不同的生活节奏,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解释,过去这些对我们都是很大的捆绑。有房有车,有几套房,几个车,有多少钱,这是过去蛮压迫青年人的价值观。近十多年的时间形成的房子的发展也是伴随而来。今天的青年人要么在这样价值观的束缚下,自己觉得完全没有出头日,或者企业刚刚进去的时候你在最底层也没有什么关系,你跟老大,董事长见面,一年见不了一次,很多组织都是这样,尤其越大的组织越是如此。但是今天是不是可以有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价值观,不一样的多元的生活观。
到了这个时代,个人价值崛起后,他生出另外一种需求,我们脱离组织,不在组织里面生活时,我们就自由在社会上生活的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连接,因为每个人都是孤岛,如果不跟其他人产生连接,恐怕你很难生存,或者很难得到一种力量,得到一种滋养。原来很多人在单位上,脱离单位会觉得不适,觉得一下没有大树了。我们知道大树下面好乘凉你所在的企业,你所在的单位很牛,你自己觉得自己蛮牛的,你脱离社会之后,觉得一个人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呢。我们人是需要连接的,他连接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呢?我觉得就是社群,基于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聚集在一起的共同体。
社群思维,社群是一种思维方式。所谓“思维”,就是重新看待这个社会的人、资源这些视角。同时社群思维也是连接资源,连接价值的一种方式。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社群思维有不一样的视角。简单给大家介绍几本书。
《奇点临近》。刚才讲的曲线和几何级增长。这本书是讲硅谷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写的一本书。他说现在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时间段,已经到了那个基点,开始让指数级增长。就是到这个点,如果你才发现你可能已经赶不上了,可能每天的速度都非常快。中国从1984年到1999年,累积了14万亿的资产,GDP的增长。到后面数字增长非常快,六年或者两年,现在两年就要翻一番这很厉害。未来在技术集聚发展的可能下,很多事情是我们根本无法预测的,我们无法知道未来。当然它既是可悲的,悲观的人认为是可悲,乐观的人觉得未来可期。
《富足》这本书是比较的想法。觉得技术的发展未来特别好,你们所担忧的事情全部都会解决,比如缺水,土地匮乏,所有这些问题,包括医疗问题,在未来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解决。这个人当你听他讲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还蛮好玩的。当你相信未来更好的时候,你会对人类的力量有更多的期待。大部分人觉得资源是稀缺的,都去争,去抢如果你比较的就觉得资源比较多。
《合作的进化》从生物上讲生物要合作,连接才能生存,人更是如此。真正能够让自己变得强大的不是去征服别人,而是全力引导合作。今天这个时代是合作的时代。过去做企业的时候,都觉得资源特别少。
《信任》我很喜欢这样的概念,他把世界分成两种,一个是高信任度社会,一个是低信任度社会。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中间社会组织很缺乏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很强度,二方面家族很强。中国非国家,非家族的中坚力量很弱,未来社群组织在这一块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社群思维如何赋能商业?所有的商业组织都可以把自己的外围开放出来,让所有的人来参与,这样品牌跟消费者的连接会非常的强,这是从所有的商业组织未来都可以这样做。共生共好共创,我们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共同生长。
拥抱社群,拥抱不确定的未来。社群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创业方式。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我们人应该充满灵活性,适应性,组织也是一样。社群是组织连接的方式,今天他作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经非常多了,他可以是成为我们连接资源的方式,我们现在培养社群观,就是要培养一些超级连接者。
PPT:大家所看到的场景就是在今天现实社会中,发展得非常棒的中间社会力量。可能这样的一些活动,在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每天都要上演。我统计了每天在成都,每周就有一百场以上的社群活动,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参加,反正就是这样的状态。
Workface在全国有30多个接近40个城市有分布,我们的活动是每周一晚上举行,我们在成都已经举行到第6年的第300期。今天开始在全国培养社群官,社群官未来可以自己连接资源,同时作为具有社群资源的种子,在各个组织里面去发展社群思维。下面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社群官,他们都在运营自己的社群,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兴趣变为一种价值,聚集一群人之后,有可能发展成社群企业。
商业的社会也发现很多先进的商业机构,比如像宜家,比如迪卡侬他们已经在构建社群,甚至把自己的外围开放出来给更多的人来参与,这是上海宜家的邀请,邀请所有人来参与共创。开一间商店可以怎么开。持久的运营这个社群,也是未来组织需要做的事情。
Workface有一个图是生态原形的图,基于社群土壤可以生长出很多很有力量的人,组织商业体连接的生态。社群思维赋能商业,最关键是回到对人价值的关注,凸显个人精神需求价值,品牌与个人的深度连接,将零散的用户及产业链连接为一个价值生态共同体,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很强的价值主体,这就是社群时代。感谢大家!
主持人:武侯不光有社群培育,还有在全国和全成都率先成立的社群基金会,下面由成都市社群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韬先生,他带来《社区企业落地社区的机遇与挑战》有请!
刘韬:从脉络理清楚来讲,把经营社区的经营和挑战整个脉络上的问题讲明白。大家有没有想过社会企业这个事情怎么来的?为什么在中国变得这么火,投入那么多资源,那么多人参与到这当中去。大家都知道社会企业这个事,最早在英国提出来,然后被各个国家所接受。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个时候英国会把这个概念提出来,为什么会把这个概念推到其他的国家,其他的国家会接受。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去思考社会企业问题的原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坐标,这个问题没有想明白,我们在中国讲社群企业就有一点像水中捞月。
我们只要对社群企业概念有一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整个英国二战以后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撒切尔政府对福利国家有了一个很大的感知。在过去政府投入大量的资助在福利系统上,包括直接福利和对社会组织提供的资助。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是很重要的资源评估方,撒切尔上台改变了英国这个做法,他极大的削弱了政府对福利的投入,这是一个很大的脉络。
过去政府是福利很重要的提供方,现在政府不给NGO提供福利。在撒切尔的时候有一个好处就是经济是上行。我即便不从政府获得资源,我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向社会募捐解决NGO的需求,这个时候也能吃饱。现在英国的经济非常麻烦,出了很多问题,其实早就有问题了,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政府不给钱,再去募捐很难。
这个时候新政府上台,宣称第三条道路,宣称自己不走传统的资本主义,也不走社会主义,我走一条中间道路。这个也没有回复撒切尔上台前政府对NGO的支持。你要么转型做一点盈利上的事情,鼓励很多社会组织开始尝试通过盈利的方法开始自主盈亏。这是整个英国有社会企业大的背景,我们都知道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金融危机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是全球性的事情,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遭遇了这样的问题,社会组织都面临了政府没有钱向社会筹款也不是那么好筹,转型变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需要。社会企业这个事看上去还是挺好的事,加上英国花了大量的钱不断推这个概念,很多国家开始接受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提出来为那么多国家所接受的大的社会背景。
从这个社会背景出发。中国推社会企业的概念,把它做成蓬勃发达的运动,它的情景和脉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那么用力的去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回答。我们能看到政府在政策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政府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早几年是观望者,现在是积极参与者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最大两个争议,第一,作为政府,最重要你是裁判者,当你通过那么多政策指出给补贴时,那么市场经济的公平性该怎么去理解?第二,政府所有的支持,能不能一直延续下去,究竟是一个延续性的,还是一个阶段性的不好说。这两个事情我自己没有答案,确实有人问这两个问题,有没有考虑到公平性的问题,到底是不是阶段性的处置。我自己认为,至少目前我们所有的政府支持,很可能会带来毒丸效应。就是一个大肉丸子很大看着很香,但是肉丸子可能是有毒的,你不吃饿,吃进去闹肚子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理解政府扶持和支持时,今天很容易理解成单向的,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要有更多的反思。尤其在政府的推动下,社会企业现在进入了另外的一个思潮,企业不断的进社区,进社区为了挣钱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键是为什么要进社区,为什么社区要接纳社会企业的经营,这个时候跟我们理解社区到底是什么是非常相关的。
我们很容易在过去把社区理解成物理空间,我们这里一个地理位置或者法律上的实体,等于社区,居民委员会,这有它的语境和逻辑,但这不是社区的本质。社区的本质就是人民生活的共同场域。在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大有可能我的社区居民生活在美国,但是我的认同在桐梓林,不能理解所谓的社区就是这个地方,我只要把这个空间的事情做好就OK了,这是不足够的。我们要理解社区最终是一群人,我们要解决人们共同生活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社区工作服务好社区。
怎么理解社区?要意识到人们的生活要有一个特定的情景,是有一个特定的脉络,当你看到今天这些人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他们公共生活时,并不是因为他们当下仅仅以这种方式处理这种生活而已,而是要看到这种处理方式是时间上的延续结果。也是一个共同关系,复杂交错,激荡的。并不是我带着这个企业来,带着钱来这个地方,把钱砸下去,社区的事情就可以做好,不是这么简单。
解决社区一些共同的问题,要在这里修多少个无人超市,把盈利的百分之多少捐给社区有需要的人,我把商业和社区共赢,这顶多算商业向善。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把整个社区抽离掉,认为无人超市很好,很有效率,占地又小,人力成本非常低,大家扫码就搞定,有没有意识到社区里面很多小商贩不仅仅商业经济的结点,是社区文化符号的结点。当家长有事临时离开的时候,他总能找到自己非常信任的小商贩把小孩放在那里半个小时,20分钟。当我今天出去,我老婆没有带钥匙,我要把钥匙送给他,但是哪有那么快的闪送,这样就可以把钥匙放在小店这些地方。当无人商店替代这些点的时候,有些生活方式在悄悄改变,以后有无人幼儿园小孩刷一下在里面玩得很好诸如此类可能都可以实现。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社区最重要的不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吗?如果不把社区本质到底是什么想明白?我们在做商业向善的事,在社区层面做,很有可能是悖逆社区本质。
什么才是社会企业进社区的真问题?不要问社区能为社会企业做什么?而要问社会企业能为社区做什么?这才是社会企业进社区的核心问题,原问题,最开始就要想明白,问清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核心要承认和回归社区的社会属性。所谓的社会属性是指社会企业到社区开展工作时,要站在一个更大的结构性,公共生活的立场上去理解社区和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只着眼于小的,微观的,细节的,靠讲故事,卖情怀,靠风投,靠阶段性的政府补贴来暂时获得一些好处的企业。一个社会企业要关注的东西远比一个企业关注的东西多。甚至大于他宣称自己正在服务的东西。
雇佣盲人做服务员的餐厅,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眼前10个,20个人的生活的提高。在我们的社区当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他们遇到的真实挑战是什么,如何从结构上为我们所关心的人群进行服务。只有结构性的整全的全局视野,才是一个企业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上“社会”两个字的社会企业的前提。如果一个社会企业对社会结构性问题,情景性问题,脉络性的问题都不关注,觉得我只要做好这十几,二十个人的问题就OK了。这跟我们过去的福利单位有什么区别。我们只要回去国家大办福利工厂的年代就可以了。
恰恰是对整体性,结构性问题的关注,回到脉络性的思考角度,才有助于社会企业进入社区遵从主体性。社区不是一个待切割的蛋糕,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如果我们大家都想分这一块肉,就想怎么吃这是错了,社区是一群人,不是一群死肉,他们有自己的主体性,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具体的情景和生命历程当中生长出来,我们不是去收割谁,改造谁,而是我们跟这群人共同生活。理解这个问题,才为我们自己的企业进社区真正的需要。
社会企业要进社区,他要营造社区型。他要自己融入社区建设当中。我们指的社区是人们共同的生活,好的社区是人们既有共同生活,并且认可我们的共同生活,通过认同生活让我们彼此有认可感,彼此服务彼此,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社区。社会企业进社区首先想的不是怎么挣钱,而是怎么为社区服务,提升整个社区的公共善性。在这个中国过程中,不要把社会企业当来上帝视角的第三方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要相信社区居民社区本身有它的本身性,有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社会企业进入社区后,跟这些有能动性,主体性的人一起开展活动。最后的问题解决都要依靠社区居民和社区自己。最终还是要相信“让社区重塑社区”。如果没有这个社区企业进入社区就只有挑战,没有机遇。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的主题分享,下面就是老友记的创始人CEO柴勇先生,从产业的角度和需求的角度,带来《对产与公益的社会企业发展的模式思考》
柴勇:今天给大家带来我们社会企业分享路上的思考和有帮助的路径。这位是我们第一位做关爱的人。在上海经常见到一批人,骑着三轮车或者基金会发的电动车,给一家一家老人送餐,不知道成都有没有,上海有。我们2017年开始就是从这件事情出发,解决家里老人没有人帮的问题,从助餐开始。上海在2500万当中,1300万是当地人。因此我们就开始进入。
2015—2017年当中,我做了两年的公益,我们有情怀想做一点社会价值的事情。过程当中做了很多项目,直到2017年想透一件事情,刚才秘书长讲的要理解社区缺少什么。当时就了解政府政策导向,第二了解社区缺什么,第三我们能做什么。有投资机构就认为我们是不是老年版的饿了么,我们跟他们有业务交际,其实本质不一样。
PPT:路径当中强调的是快,强调是多样性的选择,我们看到社区老人他们真正的问题,其实他们压的是一个健康,第二要的是性价比,上海老年人一毛钱都会斤斤计较,但是跟他们熟悉了会深入交流。我们可以再精细化,同时再净化。饿了么和我们在政府PK过,结果政府用的我们。我们的送餐路径有规划,从小区规划,哪个门进去,哪个门出来。两荤两素12元,365天早中晚送餐上门2.5元。上海还是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城市。目前随着国家的大力发展,上海各种各样的中心,包括美丽家园,金融服务中心,社区生态都在改变,导致社区里面小的杂货店,现在几乎开始灭绝了。只看到路边的全家等等。小区百货点也开始灭绝了,现在主要方向是大型商场,或者以地铁站为中心的购物中心整合。
我们把餐盒和性价比本质解决掉,这个一个是定的机制,一个是送的机制,我们在人力服务上面也有机制。
从心而为,我自己原来是店长,我2015年开始做这个事情,都是一批原来在企业当中可能在亚马逊,谷歌里面做到高管层次,我们有一个信念想往上再走一步,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2017年的时候我们形成两波人,一波人就看到利益,一波人想做公益。我们有一个宗旨,我们有自己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做的所有内容都是让老人真正需要的内容。老人真正有需要的内容,我们可帮可不帮的时候做不做,我们会去做。
我们当初做餐的时候,我们是极致的送餐时间,极致的性价比,包括回访,还有收费,这个老奶奶有一拉着我们送餐员说,我两个礼拜没有人陪我去看病,你能不能陪我去看病,那个时候是2017年,我们公司总共三个全职人员和三个实习生。碰到这个事情怎么办,后来转化服务的形式。我们动员实习生志愿者帮助老人7天的门诊,包括筛选,包括他自己女儿有精神病我们帮他对接精神病院,我们觉得把这个事情要有一个企业,我们当时要保证服务质量,同时标准化做这个事。
目前上海服务35个街道,助餐主营10个街道,之前有一家讲关于社群这个点,我们自己作为社会组织,我们当初觉得无论商业,还是做社会企业,我们要不断成长达到更好的峰值,第一DSP,第二不断学习进化的能力。我们互联网企业不做商业模式,都是社会企业角度都应该学习一下。
最早2015年传媒角度有一种模式,转到现在就是社区营销的概念。我们把每个社区老年干部,社区团体组建起来。当时所有服务内容除了为老年人服务,我们知道很多老人在中秋节之前或者节日他们想吃月饼或者季节性水果。很多商业体都想做这一块,这要花很大精力才会做。我们现在做有先天优势,还有对接,我们对接整合资源方面比商业更加方便。然后还有口碑引导。
有些做养老产品,每个礼拜安排一个人给老人打电话,我们是每天上门。这个时候反馈回来的需求来自于他的需求。这里的场景非常尴尬。我们有幸得到扶持和孵化,得到很多奖项。我们自己感觉设计当中有一些500强或者其他地方去操作,他们在那边可以看得到这家企业的未来,在我们这里永远看不到我们的终点,认为我们未来有无限可能。
业务模式,我们做好社区机构养老的补充,每个社区的贴心关注,然后做好一站式家庭健康生活服务。我们原来是帮老人配餐上门,我们现在是民政脱底的服务。
商业规划角度而言,某种程度上要不断学习市场上,包括公益界当中优秀的先进模式,让组织本身有很强的内驱。今年在互联网当中,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第一生态服务。微信最开始就是一个对讲机,但是经过不断的生态链机制打造就形成现在。然后美团,国内整个旅游行业最强的就是携程,整个OTA当中最赚钱的是酒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没有之一。今年整个OTA最赚钱的酒店是美团,这一块被反超了。第三是易居,乐农。大家知道社区三架马车社区,业务会,居委会。
我们通过2015—2017年看到很多点,我们要做好这个事情,有一条基线,要把企业的底线守住,至少要发得起工资。我们会控制现金流,产品的毛利率只有1%—2%,但是我们现金流一定要稳住同时要有增长。
我们对自己团队的目标,标准是不断的结合社会当中优秀的商业模式,包括不断的看到社区的需求,最终打造成符合我们社会目标的社会企业。
PPT:这是2015年的拍的,左上角是一家全家,现在社区很多无人超市和全家,空巢老人经常碰到早上7点钟去全家买东西,全家门口的座位坐着一个老奶奶,中午吃饭还是看到老奶奶,等晚上11点没有人了看到老奶奶还是在这里,可能他家就在这超市附近。这让我们考虑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上有四老,下有二小,这不单单是基础物质保障,还有很多社会问题,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基于这一点我们当时就进入了社区。
从心出发的角度而言,我们现在所有服务基准一定从老人当中很好的社群反馈,同时要标准化。它的服务没有那么优质,但是没有人。为什么没有人做,因为它的天花板有限,所以没有人做,还有他包含很多危险。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
义利并举的角度而言,这个右边是一个分享,听他的分享对我有触动,除了专业学习专业就是要做好这件事情。一旦要它做到一定的高度,尤其中国现在的创业格局,在行业中我就是要做最专业的定位。学习就是内驱力。第三点就是善良。我们听到这个感触颇深。我们走到现在最大的既是推力,有一些商业投资的时候,请问将来BAT,美团做这一块业务的时候,你们该怎么办。我们相信我们所有的服务都是将心比心,已经从社会基础需求出发。饿了么在上海已经跟我们有做同样的事情,覆盖量上,他们是一个企业层层的下传,管理难度大。我们在送餐过程中,有一些报纸需要拿,有一些需要给子女打电话我们把这些连接起来,这是我们的一个推动能力。
我们现在的产品就是安全可靠,极致性价比将心比心。我们之后所有的产品线会生产各式各样的内容,各式各样的服务,各式各样的产品,我们会保证从这三个本质出发。
这是我们今年更新的企业愿景,第一,让每个普通家庭都能过上美好的退休生活。这个不但是一个基础保障让他有一个美好的状态。第二让员工自豪。我们过去走过这样的坑,为了把服务标准化极致,我们早上8点全员在办公室,晚上11,12点还有人,周六还有人上班。这样一些合伙人留不住,有人说你们这么全心全意极致解决问题,你们企业内部会不会产生什么问题,我们除了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团队有相应的收获。后来把企业的晋升机制,有些通过我们一年挂牌就能做到500强。我们有大二进来的,这就把整个标准和企业初心考虑好。短期三年成为上海每个人都知道的市民品牌。
恩派对我们有很多帮助,他们有一个商学员,恩派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我们不是传统的养老企业,所以传统跟我们聊不太来,第二我们不是公益社会组织,很多公益圈的觉得我们做事这么累,公益组织朝九晚五就下班了,这个时候需要一些团队给我们一些温暖和指引,这个时候恩派做了很大的指引。认知是我们一个企业不断成长,包括解决更大的社会问题当中更重要的一点。认知从哪里来是要连接更大的资源主体给到支持,我们很有幸一路成长,恩派对我们是最大的助力之一。
感谢所有一起走下去的家庭,团队和所有支持老友记的你们,感谢一路相伴。
主持人:谢谢,中国社会企业前行的路上,收到很多善意关心和支持,最后一个分享,王珺女士带来汇丰中国社区企业支持规划。
王珺:我作为这个项目执行经理的职位外,我的主业是恩派社会企业孵化器的负责人。不知道在座人有没有听说过汇丰中国社会企业支持计划。这个计划是去年由恩派和汇丰共同发起的,以社会创业生态建设和社会企业孵化为主线的大型项目。去年我们在社企论坛做了发布。到今年已经快一年半的时间了,我们这个项目做出来了一些什么样的成果,包括二期计划做什么样的内容,也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在这之前呢,我还是想跟大家拆一拆社会企业到底是什么。之前在其他的论坛,包括昨天下午在其他的论坛听了其他嘉宾的分享。
现在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觉得我已经能够非常清晰的讲出来社会企业到底是什么?影响力投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有没有人已经很明白了。这样看来大家对这个东西还是有一点模糊。
今天跟大家分享还是从恩派这两年做社会企业孵化的角度看,我们觉得什么样的社会企业是我们要孵化和投资的社会企业,我们对社会企业的界定是怎么样的?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哪些社会企业是能够获得影响力投资的社会企业。第三是社会企业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
在过去两年中经过不断的梳理和迭代,对社会企业做了这样的界定。这一页PPT上的最上方两行字已经达成共识,都认为社会企业是指商业的方式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之前包括陆璇老师也讲了很多民非的身份也可以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从法律主体上讲可以是民营非企业,也可以是公司。我们很多机构是公司加上民非的双重身份。这些身份都可以是社会企业,但是至少要拥有一个公司主体,你才有可能成为能够被投的社会企业,民非没有股权架构,这个资本有办法去投,你的盈收和分红没有办法讲清楚。但是民非可以是社会企业,这取决于它的模式,依赖于不断拿项目存活,还是有这样产品和标准化去区别。
这两天讲了这么多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什么样的问题算社会问题?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在我们看来首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感觉到煎熬,为什么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呢?它一定是我们长期以来比较困扰的事情。第二它是非常具体的事情,很多申请孵化的创业者觉得要解决教育的问题,不好意思你再想一想,想明白了我们再聊。特别在教育领域,它的背后导致我们现在看到非常复杂的状况,后面是非常复杂的元素,而不是单一的问题,你解决教育了整体问题都能解决了,所以最好能深挖背后最根本的问题的。第三,为大多数人所困扰的。多少人算大多数人。刚才老友记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他在上海地区潜在的客户群体就有1300万人,在我们看来你至少有潜在的可以受益的对象达到千万级,对应的这个市场就是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存在。
二,这是恩派一直坚持的一点,一定是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并且在这个前提下,它是为大多数人能够承担。一个人只服务金字塔尖小部分人群,那他就不是我们恩派所寻找的社会企业。在普惠的前提下,通过创新的方式方法,包括志愿者的引入和其他的混合经营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然后把利润的空间挤出来,这才是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企业,他有创新又能普惠,又能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满足以上三点才是最好的社会企业。
相信在座各位有些已经拿到我们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企业TOP20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给大家进一步阐述什么样的社会企业是我们理想的社会企业。
根据中国的国情,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和文化导致社会情况不一样,导致社会创业不一样。在这么几个领域是最有可能跑出来最优质的社会企业。
第一,为老服务。现在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老年人的问题怎么解决。老年人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和商业解决。一定是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第三部门,三方形成合力解决的问题。但是像高端的地产和养老服务是不包含在这个领域之类,它不具备普惠性,解决了2%—5%的人群需求,剩下95%的老人谁给他们提供服务。
第二,教育领域。教育领域影响力非常难以评估,它的影响力可能十年,百年才能呈现。我们教育的口子开得最大,所有让优质的教育产品和服务覆盖更多的人群,包括BOP群,所有改善教育质量的创业团队,我们都把它放在社会创业的领域之内。只为高端人群子女制定的教育出国游学这些不包含在内。
第三,环境保护。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垃圾分类。环境保护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现在垃圾只是干垃圾,湿垃圾分开,干垃圾里面有纸和塑料,其实每一条都是小的赛道,但是面临的都是非常巨大的环境问题。
第四,弱势群体,包括一老一小,包括视障人士,听障人士这些都有可能跑出来一些具备规模化潜力的社会企业。
最后就是普通金融,社区发展,公平贸易,灾难援助。整体从孵化器的数字看,不超过数量的20%。刚才是 恩派孵化器希望孵化和加速社会企业的画像。
我们跟汇丰合作的社会企业支持计划,我们去年5月份发起这个计划,一共通过6个模块希望把社会企业的整体生态和社会企业的成长的土壤和生态链把里面关键的结点建设起来,我们首先是通过穿越大赛引入一些优质的创业者,通过社会创业者赋能,我们有社会创业家的学院,然后提供定制的孵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第四社会企业孵化出来了,要给他一个舞台,说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社会企业是做什么事情,我们有社会企业峰会,在峰会上发布2019最具有发展潜力的TOP20的奖项。第五就是社会企业示范区,我们跟武侯区政府一起,落地在武侯,从注册到认证,到补贴,到孵化各个要素都落户在武侯形成示范区。第六就是我们做的内容会沉淀成我们的研究报告和案例集。
通过一年的项目,大赛去年一共收到353份的申请。覆盖的领域基本上除了新疆,西藏,青海之外,大部分的省市都有我们申请者在,他们申请的领域比较多元,这个领域并不是按照我们刚才大的领域来分。
然后社会创业家学院我们去年做了7天封闭式的创业营,通过六大模块帮助初创期的创业者,梳理他的商业计划书,理清接下来怎么走才可以避开一些坑。
经过两年跟创业者不断的磨合,最后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社区苗圃,孵化加速的体系。去年我们刚刚探索社群苗圃和孵化,从社群到孵化转化率非常低,今年对孵化体系进行了调整,扩展成五阶的孵化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包括去年进入孵化的社会企业今年有比较好的成长,昨天分论坛3的主办方迦入文化,还有昨天晚上获奖的易然教育,这是我们最具有发展潜力TOP20上榜的机构,包括外面有展位的洛阳的笨爸爸,这些通过汇丰社会企业支持计划发展起来的优秀创业者。
生态建设方面同样有一些动作。在武侯区有社会企业投资联盟。我们孵化器,我们认为社会企业一定要能走到跟资本对接的这件事情才能成立。现在大部分认证的社会企业没有办法去走投资这样一条路,很多还是民非的身份,或者所对应的市场限制了它,他没有办法规模化,这样对于投资人来说不具备投资的价值。
现在在中国国内的状况来看,很多影响力投资更多是社会责任投资,只是把环境和内部治理,做决策的时候会考虑这些因素,但是投资会考虑财务回报,这个财务回报不能低于市场回报。我们鉴定他是社会责任投资,其实还是财务回报。影响力投资在中间,可以接受低于市场预期的汇报,可能更看重社会影响力。还有一部分也叫社会影响力,只要投资的钱保本能拿回来就可以了,对财务预期可以接受很低。其实根据GIIN,2019刚出炉的报告看,在全世界第一类的投资机构最多,占66%,第二类占19%,在中国是同样的情况。我们恩派自己的影响力投资基金更加偏向中间这一类的影响力投资。我们希望投的社会企业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更创新。
我们跟武侯区建立社会企业示范区的试点,通过登记注册,资金支持,财务补贴,平台支持去扶持刚落地的企业。我们在一期项目中做的社区居家研究报告,或TOP20的案例集,这两个转为PDF文件,门口有二维码大家可以扫描下载文件。社区居家养老是以上海为试点,非常具有代表性,相关政策都是最早在上海落地。在大的环境下上海一些社会企业有什么进入市场的机会,大家研读一下这个报告可能会给大家一些启发。
汇丰一期的项目,最终凝聚出来就是这一页PB集。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总结,这只是孵化阶段的。今年7月份31家企业进入大孵化,不是我们额外支持的,而是我们非常紧密的关注他的成长,一路上不断给他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31家社会企业直接覆盖人群是130万左右。从去年5月份到今年7月份,一期项目一共有769位社会创业者参与到项目中。总共为社会创业者开展334课时的能力建设,196家社会企业参与社会创业家学院的课程中来。我们最后有8家获得政府采购资金,有一些拿到天使投资人的投资,还有一些拿到传统的VC的投资。最后一家企业获得传统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说明他已经做得非常好。
汇丰二期今年依然在一期的形成五阶孵化器上,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服务,怎么样让我们的服务更好的跟社会创业者实际需求匹配起来,这是我们二期重要的课题。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孵化器自己活下去的方式。除了像汇丰这样的大企业赞助我们工作之外,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跑出可持续的方式,如果我们自己活不下去怎么支持这些创业者。
目前从五个阶段看,首先社群做了社会创新TALK,也有门票收入可以做成可持续的产品。第二是苗圃阶段的创业大家比较纠结,会找不同的人聊这个事能不能成,更多是咨询的角度。我们接触这么多创业者他们怎么想的,这个阶段能不能向我们寻求咨询的创业者提供启发。对于孵化器主要是整合的定制化的孵化服务,我们的孵化服务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第一面向社会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建设。第二是混合金融。相对成熟的社会企业他没有那么有用。对于早期的社会创业者来说,特别拿到3F钱之后,到拿到下一轮融资之间很艰难,很多创业者会拿创投钱,有主题可以拿到捐赠,然后通过混合的方式渡过前期非常艰难的阶段。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混合金融可以混政府采购,比如说捐赠,比如公益创投,公益创投很多面向个人,可以让创业者一年无忧,一年10万块,可以让你度过非常艰难的时段。稍微成熟一点的企业怎么混合呢?比如环保可以申请PPP项目,更多是政府的资源,商业的渠道,包括一些贷款。我们在武侯区尝试做面向社会企业的贷款产品。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现金流的情况,根据融资的需要,怎么把不同的金融产品打包起来提供整体的金融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第二块比较核心的工作内容。
第三,社区落地。了解恩派的伙伴知道,恩派从十几年前开始孵化公益组织开始,很多落地的场景在社区里面。恩派跟社区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其实社区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我们有居委会,业主委员会,还有物业管,基本上三方力量在里面搅拌非常复杂的环境。对于社会企业来说,如何能够4更好的在社会里面就近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这在养老和面向0—3岁的幼儿中非常明显,这在社区中是非常理想的环境,如果在社区验证商业模式,在社区大环境下是否跑得通,把一个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实现规模化,这是我们第三块比较核心的竞争力。
社企加速营这个阶段的产品模式已经验证完,然后迭代让运作模式更加顺利,怎么进行规模化,社区加速营要求跟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最后发布最具发布潜力社会企业TOP20,把我们已经成功孵化的企业面向投资人,面向社会,这是已经跑得比较顺的流程。
对于我们加速营主要有4块,一个是创业通用课程,对于品牌战略营销很多内容是通的,不管商业经验还是什么都可以借鉴。第二就是社创专业型课程。如果有民非的主体可以帮我做二次开发,我可以直接打包民非的主体中去,甚至可以找妇联募一部分资金,这是实操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第三,企业融资实操型课程。什么时候融,融多少,怎么融,找谁融,这是我们第三个模块中解决的问题。最后一块是企业实战型课程,这条路已经走过了,现身说法怎么样走一条路要相对轻松一点。其实这条路挺难的。
最后是最具发展潜力社会企业TOP20,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社会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榜单。今年的TOP20接下来在11月份要启动,通过线上报名,我一个线上的海选,第三就是集中进入到路演,我们的所有评委都是投资人。每一场路演会产生一些待定的种子,经过最获得合议,各个区域都有路演,为了避免差异会把所有的地区的项目和评委合在一起,把这个差异屏蔽掉,在统一标准下看是否符合上榜标准。每年5月份会做榜单发布的环节。对于TOP20的申请,我们有一些基线的标志。能够被投的企业有规模化的潜力,规模化的潜力代表收入问题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个大的市场用量化的标准来说多大的市场算量化市场。这个问题背后对应的市场价值能达到10个亿,那这一定是非常好的社会企业。昨天禹闳资本投的估值都在几个亿,B轮,C轮。另外他要清楚解决方案带来的变化,是不是可以改变个行业。第三,根据目标客户反馈进行市场区分。我最开始服务以听障人群,通过人工智能在手机上转化文字沟通。除了听障人士还可以服务老年人,,这样延展性比较好。第四要了解这个产品的开发成本,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构建可信的产品。第五,要有财务模型,很多创业者上来会习惯性讲故事,讲情怀,这个是作为创业的初心,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你的起点在这里,同样要用数据说服我你怎么做成这个事情。最后一个就是除了现有的产品之外,之后准备做这个产品线,怎么在产品上做延展,这都是我们最后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是TOP20机构的展示。各位手上的小册子就是我们的案例集,这是我们跟一个创投一起做的创业集,门口可以下载电子版。
如果大家对刚才的内容有问题,欢迎随时跟我探讨。这个社会创业家是我们孵化器的官方公众号,所有内容可以在公众上找到,右边是我的微信,大家对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交流。欢迎大家有机会来上海,到我们724社创空间坐坐。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珺,刚才他说收到800份案源,成都是社会企业的一片沃土,希望来自全国各地做社会企业的朋友们,能够落户到成都,落户到武侯来。接下来都可以来加我们的微信,进一步的跟大家沟通,武侯有什么扶持政策给大家。
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和渠道资源以及资金的支持。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企业,希望在我们共同打造的360度的社企支持体系下,我们大家都能到达向往的美好生活。今天的论坛就结束了。谢谢各位来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