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社企 | 用创新的方式助力退伍军人持续发挥社会价值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中军凯旋退役军人的安置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议题,中军凯旋作为一家退役军人服务的社会企业,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产业平台两个方向,与政府、企业等多方相关者合作,通过线上为退役军人提供及时的政策、就业信息、创业信息等赋能性资源,和以中军速运为代表的产业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创造新的岗位,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助力退役军人进行就业创业。未来中军凯旋将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模式为退役军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引语 据统计,中国现有退役军人5700多万(数据截止至访谈录制当日),且每年依旧以几十万人速度递增。与此相连的则是退役军人安置、社会再融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退役军人作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动力点及基础,对社会稳定等方面也有非凡的意义。如何为退役军人服务,如何服务好退役军人,一直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继2014年9月中国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成立后,为了更好的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2015年,一个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实体“中军凯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中军凯旋”)应运而生,为了全方位的服务于退役军人,中军凯旋分为产业平台和服务平台两个方向,其产业平台指一些行业实体,如物流行业、服务业,以中军速运为代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而服务平台旗下则有凯旋网,以在线上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退役军人有关政府政策的查询、岗位招募与创业项目推荐、就业创业相关培训等,以此搭建了一个为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提供全方面支持的智库。 从公益到社会企业更可持续的为退役军人服务 在接受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采访时,中军凯旋董事长满国金介绍道:作为国内以服务退役军人为宗旨,为全国退役军人提供综合性系统服务的平台,中军凯旋成立于2015年。追溯中军凯旋成立的背景,在满国金看来,其离不开2014年9月中国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的成立。中国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专门面向全国退役军人进行就业和创业服务的一级社团组织。现已正式更名为“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直接领导下开展服务工作。它的宗旨是以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目的,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搭建政府与社会、军队与地方、退役军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桥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据满国金介绍,在成立之初对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进行了一个探讨,最终决定组建具备造血能力的实体,在这样的一个模式下,为推行退役军人创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中军凯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中军凯旋的创业模式后勤体系保障,如后勤部队的食堂,用退役军人服务,会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保障。此外,城市同城配送的服务,如企事业机关的食堂、学校的食堂也存在大量的服务机会。如今中军凯旋旗下的新能源物流项目“中军速运”在退伍军人创业领域精准发力,在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服务站的最后100米、最后10分钟配送等社区的综合性服务(如快递收发;蔬菜、瓜果、生鲜等供给;汽车的保养、刷车、加油、检车等家政类服务。)每个社区都会设立服务站,每一位退役军人都可以在服务站选择就业或创业的模式。 另一位被访者中军凯旋副总裁曹向东看来,本身军人对老百姓来说有自然的亲和力,尤其社区贴近民生的这种服务,这些需要极大的信任作为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很多退役军人本身也关注并乐于从事这样的事情,“未来我想这个事情随着时间的推进,会取得一定好的成绩。”曹向东说。 中军凯旋的社会意义与价值迄今为止,中军凯旋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平台已累计match让数百万退役军人受益,一方面是数百万人通过中军凯旋所提供的平台获得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有2万余人通过中军凯旋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创业项目。 在满国金看来,中军凯旋所提供的平台,能够帮助退役军人创业成功,能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归属、荣誉感,体现自己的价值,中军凯旋所具备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是很大的。 此外,服务退役军人作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动力点和基础。中军凯旋所提供的平台,能助力退役军人找到合适的岗位,并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给予支持,这使得在军队表现优异的退役军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起到激励,进而鼓励入伍的作用。而这些对于兵员的成才、战斗力加强和社会稳定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中军凯旋成功的基石中军凯旋之所以在短短五年,就取得很好的成绩且被社会各界认可,与其自身所具有的基因紧密相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01持续的专注:使命感驱动,在利润与目的中寻找均衡点在中军凯旋成立同期,中军凯旋并非是唯一为5000多万退役军人提供服务的机构。“据有关部门统计,尤其是事务部成立以后,各种相关的机构有2000多家。”中军凯旋副总裁曹向东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而中军凯旋之所以能够拥有非常好的持续发展,曹向东认为,至关重要的是: 第一,是持续的专注,退役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军凯旋所专注是他们的所需所求;其次是中军凯旋具备为退役军人踏踏实实去做贡献做服务的情怀,因为退役军人本身就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群。曹向东认为:“军人身上有一种特质,就是会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曹向东看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家都有脱下军装变成老百姓即退役军人的时候,而这个时候,退役军人可以以另一种方式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个人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丰富自己的人生。 第二,“自己本身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也会比较懂退役军人,”曹向东说。而这既是诸多退役军人义无反顾投入这样一个事业的原因,也成了中军凯旋能够从2000多家同类机构中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回顾平台成立的初心,满国金坚定的说:“是更好的为退役军人服务。”在他看来,初心还是为退役军人服务,大家关注的是公益行为;但在市场运作方面,它的属性可能有效益,其均衡点的考虑,要以退役军人得到好的效益为主。 02与平台业务契合的团队素质 与市场上同类竞争的企业不同。首先,中军凯旋的产业化平台项目团队均由退役军人组建而成,具备天然的军事化管理体系模型的特性,这一特性与中军凯旋所关注的产业平台项目要求相匹配。如物流体系中的守时、服务质量等属性,退役军人能够出色的做到,具备很强的执行力,这也增强了中军凯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作为中军凯旋一种独特的工作形式“事业伙伴制度”,也增强了中军凯旋的市场竞争力,以中军凯旋旗下中军速运为列,其以就业为依托,但实际上却是创业的单元。曹向东解释道:“比如,在某一个城市下属的县或者是乡镇一级,有一些战友,退伍以后有共同的理念,有共同的经历,对当地也比较了解,那么我们会导入一些比较好的项目,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会一起参与这个项目,作为一个创业的小团体,像一个部队的连和排的机制。每一个小的单位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活力,在当地又形成一种资源的整合,对他们无论是在事业上的推进,业务上的落地,还是大家的沟通、互助都形成一种好的凝聚力。这样的方式,就是我们事业伙伴制总体的概念。” 最后,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成立,推动国内建立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形成了60多万个服务的机构,曹向东说:“机构已经延伸到每一个村每一条街道,而这也自然形成了一种网格化管理的形态。”而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将退役军人有效的组合起来,进而在社区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样这种优势也能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与很好的社会效益。“如在疫情期间,很多的退役军人志愿者,都在社区参与公益。”曹向东说。 03信息优势与政策支持中军凯旋作为专属为退役军人服务的企业,始终工作在服务退役军人的第一线。同时政府对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得中军凯旋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好的评价,并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未来展望中军凯旋独特的优势不仅对现在的成功有推进,对于未来的工作规划,同样有很大的助力。 01打造综合性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平台如今,中军凯旋在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支持上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在谈及下一步时,满国金说:“目前正在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的平台”。 一方面将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于包括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家属在内的约3亿多人。通过集采、预订、预购的市场化运作,对商品进行把关,形成一个购物体系。此外,平台也将提供包括医疗、教育、金融、保险、娱乐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让优质的企业品牌为退役军人服务。 另一方面,在就业和创业的培训方向,平台将负责包括法务、财务、商业模式、创业导师、资金支持等。此外,满国金说:“每年依旧有将近40万退役军人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未来,中军凯旋计划梳理军队大概数千个技术工种和社会不同程度的工作岗位进行匹配。而针对这些岗位,中军凯旋将精准定位它们之间的联系,基于中军凯旋的大平台,结合企业拿出的用工岗位标准,在退役军人中寻找与之匹配的岗位,并在匹配完成后进行精准的培训。 02紧跟国家政策,为退役军人中特殊人群提供更多支持 谈及未来将如何扩大服务人群的总量与规模时,曹向东说:“我们将先从特殊的人群服务入手,包括伤残、参战、参试等特殊人群的拥护与关爱。 此外,中军凯旋会持续的为全国退役军人的优待进行一些配套的支持,精选一些需要帮扶的对象,如在年龄上、学历上、地域上需要特别关心关爱的人群。 03助力退役军人探索大农业板块曹向东认为,退役军人在大农业板块会有所作为。“我们在探索一种由退役军人带动农村集体致富的新模式”曹向东介绍说,在他看来退役军人在回乡以后,无论是在带领自己家乡的人民脱贫致富赛道上,还是发挥党员向上的能力方面都有很突出的作用,过往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多成绩,而退役军人有很强建设家乡的愿望,曹向东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本文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中军凯旋董事长满国金、中军凯旋副总裁曹向东对话内容整理而成,内容受访者确认。撰稿人:张威威编辑校对:Iris Wang排版构图:琛2022年01月20日 17:42
-
你好,社企 | 十三年,她用清洁能源点亮了全球550万个BOP家庭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从贫困辍学到第一次创业,她用实际演绎着山村女孩的坚韧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想出去看看李霞在未接触过山村外的世界前,直到18岁,一直认为外面的世界和现在生活的环境一样。 那年,成绩优异的她,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从外地归来祭祖的叔叔口中,她第一次知道外面的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大、精彩和有趣。 第一次,她对村外的世界产生了向往。 不甘心一辈子生活在山村的她,决定出去看看。走出家门的她,先是来到北京,之后辗转到深圳,因为学历的原因,在工作机会上,她远比别人要少得多。 李霞最初从电子厂生产线做工,工作来临时,担心被开除的不安全感,让她每日拼命工作和学习新知识。 从简单地做产品、组装产品,到逐渐对采购、品控的了解。那时,李霞还不到20岁,每天的工作强度却超过16个小时。 后来,李霞在公司业务部工作时,产品每次出现问题,虽不是业务部的工作范围,出于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她会主动与工程师一起解决问题。 这段丰富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她会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基础,也为李霞以后的创业打下了人生基石。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将在未来予以回报2004年,靠着几年来一线工作的经验,李霞开始创业并创办了诚信诺。 最初,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为欧美高端品牌提供礼品赠品,客户多分布在航空、医药、烟酒等领域。“欧莱雅、美宝莲、轩尼斯、德国拜耳”等国际上比较知名品牌,都曾是公司服务的客户。 李霞的初次创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三年后,她在深圳买车、买房,过上了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 彼时,商业嗅觉敏锐的李霞发现,印度在礼品赠品行业有着巨大潜力。作为当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由于地方法律的原因,印度当地烟、酒、药的广告不被允许在任何的公共媒体展现,而李霞所服务的客户,获取用户的方式,多是通过礼品赠品,这让她看到了机会。 在过往,印度不乏有李霞的老客户。2007年,借着前往印度拜访客户的机会,李霞决定开拓印度市场。在随处可见的贫民窟中埋下善意的种子满怀期待的李霞,第一次踏上前往印度的飞机。 来到印度后,李霞先是按照计划去拜访客户。但在拜访客户的途中,所看到的景象却让她震惊不已。 随处可见的贫民窟,一些人甚至就生活在高速公路边。这一幕幕场景,对李霞触动很大,她开始反思自己所做事业的价值和意义。 李霞本身的企业,她认为本质是帮服务的品牌做促销。而在这个过程中,所硬送出的赠品,对服务的高端消费群体而言,多半并不需要。 与此对应的是,真正需要产品的人,反而购买不起。这不禁让李霞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从被迫放弃学业。到不经意间走出山村,最终辗转到深圳,并获得如今的成就。 她比任何人都感同身受,“机会”对身处社会底层的人有多重要。她想为这群人做些什么,一个希望改变他们生活的想法,逐渐在她的心中萌芽。公司的转型——决心为金字塔底层的人群提供商品希望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印度回来后,当时李霞并未确定自己要如何帮助这些身处困境的人。 在她看来,这个群体非常贫穷,往往吃饭都是问题。她了解到,在国际社会中,这群人往往被称为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简称BOP)的受众,他们每天的收入不足两美元,在全球目前大概有40亿人口。 2008年,全球迎来了一场金融危机。市场在经过一轮洗牌后,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次年,全球太阳能的价格直线下降,与此同时,LED灯的发光效率却在提升。而那时,节能减排的概念已被提起,李霞从中看到了机会。 在李霞所关注的BOP人群中,在当时,因欠发达和贫困,电网无法覆盖的地区中,有超过12亿人无法使用电力。缺乏电力,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都面临挑战。 他们往往使用传统的煤油灯、蜡烛照亮,且容易引发火灾,产生的烟体也会对呼吸道系统有害,根据WHO数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除此之外,蜡烛、煤油灯的使用,每年会排放高达19亿吨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市场的变化,让她看到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提供照明的希望。她希望太阳能可以照亮没有电网覆盖的贫困地区家庭,她希望这一束光能够照进这些贫困家庭,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启发和改变。 带着这一初心,创业五年后,2009年,诚信诺开启了转型之路——决定为全球最贫困的人口提供清洁能源,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以用户为导向设计可负担得起、可使用和可获得的产品诚信诺的转型是从行业到消费群体都发生了转变,跨度非常大。在李霞看来,仅有初心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为此,前三年,诚信诺一直在摸索适合用户群体,且他们能消费得起的产品。李霞认为,贫困人群没有多余的闲钱,如果不是对他们刚需且对生活有帮助,他们是不会购买的。 那时,影响力投资还未盛行,期间李霞靠着前五年的创业积累维持公司的摸索,为了节省成本,她和另一位女性同事两人共同支持着这个事业。 受益于曾经工作的经验,李霞对于如何选产品、如何把握客户需求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成为了诚信诺后来能开发出BOP人群所需要产品的成功因素之一。 (1) 产品的设计理念诚信诺在成立之初,所服务的市场就定位海外。转型初期,李霞和同事会亲自前往国外调研。比起在国内开展业务,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在用户调研上,这无疑增加了挑战和需要消耗更多精力。 李霞需要根据服务BOP人群的生活环境、习惯等判断什么是适合他们的产品以及他们需要的产品功能;同时考虑如何将产品设计出来。 在她看来,公司的产品设计理念非常重要,在解决一个群体问题时,核心需要是聚焦在产品的性价比上。因此,在产品设计之初,李霞就为诚信诺的产品定下“靠设计降低成本”和“每一分钱要花出价值”的核心理念。 在诚信诺的早期产品中,有一款叫做“蜡烛消灭者”。这个产品的设计,就是通过对灯组件的创新,减少材料的使用,提高组装的效率。同时,诚信诺以用户为导向设计产品,思考产品在功能的添加、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中,于用户而言是否有价值。“我们希望能够真正的为用户创造价值“李霞坚定地说。 (2) 产品的可负担性诚信诺的产品往往是根据所服务群体的收入水平及满足刚需的同时定价。 在产品定价前,诚信诺进行了调研,围绕着“为提供的清洁能源照明解决方案”与“当地居民原本的照明解决方案”相比成本是否更低进行。 以“蜡烛消灭者”这款产品为例,它要远比煤油灯和蜡烛的性价比更高。诚信诺根据终端用户调研得知,用户往往在三个月内,需要花费约5美元来购买煤油灯或蜡烛照明。但同样的钱,“蜡烛消灭者”却可以连续使用36个月,且亮度是煤油灯和蜡烛的3-5倍。 产品定价所考虑的维度远不止于此。在最初的产品创新上,“蜡烛消灭者”的支架较矮,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但支架的增高会造成运输成本的极限增加,这同样会影响定价和用户是否可负担。 李霞解释说,贫困地区与现代化社会不同,运输方式落后,多依赖于骡子、马和人力搬运,运输成本会贵很多,这是为什么产品会尽量减少材料、降低成本的原因。 以“蜡烛消灭者”为例,其产品只有9个部件,通过卡扣设计,产品部件可以自洽,整个产品却只用一颗螺丝就可以固定。 为了解决支架的问题,期间李霞曾就地取材用过很多方法,诸如玉米杆、树枝、木棍等,甚至连牛粪都试过,但都不合适。 为此,李霞与这个支架死磕了三年。后来,在一次去索马里出差时,李霞碰上了索马里发生内战,因此她只能更改原本的航班,驱车前往目的地。 在路过偏远的山村时,她在路边发现了很多喝完丢下的矿泉水瓶。后来她才知道,虽然贫困地区喝水都很困难,但由于长途运输司机经常路过,这些瓶子往往是他们丢弃的。当地很多贫困人群家中多会收集到这样的矿泉水瓶。于是,一个可以悬挂在任何矿泉水瓶上的挂钩支架就此诞生。 这一支架的出现,将原本第一代太阳能灯的支架,由13.5厘米降到了6厘米,一个小小的创新,将原本产品的购买成本也直降了一倍,大大减少了当地人民购买产品的负担。 由于诚信诺其本质上是在为一个未被满足的市场服务,通过按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功能需求量身订制。考虑到在BOP人群中的收入水平也不尽相同,需求也并非完全统一。针对其中有手机充电需求的人群,诚信诺也根据其本身对充电时长、付费能力的实际情况设计产品。 在李霞看来,作为一家社会企业,需要解决社会痛点。但对待BOP的消费者,需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并满足其需求。“站在这个角度,我们会更容易和消费者达成共识”李霞说。 (3) 产品的可及性及可用性除了解决“买得起”的问题,“买得到”也是诚信诺所关心的。 在李霞看来,产品能否到用户手中,诚信诺能否拥有低成本的销售渠道——“经销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很多经销商都认为卖贵的商品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多数经销商往往不愿意在利润微薄的小产品上进行大力推广。 为了改变这一固有认知,再加上是跨国、跨文化沟通。在打通当地经销商,并与当地分销商建立信任上,诚信诺需要更高的成本。 应对这种情况,诚信诺通过让当地经销商看到市场的刚需和营利的可能性,让他们相信向BOP人群提供清洁能源,有很大的市场。 与经销商的沟通上,诚信诺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证明商品的可行性。最初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也从最小的订单量开始,并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支持,逐渐帮助经销商在教育消费者的同时,节约市场推广的成本,让经销商在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并从中获利。 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信任才得以建立。从第4年开始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诚信诺在全球66个国家,已有100多个经销商,并为550多万个家庭,3000多万人口提供照明,直接减少碳排放高达400多万吨。 面对这个可观的数字,李霞直言这远远不够。 据联合国统计司最新发布的报告统计。截止到2019年,全球依旧有7.59亿人没有电可用,报告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进展,2030年仍旧有6.6亿人用不上。“我觉得我们的速度依旧很慢。“李霞感慨道。以产品为载体,带动社区发展让电网没有覆盖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健康意识与文化在长达13年的服务中,诚信诺最初考虑的是“如何改善贫困地区的家庭生活”。围绕直这一定位,诚信诺通过解决照明问题,将蜡烛与煤油灯替换太阳能,并从0到1验证了这一方式的可行性。 在此过程中,诚信诺所提供的产品,从简单的照明,拓展更多的功能性需求。如手机充电、电视等。 2014年,是特殊的一年。这年李霞成为了一名妈妈。“当成为妈妈后,我在看待外部世界、孩子角度都发生了转变。”李霞认真地说。 之后,她发现了很多服务地区的孩子是没有教育机会的或教育水平差;很多人对如何预防疟疾、埃博拉、艾滋病没有任何概念;很多家长不知道婴儿呼吸煤油灯排放的烟,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而夭折;很多家庭依旧停留在多生一个来博取生存几率的生育的观念上……这些问题的发现,都让李霞很心痛。 她认为即便当地缺乏医疗设施,很多问题依旧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她开始思考,除了用太阳能灯点亮这些家庭阴暗的角落外,或许也可以带来更多思维上的转变。 但这远比只为家庭提供照明产品要困难得多。由于贫困地区往往没有电网覆盖,同时他们多未接受过教育。如何传播、以什么样载体和方式传播成为了前期开展的最大挑战。 为了让没有电网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享有医疗意识、及一些基本的教育资源等。诚信诺最终想到可以将7寸的显示屏与太阳能板做有效的组合,除了满足日常的家庭照明、手机充电外,整个设备既还可以通过太阳能充电播放其中的视频内容。 同时,诚信诺还将如何预防新冠病毒的宣传片作为开机动画。持续1多分钟的宣传片播放完后,用户会进入到一个包含教育、农业、医疗健康等内容的界面,BOP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内容学习。 这项产品的创新,为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提供一种新的教育传播媒介,促进了当地居民发展和自我保护。 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大多选择关闭校门,很多孩子因此丧失了教育的机会。未来,诚信诺也计划与各个国家教育部合作,将更多中小学的教育类内容纳入其中。 除此之外,李霞认为,国际上有很多组织也为BOP群体提供大量的教育视频内容,这个设备或许能充当弥补公平教育的媒介,将更多有益的内容,传递给他们。创造一个职业让赤脚工程师助力知识流通未来,为了达成这一愿景,诚信诺计划开展一项名为“赤脚工程师”的探索项目,以满足内容更新的需求。除此之外,诚信诺的产品,其灯泡、灯线等部件是分体的,由于开关的使用寿命与LED灯泡相比较短,为了避免因开关损坏而造成整个产品的报废,用户可以通过赤脚工程师去更换配件,以此来减少损失。而在此过程中,赤脚工程师也能获取收益,同时还能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诚信诺成功的要素让员工在获得报酬的同时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截止至今,除了转型后的前三年未盈利外,诚信诺后续的盈利一直非常可观。 李霞作为公司唯一持股99%的大股东,在前期的公司发展中,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李霞开始尝试分配股份给核心员工。 此外,诚信诺每年会拿出50%的利润投入研发,另外约20%用来分红,余下的则进入公司的累计周转资金中。 在诚信诺,李霞希望更多人在这里得到应得的回报。 她认为,每个人都面临生活的压力。社会企业如果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不能仅靠道德情怀、愿景和使命来粗暴的捆绑员工。“既能赚钱,又能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而做贡献,员工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李霞说。三重指标助力企业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2019年,诚诺信被评为金牌社会企业,回顾一路走来的成绩,李霞认为三个指标尤为重要: 第一是盈利指标。她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建立在是否能盈利上,是否有好的商业模式及合作伙伴在其中尤为重要;第二是创新。能不能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以更好地满足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第三是明确社会影响力。明确我产品或解决方案真正为消费者及社会带来的改变是什么。这其中包括影响多少人,为多少人提供多少清洁能源,因为清洁能源的提供减少多少碳排放;有多少市场占有率,进驻多少个国家,产品能否满足这个国家的需求等。未来的路还有多远 2020年,诚信诺荣获“2020向光奖”,被“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评为“年度社会企业TOP10"。 一路走来,诚信诺获得的荣誉和得到的认可越来越多。 诚信诺还是世界银行旗下的IFC国际金融中心的点亮全球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并在近期与道达尔石油公司达成合作…… 虽然公司前景似乎越来越好,但想到至少还有7.59亿未被满足的群体时,李霞依旧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参与进来。她认为如果有更多的大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及资本的助力,或许能更快解决这一群体的问题,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李霞看来,诚信诺的财务指数是正向的,能够保证投资者有正向的投资回报;她所服务的是BOP人群,能够给与投资者以正向的非财务指标的回报。她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影响力投资”的资本与企业的支持。 作为一位社会企业的创始人,李霞坚守着初心,为BOP人群提供从简单的点亮家庭阴暗角落到点亮家庭希望的产品和服务。 一路走来,在感叹坚守初心的同时,她仍旧觉得“明确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及痛点;考虑如何盈利,这两点是确保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在给与年轻社会企业创业者建议中,李霞认为坚持初心与正向的财务指标、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三个重要的指标。“情怀他们不缺,也更能忍耐和坚持,但再好梦想,都需要切实的解决方案支持。“李霞说。“未来,期待他们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更多的创新方案。” 本文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李霞对话内容整理而成撰稿人:张威威编辑校对:王文君排版构图:琛2022年01月20日 17:23
-
你好,社企 | 三位一体,解决农户可持续发展与增收难题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前言碧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碧乡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碧桂园集团核心联盟企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的社会企业。碧乡公司成立的初心是为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户脱贫增收,与碧桂园一直开展的扶贫工作息息相关。2018年,碧桂园开始针对9省14帮扶县开展全面的结对帮扶,在长时间的实践下,形成了“4+X”的扶贫模式。4包括教育扶贫、党建扶贫、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X是因地制宜打造深入的项目与产业,在产业扶贫方面,与传统的资助或捐赠不同,碧桂园为了可持续的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碧乡公司应运而生——其最初是帮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及销售而生,助力碧桂园扶贫工作的开展。碧乡公司与碧桂园扶贫范围的扩大紧密相连,随着碧桂园扶贫范围扩大至个省57个县,碧乡公司紧跟其后,如今,碧乡公司助农足迹已遍布16个省31个县,累计助农产品销售超过3亿元,帮助超过11.81万农户增加收入。为“农产品销售难”提供解决方案“碧乡公司所做业务的初衷是解决农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在接受社企论坛采访时,碧乡公司副总经理尹然平说。在他看来,农产品销售难背后的因素有三点:第一,规模化与供应链能力弱。一方面农产品的规模化通常较小,生产与运营成本高,一般单价偏贵;另一方面是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小农户往往缺乏品牌与营销能力。第二,农民群体知识水平偏弱,产业端的运营能力欠缺。 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碧乡公司利用企业的力量,借助新的商业模式提高农户的产品销量。此外,通过公司+农户“联农带农”的机制,在根源上提升农户的养殖等技能或运作产业的能力。“我们希望农户的产品不仅便宜,且品质更好”尹然平说。 通过不同的业务组合形式,碧乡公司赋能农户生产更加优质、性价比更高的农产品,提高其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代东乡羊东乡土豆饼干以碧乡公司曾服务过的甘肃东乡为例,在尹然平看来,东乡极具代表性,由于东乡代表性产业缺乏,碧乡公司在最初考察的时候,仅在当地发现三个产业“东乡羊、土豆和刺绣”。 通过调查,碧乡公司发现由于东乡土豆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此淀粉含量高,品质较好,但其劣势则是无法规模化。碧乡公司意识到东乡土豆产区优势并不明显,难以通过大宗贸易赚钱。为此,碧乡公司另辟蹊径,通过与加工企业合作及碧乡公司自身参与深加工的研发,打造出一款受消费者认可的东乡土豆饼干。 尹然平认为,碧乡公司将初级农产品变成商品,会让产品具备三个方面优势。首先,市场上面没有同类的产品,提高了它的议价;第二,标准化减少农产品运输过程的损耗,提高农户的收入;最后,方便品牌营销,便于通过新媒体渠道与线下销售提升东乡土豆饼干的品牌知名度。 沿着东乡土豆商品化这一思路,碧乡公司接连为东乡打造了东乡羊、东乡刺绣。同样这一模式,也被复制到更多的地区,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根据产品的特性去配置解决方案,让产品可以卖得更好,让品牌被更多人知道,这是碧乡公司针对农户农产品销售困难,提出的解决方案。“尹然平总结道。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让情怀成为附加项在过去的3年来里,得益于碧桂园与国强公益基金会的支持,碧乡公司迅速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贫困地区采购的农产品往往采购价不具优势。多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不会优选贫困地区农产品。与此相反的是,碧乡公司的初心是扶贫,会因此降低对利润的要求,甚至个别采购价高于批发市场。“这是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公司扩张的速度的因素之一“尹然平说。 其次,尹然平认为,让扶贫产品具备自身的竞争力同等重要。“不能仅为了公益而买单,情怀更多作为附加项,不能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尹然平解释说。 为了平衡以上遇到的问题。一方面,碧乡公司依靠于碧桂园与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前期获得了其渠道资源及合作伙伴的支持,助推了农产品的销售。如在帮助甘肃东乡销售东乡羊时,碧乡公司通过策划“爱在东乡慈善晚宴”,借助碧桂园、国强基金会的渠道邀请其集团下属子公司、合作伙伴、媒体等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碧乡公司积极倡导 “以购代捐”的理念,通过连续三年举办该活动,帮助东乡销售超过4.5万只东乡羊。“有赖于碧桂园与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帮助,碧乡公司获得了一定的销售与营销的优势。“尹然平总结说。 另一方面,随着碧乡公司的发展,碧乡公司通过大数据对过去产品进行分析与梳理,提炼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品类。如碧乡公司通过研发养生控卡类系列产品,为有健康饮食诉求的人群,提供代餐汤等产品,从而迅速扩大规模。尹然平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碧乡公司反向采购更多贫困地区的产品作为原材料,既可以提高公司的利润,同时弥合了碧乡公司因扶贫而产生的成本,解决碧乡公司在解决社会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所遇到的问题。三位一体,可持续解决农户发展与增收问题仅将在地农产品变成商品卖出去,还不足以完全可持续解决农户发展和增收的问题。为更深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不断探索,碧乡公司计划未来通过以下三个业务相互组合的方式,对农户进行赋能。 首先,根植于产业扶贫,挖掘和培育在地农产品。碧乡公司通过专业策划,打造具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需求的商品。通过品牌运营和渠道拓展,解决困难地区农产品销售问题,从调研、开发、设计、转化、销售等环节对产品进行全线生产与监控,倡导“以购代捐”,打通消费帮扶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碧乡公司采取产销合作、基地合作等方式开展助农行动,保证产品材料直接来源于原产地,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产品可溯源、助农可追踪。 其次,探索新零售模式,运营扶贫平台。乡村振兴全国消费帮扶广东馆(原全国消费扶贫广东馆,以下简称“广东馆”)由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同建设,是广东省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其他省份开展消费帮扶行动的官方指定单位,旨在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消费帮扶平台。广东馆旨以“线上平台”和“线下展馆”为主阵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独特区位优势及庞大消费市场,持续以“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的全新运营模式,引领全国特色帮扶农产品及少数民族工艺品的新零售趋势,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消费帮扶工作市场化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贡献广东经验和实践蓝本。运营5个月内,累计达到销售额1.5亿元,注册单位量超10000个,订单总数超40000单。 最后,以深入农村的方式,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子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产业基地的运营:通过产业基地介入产业的上游,做标准化的整合。包括打造产品标准化、供应链的稳定和物流的快捷。如碧乡公司已在韶关南雄落地700多亩小龙虾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激励,带动当地农户一同养虾。“通过产业基地可以减少产品的采购成本,包括价格、运输、供应链的损耗等”尹然平解释说。“此外,通过在地加工也提高产品的标准化。”2. 乡村民宿运营:碧乡公司以党建扶贫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打造乡村地区的村庄巷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其旅游化、现代化品质,引入民宿、农家乐和商业街、培训基地等旅游业态,在打造宜居新农村的同时将这些地区建设成为接收外来游客及全国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项目。项目可以通过雇佣当地的农户作为员工、年底发放分红等方式实现民户增收。2020年项目营业额达到511万元,向村集体分红40万元,累计发放劳务工资约120万元。入住人数达到11069人,接待观光、学习人员超3万人次。3. 发展人才培育项目:培训乡村致富带头人,为其提供经营意识、产业知识等全方面的培训。为深入贯彻人才培养方针,由国强公益基金会提供专项资金,碧乡公司提供运营指导,着力将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打造成人才培育平台、资源对接平台、经验推广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是国务院扶贫办授予的全国创业致富带头人七大实训基地之一,目前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紧密合作,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已面向粤、桂、湘三省开展清华导师班、广东省内高校导师班、稻虾培训班、大化种养殖培训班、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等55期,总培训人数3619人,参训学员带动就业人数56656人。4. 美丽乡村的规划、施工改造:碧乡公司在广东省英德市的贫困村进行厕所革命项目、污水处理项目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农村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以改变贫困村“脏乱差”的整体现象,从生态文明建设上用公司自身运营的整治项目帮助改善帮扶村庄的外在风貌,因地制宜推进国家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目前,广东省内项目建设惠及267个自然村组,惠及11976户51434人。 除此之外,当地农民还可以将土地租赁给产业基地以及与合作社合作获取分红的形式增加收入,进一步助力农户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增收。得益于以上三块业务的组合,碧乡公司在实现自我良性发展的同时开展公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从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到以社会目的驱动的社会企业工作,尹然平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感触,他分享说:“社会企业应该平衡好企业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商业模式持续的解决社会问题,即一方面要找到适合的业务模式,持续为公司创造效益;另一方面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持续的解决社会问题。” 在他看来,企业本身需要盈利才能生存,社会企业除了盈利外,同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与使命。如何平衡好利润与目的之间关系,是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碧乡公司也不例外。 在平衡利润与目的方面,碧乡公司主要通过两个维度进行。首先碧乡公司和传统利润为中心的企业不同,其会优先选择帮扶贫困地区的产品,由于贫困地区产品不具备价格优势,因此碧乡公司会降低对利润率的要求,以达到帮扶的目的;其次,在成立之初,碧乡公司的利润将用于再投入,扩大企业的规模,在企业规模扩大有盈余时,还会将利润返回股东国强公益基金会,让其用来继续开展公益。 尹然平的座右铭是“既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作为一位连续创业者,他认为与单纯的追求利润至上的企业不同,社会企业多了一份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影响的追求,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我觉得内心一定要很认可这个事情,才能把它做好。”尹然平感叹道。 在他看来,社会企业其财务状况前期会比较差一点,但依旧有很多企业具有创造力,拥有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平衡好利润和目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更多的资本能够关注社会企业,帮他们解决发展途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等需求,助力他们的发展”尹然平建议道。 最后,尹然平分享说,碧乡公司未来或许也会通过影响力投资的方式,获取资本的助力,帮助自身业务发展的更快,推动其商业模式更加完善。本文由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碧乡公司副总经理尹然平对话内容整理而成撰稿人:张威威编辑校对:王文君排版构图:琛2022年01月20日 17:13
-
你好,社企 | 律所???奇怪地打开社企的方式又增加了!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复观律师事务所 法律的本质是建立和维护一定社会秩序,而秩序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状态和结果,这既是法律存在的依据,又是法律调整的结果。 近十年来,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创新的公益实践方式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为了对行业秩序进行规范,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出台了包括《慈善法》在内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政策。然而公益慈善行业的法治建设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普遍存在重活动、轻合规,甚至有很多社会组织对于公益慈善行业的法律规定不甚了解;另一方面,目前规范公益慈善行业的法律原则性较强,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从公益慈善行业法治化发展的角度,既需要能够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支持型机构,又需要能够推动公益慈善行业法治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引领机构。引语以提供专业的非营利组织法领域的法律服务为着力点,服务于公益慈善行业全生态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捐赠人、社会组织、受益人;带着实现公益使命的视角,处理每一单法律工作,这是与其他商业律师事务所最大的不同;复观不仅提供法律服务,他们还了解从公益行业立法的背景,了解民间公益的实践,并试图在其中建立起桥梁;复观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为驱动力,凝聚了一群行业顶尖的了解熟悉公益慈善法的专业律师和研究人员。他们既有法律人的严谨和专业,也有公益人特有的行动力。专业、高效、多元、活泼、友善是他们作为公益法律人的画像。另类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成为社会企业、共益企业的情况,在中国很少见。复观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陆璇律师曾在外资律师事务所孖士打律师行有着十二年的律师经历。而这十余年,也是陆璇作为公益人的十余年。陆璇于2004年获得律师执业资格,2005年担任热爱家园理事,从此开始他的公益人+法律人的双重身份至今。作为公益人,陆璇深知公益慈善事业执行过程中,从业者经常会面临法律知识单薄、缺乏专业的法律支持力量等等问题,无法获得专业的法律意见,进而导致合法权益的受损。同时,作为法律人,陆璇也看到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以及作为法律人在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担当。“我应当做些什么!”2016年,陆璇坚定地离开了外资所安逸的工作,把律师执照放在一家朋友开的内资所里,并在所内建设这样一个公益事业支持部,专门为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同时,他开始招兵买马,招募了最初的一批“复观人”。他们有的刚刚走出校园,有的有过一些公益行业的从业经验,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优秀的法律人。公益事业支持部在律所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文化和管理制度,这为未来复观所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文化基础。陆璇意识到,律师事务所需要一致的使命愿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以及独立的管理制度。而当这些在团队中渐渐成形,并且在现有的律所框架下显得很“另类”的时候,陆璇意识到是时候建立一个独立的律师事务所以更好地践行团队使命、做复观自己的社会影响力。2018年,复观所设立之初,陆璇就已经决定复观所未来一定要申请共益企业(B Corp)认证的事宜。广义上来说,B Corp(共益企业)是社会企业的一种认证形式,2007年出现于美国,需经过一个也许是目前全球最严苛的企业认证。它存在的主旨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企业目标。在提供商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整个生态里面的各方的利益,比如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环境、员工等等。按照认证规则,成立必须满一年之后才有资格申请。复观在2019年底开始申请B Corp,2020年96.4分通过认证,复观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拿到B Corp认证的律师事务所。由于复观着眼于对社区性质的服务,因此在五大维度评估中其社区维度的分数达到了31.2分。同时,我们也发现它在员工维度上的得分也超过了30分。从“种树”到“育林”到“土壤改善”深耕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复观所的商业模式立足于公益实践——比起一般商业律师,复观所在法律服务中,加入了公益人的行业视角。客户在复观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从法律角度评价一个公益项目合规与否,而是公益人对这个项目的理解与洞察。复观在公益法律研究上的深度,以及复观对执法上的准确理解,是复观的一大优势。复观会以法律作为工具,帮助客户去实现他们的公益目的。不仅仅回答客户法律问题、更是客户决策制订的参谋——很多客户在战略规划阶段就引入复观所的专业法律服务,有了这样一个外部专业顾问,就可以让他们的公益项目自一开始就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复观为多个企业的公益项目提供此类服务,包括美团公益和腾讯公益。复观通过影响客户,影响行业——复观所服务的许多客户都是公益创新理念和实践的引领者,他们亦或试图制订一些规则、亦或试图打造新的公益生态,而在他们的背后,始终有复观最坚实的支持。与众不同的法律服务模式复观所有一个姐妹机构,叫作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复恩是一个专精于非营利组织法研究和非营利组织赋能的民间智库,为政府做过十七项研究课题,参与过各类与社会组织相关的立法,以及大量基金会委托的公益或社会组织相关的法律研究项目。例如,今年,复恩法律也承接了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的项目,做的是关于志愿服务团体的权利保障机制研究,相当于对武汉抗疫志愿服务活动的一种的复盘。复观所的律师也会亲身参与到这些研究工作中去,这些研究对于复观所来说,形成了法律技术方面的优势、使他们对于行业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及时。从基层的公益实践到行业的法律规范,在这个闭环中,复观用最高标准(Highest standard of qualities)的法律服务服务每一个客户,从而在服务中,获取第一手的样本信息。这些第一手的服务信息将被用到复观所参与的立法研究工作中去。复观律师作为研究员所参与的政府立法课题,都会带有民间视角;复观相信,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能带来的改变,就要努力实现;藉由法律研究的渠道,复观搭建公益组织的行业平台,让更多的公益组织参与到其中,从而营造参与式的社区,推动自下而上的政策环境变化。用复观所合伙人律师的话来说,“提供法律服务就好比是种树,服务全行业就好像在育林,而通过复观的工作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在改善行业土壤,使得中国公益能够发展得更好。这是复观实现社会价值之所在”。与境内外领先的公益慈善行业实践着携手并行目前,复观所是一家规模并不大的律所,你几乎难以想象他们的客户竟然包括了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历史长达上百年的国际知名公益组织、年捐赠规模在数十亿的公益机构,以及中国公益行业中的领先创新机构,所涉及的公益行业的细分行业,既包括传统慈善领域、也包括科技、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环保等多个公益领域。复观所见证着中国公益的创新和变革,帮助客户们实现他们的公益目的,通过客户在各自的公益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来实现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复观的合伙人还是ESELA APAC Working Group的成员。ESELA 是一个源自欧盟的影响力律师国际网络,愿景是建立在促进积极社会影响的法律基础上的可持续经济。作为影响力律师亚太区工作小组的成员,复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律师一起,沟通可持续经济在各自国家的发展,并鼓励更多的律师参与其中。未来展望公益行业始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而复观人总是觉得自己对公益行业的发展责无旁贷。他们选择担当引领者的角色,而不去坐等别人去引领变革。永远保持乐观 – 保持理想、坚定务实,复观要创造的是真实的改变好奇、精进 –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自我,拒绝墨守陈规永远向前看 – 复观的视野不仅看到眼前的挑战,还看到未来公益行业蓬勃法治发展的样貌。 本文由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上海复观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陆璇及整理过往发表内容整理而成撰稿人:张威威编辑校对:王文君排版构图:琛2022年01月20日 17:04
-
你好,社企 | 用教育连接城乡,促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乡村笔记2020年,我国城镇化比例已超过60%,乡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一方面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乡村与故乡被抛在身后,城乡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隔阂。乡村笔记是一家致力于用教育连接城乡的教育企业,通过开展乡土研学、城市职旅等项目,加强城乡的平等交流,不仅促进城市孩子扩展乡村视野,也帮助乡村孩子寻找职业可能,同时,乡村笔记也为乡村教育带来更多来自城市的支持,致力于以教育的方式,从思想与观念上缩小城乡的隔阂,促进乡村振兴和家国情怀的发展,建立“城乡和而不同”的基本认知。 从国际关系专业到城乡发展的探索乡村笔记的创始人汪星宇在高校的专业是国际关系,经过了从上海到芬兰,再到纽约的一系列国际关系方向的求学过程,他发现自己的一些外国同学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产生好奇。而他自己,虽生在中国,却并不了解中国的乡村状况以及城市化发展情况。于是,汪星宇萌发了回到中国农村做自由研究的想法。 这个想法的萌生,一方面是因为学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情怀。汪星宇是上海郊区人,从小就受到熏陶,对中国的乡土社会有着天然的好奇与亲近。一开始,他想加入一个专注扶贫的公益机构,从事一些农村瓜果蔬菜售卖到城市的工作,后来他意识到,仅仅是“物”的传递和流通无法真正弥补城乡间互不理解的现状,想要做出改变,需要从“人”入手。 2017年9月,汪星宇开始创业。创业过程中,他的父母一直给予非常大的支持。虽然也会有些同学和老师会觉得不理解,但他坚定这个项目对于弥合城乡矛盾,会发挥独有的价值,并一直坚持推进这个项目。 从一开始的两个创业者,到如今团队里的二十多名成员,乡村笔记已经走出了最需要人力物力的艰苦阶段,利润持续增加,也收获了慈善博览会邀请,以及四十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与报道。两大项目,弥合城乡矛盾在走访与调查中,乡村笔记团队发现,横亘在城乡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两者之间的不了解与不信任。农村孩子会对城市有非常美好的憧憬,而他们对于城市不够完善的认知往往建立在同乡报喜不报忧的哥哥姐姐的话语中。城市孩子对于农村的认知,也同样有着刻板印象。要么是世外桃源,要么是凋敝破败,要么是费孝通1938年在西南联大所著的《乡土中国》中,八十年前中国农村的样貌。而乡村笔记现在想做的,是用引导城市与乡村中的人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城乡的种种差异,看到真实的城市和乡村是什么样子,再现当今社会城市与农村生活的样貌。团队想让城乡先互相看到,再互相理解。 为此,乡村笔记团队开启了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一齐发力,交织并举,共同促进城乡之间隔阂的弥补。 第一个项目是乡土研学。乡村笔记组织城市孩子前往乡村,沿着沅江逆流而上,或者重走沈从文的湘西散记的路线,在老乡的家里上一些创意写作课程,让以往大家会认为是“被帮助者”的村里老乡作为故事叙述的主人,为孩子介绍他们的家乡,建立更加平等良性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达到不同生活方式与价值理解的碰撞,也能为利益相关方制造共赢的机会。 第二个项目是城市职旅。乡村笔记发现,在未来职业规划和教育方面,城市孩子的资源会比乡村孩子更丰富。许多乡村孩子生活在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难以了解最新的就业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动向,即使进入城市,也会面临种种压力和不适。为此,乡村笔记面向15-18岁的乡村孩子进行招生,将乡村孩子带到城市,通过以城市为课堂的情景式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程,在上海与成都进行5-7天的职业旅行。同时,引导职旅学员走进城市的各行各业,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做最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在他们回到农村之后,就可以向自己的同学讲述和科普职业选择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有利于这些孩子的个人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好举措。 过去的三年,在上述两个项目的不断进行中,乡村笔记组织了3000多位城市青少年去到湘西、川西、山东菏泽、云南玉溪红河等地进行乡村文学采风、社会调研等课程,涉及的初高中学院也资助并带领了300多位乡村青年来到城市,进行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学习。三年间,乡村笔记与3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计207 名志愿者积极参与贡献,98名志愿者与学员一对一结对,覆盖建筑工程设计、教育、汽车、传媒、IT等行业。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过各种各样感人的事情:一位反哺农村的英语老师说,由乡村职旅项目带出去的学生们回来后,真的开始认真学英语了;2020年,团队带出的第一批孩子通过高考去了各种各样的大学,而其中考入上海学校的孩子,全部报名参与乡村笔记的志愿者;在乡土研学这个项目中,团队也发现,这些去过乡村的孩子更愿意学习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用更深入的理论知识来了解乡村。 为此,汪星宇表示:“连接城乡的事情,只靠团队里几十位青年,是做不成的。未来连接城乡最主力的人群,是项目里的孩子和青年们。” 他很欣慰看到了这些令人感动的变化。乡村笔记:创造价值就是创造新词汪星宇认为,创造社会价值就是创造词语,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词语背后的行为具有充足的影响力。乡村笔记已经创造出一个词:“乡土研学”。在这个词语的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也逐渐开始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 在汪星宇看来,乡村笔记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打样,为弥合城乡矛盾与不理解的解决办法提供一个标准,这件事是十分有意义的。创造一个新词,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事情,因为一个词的背后有着很大的能量,无论是在社会价值,还是在商业价值上,都可以起到传播企业理念与蓝图,吸引更多人加入的作用。 “很多事情都是做着做着,才突然发现它有着很大的价值。”汪星宇说。乡村笔记这样一个小众项目,获得了如此快速的成长,他觉得很幸运。但从另一个方面,他也发现,即使是再小众的项目,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总会有足够的机遇使得一些诸如影响力投资论坛、主流媒体等组织和机构找到他们。“这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情。”他说。 对于社会企业受认可度不高的现状,汪星宇给到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核心问题并不是社会企业的理念不新,而恰恰相反,是社会企业在技巧层面的运用不够。社会企业“道”的层面与“术”的层面应该分离开,一个企业在做的事情是否善良,和它的规模大小、精细化程度高低无关。减少一些自我陶醉,多去做一些脚踏实地改变社会的事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企业带来更多的赞扬和支持。 乡村笔记成功的因素坚持与科技相结合,相关者四方共赢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精准推出面向群体不同的服务在城市化日渐推进的今天,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这融合并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差距缩小,更重要的是弥合城市与乡村互不理解的隔阂,而乡村笔记所做的事情,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无论是带城市孩子贴近乡村,还是给乡村孩子普及就业知识,种种教育层面的尝试,都是对资源的再一次分配。乡村笔记顺应了城市化趋势,发现了城市化不断推进下双方产生的隔阂,并精准推出面向不同群体的服务。 特别是2020年处于精准扶贫收官之年,许多完成了出彩建设的乡村想进行一些创新,但却没有人去做相关的工作。乡村笔记团队十分幸运地收到了许多政府的邀请,获得了政府资助,去当地开展活动。 2. 坚持初心,扮演布道者角色乡村笔记刚开始创办,团队面临着沟通成本高、大家不理解等难题。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家长们会赞扬这个项目,但到了真正报名的时候,参与的人并不多。团队由此明白,要吸引人加入到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讲清楚项目的价值与意义,可以为孩子们真正带来什么。“我们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布道者的工作。”汪星宇表示。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一遍遍去讲述企业和项目的价值与意义。“讲多了,自然就会吸引一些人。我们会觉得三年是一个积累,比的不是谁聪明,而是谁能一直坚持。” 3. 与技术结合,寻找多种可能乡村笔记也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扩大项目影响力及可持续性。乡村笔记上线的第一期关于扶贫的直播课,吸引了五百余人的线上参与。同时,团队也在研究类似直播带货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城乡的融合。在将新技术融合进商业模式中,乡村笔记团队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 合理设置项目,达到四方共赢在乡村笔记的两个项目中,相关方不仅是参与项目的城乡孩子,而涵盖着更加广阔的人群。对于乡村村民,该项目为他们提供了收入,也使他们在传播乡村知识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对参与项目的城市孩子,乡土研学的项目可以看做一次社会实践,用于自身背景提升,落脚于接地气的乡村,向更远的远方发展。对于农村孩子,城市职旅则将日新月异的城市生活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接触乡村没有的可能性,引导他们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而对于乡村政府来讲,这些项目也使乡村被更多青年人关注,有利于乡村振兴和家国情怀的传递。乡村笔记的未来展望消除城乡两端的隔阂在提及2021年乡村笔记团队会做的事情时,汪星宇表示,目前已经有三件事正在规划中。 首先,乡村笔记团队希望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诞生八十年后,经过对全国二十四个不同类型农村的田野调查,完成一本名为“乡村笔记”的书籍,用来介绍新时代下青年对乡村新的观察。团队希望这本书可以以通识读本的方式出现,作为一本教育书籍,在城市孩子教育的早期阶段投入使用,在孩子尚处于低年龄时,在他们心中建立关于农村更为客观的认知。 其次,乡村笔记希望在乡村康养方面进行布局。养老产业是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而养老产业的重心大多在城市。在青壮劳动力逐渐流失的乡村,养老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团队打算在乡村养老产业方面进行规划,推出一些养老相关的产品,满足身处乡村的老年人的需求。 最后,乡村笔记希望能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推进灵活用工。团队与江浙的一些工厂负责人和HR联系,希望能与之合作进行员工的招募,一方面填补工厂和企业的人力缺口,另一方面增加农村就业人数,实现农村居民增收。 而提到乡村笔记团队的未来目标,汪星宇表示,团队乐于看到的仍然是用行动促进新词汇的诞生。乡村笔记希望能借乡土研学与城市职旅两个项目,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词汇以新颖又上口的方式传播,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支持,也在无形中创造了一种新城乡融合解决方案的标准。 尾注:小众的创造者,更需要抱团取暖对于此次获得向光奖,汪星宇表示“我们其实只做了三年,是否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并不好说,所以我们受宠若惊。”他感谢大家对这样一个年轻团队的照顾与包容,同时感谢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此次获奖是对团队一个非常大的鼓舞。 他表示,社会企业的创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东西,创业者们属于人群中比较理想主义的一拨人,正因为它的小众,才更需要报团取暖。他希望作为一个年轻的社会企业创业者,加入到建设社会企业的社群的过程中,让更多社会企业在互相平等交流和碰撞中至臻至美,为社会带来更加美好的变化。本文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汪星宇及整理过往发表内容整理而成撰稿人:张威威编辑校对:王文君排版构图:琛2022年01月20日 16:54
-
你好,社企 | 由“起承”到“转合”,探索非遗文化发展的新模式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起承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代代相传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一旦失传,我们可能会遗失一种古老的美好。起承文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采集及IP转化创新,赋能产业,使文化融于生活。这一创新方式,一方面使得更多非遗人有尊严的获取收入,激发了非遗这一行业相关职位的活力;另一方面,非遗中的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既为国内外设计和制造等相关行业提供了设计灵感,同时也使得非遗以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去传播,获得更多人地的关注,形成从“起承”到“转合”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让非遗不再只静静存在于博物馆展柜,而得以再次鲜活于我们的时代。引语“一部无人在场的历史悲歌——徽州三雕”。秒杀zippo的上古取火神器——火镰”。......打开起承文化官网,一件件非遗物品在网站页面的滑动里依次显现,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起承文化是上海一家专注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企业,从手工艺切入,通过拍摄和采集整理,梳理出文化要素,并集合国内外优秀力量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创造出具备文化属性并能广泛传播的全新IP。目前,起承文化已保护超过 40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超过300位手工艺工作者与市场对接,实现超过20亿文化价值转化,让古老的手工艺再次焕发生机,辐射非遗文化的魅力。 从美妆从业人到非遗保护者: 起承成立的初心“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集成,文化决定审美,审美又影响我们的消费。”接受社企论坛采访时,起承文化的联合创始人周新表达了他对文化的看法。 在周新看来,文化最终还是会回到消费市场,但是对于起承而言,作为终点的消费并不是最终强调的目标,他们更加强调审美对于塑造文化的重要性。这是他们对于非遗保护议题给出的答卷。 周新毕业于传媒专业,一开始从事美妆行业,与传统文化并不相关。在一次“环球美妆之旅”中,他走访了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研究各个国家美学的形成与演变,意识到了美的根源,是传承至今的生活习惯与文化。 “比如日本的白面妆,它诞生的年代还没有电灯,大家靠蜡烛欣赏,在黑暗的环境下,白面、黑眉、红唇极易捕捉。后来白面才成为一种审美符号。”他解释道。 在美妆之旅中,看过各个国家对于美的理解,周新开始思考,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是什么?他开始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 在美学研究的路上,周新受蒋勋美学思想的影响颇深。蒋勋讲碗的形成,不过是古人口渴了,双手在河里掬起一捧水,碗就这样形成。美、工具、技术来源于习惯,习惯变成审美,这是周新研究传统文化切入点的灵感来源。 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只想去做一组关于非遗保护的纪录片,可后来在朋友的启发下灵光一现,想将非遗保护做成一个项目。 起承文化的前身是2012年建立的NGO“稀捍行动”,后来转变为社会企业,但无论呈现何种形式,起承的初衷和目标始终不变。 “当你看到的越多,走出去越多,你就越会想问问自己是谁,有没有更大的可能性。”周新很喜欢这种状态。起承非遗保护路上的三个阶段关于选择手工艺作为切入点的原因,起承团队的小伙伴们给出了一致的回答:手工艺用我们的手,来连接我们的心,由心而创,由手而做,其中凝聚着工艺人对于美、对于生活方式的诉求。 自起承创立之初,团队便坚持一个目标,希望能够发掘手工艺背后的审美元素、文化故事,再将这些寻找到的绵延至今的东西,融入现代的美学理念与设计制作方法,与我们的当下生活融合交织,甚至推向更高更远的国际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美学符号与美学产物,而这对于美的感受会逐渐影响消费群体,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非遗文化的念头。手工艺品不应该只存在于博物馆的展柜中,它们应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熠熠生辉。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起承走过了三个阶段。 首先,起承发现,现阶段手工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自给自足,无法满足手工艺者的生计与温饱。于是起承通过采购工艺和劳动工时的方式,为手工艺者提供劳动与就业机会,这个项目被称为“艺外之旅”,取“意外”的谐音,希望手工艺为大家带来惊喜,带来更有尊严地获得收入报酬的方式。建立至今,起承已经链接到300多位手工艺者,并积极推动他们与设计师、市场的对接,让手工艺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足够生计的报酬,从而愿意继续从事手工艺制作行业,这是保护手工艺最基础的一环。 第二个阶段则是推动手工艺进入更高领域和国际舞台,将古代的美学元素用现代的设计表达,达到美与经济效率的平衡。例如云锦,这是织锦工艺里技术和审美的巅峰,被称为“寸锦寸金”,也正是因为它的昂贵与工艺的复杂性,云锦现在近乎失传。起承曾经邀请一位设计师对云锦进行再设计,创造了新的云锦图案,设计出沙漏的造型,借助云锦蚕丝折光的效应,赋予它全新的图形概念,改变了云锦的造型特征,可以运用于现代的服装。起承将这些设计带到巴黎、米兰的展览上,在时尚之都与国际舞台,中国传统图案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起承为国内乃至国际的设计行业和制造行业注入了更多中国元素,凝聚了更多传承至先人的智慧。 第三个阶段是IP再创。起承的创始团队在做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手工艺在慢慢传承时,只留下了技术,而丢失了背后的记忆、审美与故事,而后者才是文化发源至今最重要的内核。手工艺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新,因此起承希望基于文化背后元素的挖掘,进行IP再创,加强市场连结,拓宽品牌受众群体,累计跨界影响力。 “我们与很多快消品合作,当一个年轻人消费这样一个产品的时候,他第一印象会觉得很好看,而当一个人问出‘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周新说。他认为好奇心是探索的原动力,当产品引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这份好奇会天然地为他打开一扇门,门后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这个过程如同在消费者心里种一颗种子,一颗喜欢传统美学的、喜欢传统文化的种子,当有一天种子慢慢发芽,他自然会成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并愿意去保护传统文化的人。起承成功的因素起承的成功,顺应于时代背景,是在对企业存在“目的”的坚定和对“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共创与关注下的创新尝试。1. 顺应保护传统潮流,强调美且有用。“我们这个年纪,很多人会认为‘传统’不是个‘好词’,但大家现在愿意用‘传统’这个词,有这样一个愿望和期待,我们认为社会在向好。”周新说。 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今天,资本市场在转变,消费市场也在转变,《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00后开始穿汉服,新编的古风歌曲也脍炙人口,现在的年轻人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对“旧”的传统文化的保护而言,形成的是一种新的潮流。真正好的文化状态不应当只停留在少数人的审美意趣里,而应当变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当手工艺变成了艺术品,就变成了少部分人的事情,因此起承主张将文化带出来,带回去,用IP再造的方式让古物再次鲜活、再次优美,而且对当下生活有用。 2. 弥合各方分歧,推动“驻地计划”传统手工艺行业中,研究学者、手工艺从业人、以及设计师三者之间,常常存在难以弥合的矛盾。起承把很多东西带给设计师看,概念很有趣,但由于缺乏工艺的背景,无法做出满意的成品。从工艺到设计、从研究到制作的低效率,也是阻碍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原因。 起承于是推行“驻地计划”,把所有相关方带到手工艺现场,亲眼见证一件手工艺品如何诞生,以及它背后的文化和故事,邀请设计师跟着传统工艺人学习一周,在了解完手工艺审美背后的生活习惯后,做设计就变得更可落地。起承也会举行一些文化的沙龙,邀请三方讨论与互动,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眼神与话语交流,实现工艺品发展的破圈。 3. 主张“公平贸易”,三端链接实现多方共赢起承文化一端链接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研究机构,提供非遗文化的采集梳理和数字转化,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再应用,另一端链接国际化的设计资源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并且服务于消费市场的品牌方和消费者,提供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非遗IP、再创设计及文化衍生产品,通过将非遗进行商业转化实现多方共赢。 手工艺品的市价会有不透明的地方,很难进行衡量,很少具备城市化、标准化的流程与计算标准,且受到城市物价水平、手工艺者技术熟练度的影响,难以衡量具体的工时及定价。起承主张“公平贸易”,请领域内专家给出一个平均市场价格,获得相对的公平,用规范代替人治,坚守公平的原则,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应有的利润。 在市场价格的平衡过程中可能会碰壁,但当市场真的运转过一段时间,利益相关方们会看到其中的公平性,越来越多人会参与进来。 4. 资本造血与初心不变从一开始的起步艰难,起承砥砺前行,截至目前已经达到盈亏平衡。起承的创始团队始终相信社会企业应当是一个长青的、能长久经营的企业,需要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为社会产生价值,引领一种审美风向与消费风气。起承期待影响力投资为企业提供更长的资本周期、更多的社会资源,起承坚持在接受资本支持与造血的同时坚持创立的初心。起承未来的发展方向:长久与多元未来,起承希望能将文化“带出来,再带回去”。以前的文化配合旅游产业而生,称为文旅,原生地是文化的根,这是文化郁郁葱葱的源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非遗的原生地。起承通过三条途径,将非遗带出原生地,为更多人所知,更多人接受并喜欢,接下来,再将非遗带回去,在非遗的诞生地建立体验与创造中心。 当一个企业解决了众多员工的就业问题时,他已经在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而起承想做的,是在此基础之上更为深远的,一个长久的、长青的企业,并能带动更多人的加入,增强整个文化保护事业的多元性。 放眼整个文化保护事业,起承一直追求着多元,希望探索出一种模式和标准,吸引更多人融入非遗保护的事业中,无论是手工艺、传统美食、服装、戏曲……或许一个团队的力量难以渗透这么多非遗文化细分领域,但一群人的力量可以形成合力,面面俱到。当这些企业汇聚到一起,就会形成多方受益的力量,一种良性运作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选择,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审美意趣,而每个产品的内核都是对于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这是多元的基石。每个社会企业都是一束光获得2020向光奖,于起承团队而言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在保护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总会有迷茫的时刻,希望获得认可,但市场往往不会立即给出积极的反馈。 每一个社会企业都是一束光,在自己的领域坚定耕耘,当他们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做这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时,就会更加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经常会举一个例子,我觉得社会企业很像一只萤火虫,很小很微弱,所以在独自闪光的时候,总会觉得迟早有一天要灭掉了。可如果进入一片森林,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亮光就会更加明显,起到照亮世界的作用。”周新说。 起承文化怀着保护非遗传统的初心而来,期间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参与和收获,与利益相关者长达八年合作的过程中,它也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模式与规范,让非遗行业得以蓬勃发展,吸引更多从业者与社会企业投身,非遗保护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本文由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起承文化联合创始人周新及整理过往发表内容整理而成撰稿人:张威威编辑校对:王文君排版构图:琛2022年01月20日 16:33
-
你好,社企 | 黑暗中对话:用商业向善改变社会,在黑暗的对话中创造光明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盲人只做按摩吗?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感受?是惊讶、敬佩、感动与同情?聋盲人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她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成为了知名作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如海伦一样视障者数量庞大,但多数的他们难以实现人生理想。中国盲人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视力残疾人数达1731万,每100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全球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超过22亿。然而这一现象却因无所不在的偏见和歧视成为了“房间里的大象”。一位盲人博主分享了自己乘坐电梯的艰苦经历:楼层按键摸不出任何信息,到特定楼层后没有语音播报。但是评论区却有人说“都看不见了,就别出去乱跑了”。视障群体出行尚且困难,甚至要面临非议,遑论正常地参与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进行生活。因此,按摩推拿被认为是最“适合”视障的工作,甚至是很多人眼中视障群体唯一可以从事的工作。2020年全国1071万高考生中,仅有5人是使用盲文试卷的视障考生。2019年,一位视障求职者报考盲校盲师岗位,考试成绩第一,却因视力达不到公务员体检标准而被拒绝。在求学、就业的种种障碍背后,是公众长期以来的刻板印象和对视障群体居高临下的偏见,与公共设施同样需要更新完善的是社会观念。黑暗中对话针对视障群体的救助行动和公益组织并不少,但是往往停留在捐钱捐物的层面,怎样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增强他者对视障群体的同理心,进而减少歧视?早在1988年,德国纪录片记者安德烈•汉尼克(Andreas Heineck)先生因为自己一位双目失明的同事,对视障者的世界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在德国法兰克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模拟实验:在完全黑暗的室内,游客只能借助视障的导游引导,体会过马路、逛公园等日常场景。这样的情境体验旨在改变社会对视障群体乃至所有弱势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为视障人士创造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法兰克福的星星之火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前已经遍及世界40个国家,2000余个城市,为视障者提供了达10000个工作机会,有超过1200万人参与过“黑暗中对话”的活动。当商业精英遇到西藏盲童当“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在全球更多城市开设时,毕业于复旦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商科出身的蔡史印作为高管也在全球奔波,服务于通用电气、西门子、AIG美国国际集团和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2007 年底,她离开通用电气基础建设集团亚太区首席技术官的职位,到德国汉堡和柏林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从事时尚生产和运营。 2008年,一次在奥地利的经历将蔡史印带离了原来的轨道。她结识了盲文无国界组织创始人、西藏第一所盲童学校的校长兼创始人,萨布莉亚·坦贝肯 (Sabriye Tenberken)。与萨布莉亚的接触让蔡史印关注到了视障群体和他们的生活世界。2009年,蔡史印前往西藏盲童学校担任义工。“那些孩子教会我,其实人的价值不是通过赚多少钱,或者取得多高的社会地位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去改变多少人的生活,去影响多少人的生活。”与盲童的接触给了蔡史印很大震撼,也完全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怎样才能改变盲童的未来?迎面而来是是两大障碍:一是这些孩子在毕业之后,不管他们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或者有多么聪明,他们能够选择的就业的途径基本上是做按摩,或者是开一个按摩店。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公众认为盲人只能去做按摩的认知根深蒂固。二是相关的非营利组织需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筹款上,而非聚焦于做事本身,因此用公益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难以持续。 如何可持续地帮助视障群体并改变社会观念,是蔡史印离开盲童学校后一直思索的问题。2009年底,她走进了亚特兰大一家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作为顾客感受了75分钟的黑暗,也寻找到了答案。让健视者体验视障者的处境,也让视障者发挥自己的特长担任导向员,通过门票进行自我造血,这一模式圆满地回应了她的困惑。加入这样的社会企业,做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商业经验和知识的公益,蔡史印也明确了新的人生方向。成为社会企业家2010年,蔡史印加入德国对话社会企业(Dialogue Social Enterprise),担任全球首席运营官。2011年,蔡史印把“黑暗中对话”引入中国。2013年成立了中国大陆首家“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成都体验馆;2016年深圳馆成立;2017年上海馆成立。 “黑暗中对话”延续了德国总部总体模式和标准,但具体的运营方式是由蔡史印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出来的。“黑暗中对话(中国)”的总投资方是商业企业,每个城市的运营方是非营利组织,整个知识产权、培训都是用商业企业的方式做。 首家体验馆开在成都,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当时成都市锦江区拥有全国各区中最多的社会组织,但是这些社会组织都需要政府支持,而“黑暗中对话”可以是一个自我造血的榜样。通过与锦江区残联合作,“黑暗中对话”成都馆拥有了960平米的场地,体验场景模拟宽窄巷子、合江亭、杜甫草堂等成都景点,成为世界上首座以城市为主题的体验馆。在成都,“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路牌与宽窄巷、锦里这些知名景点被放到了一起。 “黑暗中对话”的岗位需要特殊设定,在黑暗中是视障员工,运营和财务等工作由健视员工承担,因此员工总数多,相应的成本也高。如何管理多元化的团队?蔡史印坚持的原则是“我们对员工是一视同仁的,每个岗位都会有每个岗位应该做的事情。”视障员工缺乏职场经验,兼职员工比例高,身心障碍员工需要挂靠到别的单位……面对诸多管理上的困难,蔡史印通过培训,相互的磨合与理解逐个应对。“好的导引员可以从空房子里看到天堂”,为了提高导引员的质量,在初期阶段,蔡史印请来德国总教练做培训,给全职员工和大部分兼职员工每周花三个半天做内部培训。 但培训之外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成都馆2015年换过多个总经理,甚至后来团队集体辞职,被迫闭馆两个月。深圳馆的销售总监带着视障教练离职,在外面山寨“黑暗中对话”的模式,低价抢业务。当面对弱势暴力和不合理的要求时,蔡史印更加认识到,恰恰是社会的歧视与偏见使这样的现象发生了,这也是“黑暗中对话”的意义所在。如果有一天社会没有歧视与偏见,弱势群体也会更加自信自强,不愿被特殊对待,也就不需要“黑暗中对话”,这也是“黑暗中对话”的最终目的。社会企业首要的衡量标准是活下去“面对这些困难,社会企业家一定要有信仰,对此没有信仰的话碰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蔡史印坦陈,在过去的近十年中,想过至少100次放弃,是信仰让她最终坚持下来。刚进入中国时,“黑暗中对话”会很强调自己社会企业的身份,但是中文语境下这个概念社会接受度低,业界认知分歧。于是“黑暗中对话”不再纠结于身份标签,而是专注于做事。蔡史印明白,“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首要的衡量标准是生存,如果活不下去,那企业自身就会变为社会问题。” 为了活下去,“黑暗中对话”形成了培训+体验馆的营收模式。“黑暗中对话”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给企业和团队做领导力培训、团建等。蔡史印越来越用商业企业的标准要求团队,黑暗中对话当前在市场上也有了很好的口碑,已经有了700多个客户,包括500强企业、知名商学院、大型社会组织、甚至政府。吸引他们来的不是因为“黑暗中对话”在做公益,而是“培训真的有效”。事实上,多数客户起初并不知道“黑暗中对话”是家社会企业,也并不知道这里有视障员工。黑暗把所有人都拉得平等了,社会地位、长相、肤色、服装……在黑暗中统统变得不重要,因此平等的对话与心灵的接触变得更为可能。工作坊的参与者将依靠视障培训师引导全程,在黑暗中完成所指定的团队任务,他们必须在极为有限的信息下做出决定,并在无法预测的环境中借助倾听、合作与信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短短半天的培训,人们在黑暗中调动更多潜能,学习信任彼此,团队的互信、沟通力就能有明显的改善。贝恩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主管反馈到,“我们的员工都说这个活动是到那时为止参加的所有培训中最好的培训。” 体验馆的租金与人工成本高,单张门票在100-150元之间,虽然可以做到周末基本满团,但是门票收入有人流量瓶颈(每团最多8人,每小时最多3团),所以光靠门票无法自我持续。但是向公众开放才能真正有社会影响力,因此用培训收入补体验馆,能够在三地基本做到自负盈亏。 成熟的商业模式带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大陆的总体验人数已经超过25万。“黑暗中对话”总共雇佣全职和兼职视障/听障员工前后达到80人,提供职业培训给视障/听障超过300人。 “黑暗中对话”的创新性与融合性也逐渐被认可,2015年,“黑暗中对话”作为中国大陆首批,拿到了社会企业认证证书。2020年,上海黑暗中对话服务中心获得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向光奖”年度社会企业Top10。这是一次奇妙的体验精心的体验设计也让“黑暗中对话”赢得了公众的好口碑。目前“黑暗中对话”在大众点评上海、深圳、成都的新奇体验榜上均位列第一名。截至2021年初,上海体验馆在大众点评中的评分高达4.98,一共有814个好评,成都体验的评分达4.96,有747个好评。深圳体验馆的评分达4.95,有474个好评。从惶恐不安到收获安全感,有了对视障群体的同理心,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是评论区高频出现的表达。 “黑暗中对话”的调查显示,100%的体验者五年之后都不会忘记体验馆活动及引导员的名字,90%的人会更加自觉地关注盲人的生活,34%的人愿意再次体验。 一位客人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我只觉得内心另一扇色彩与想象的窗户被推开,另一个斑斓的世界在眼前绽放,人与人的距离也变得更加紧密。这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是一次不错的与自己、朋友和伴侣对话的机会。若世界的灯火熄灭,愿有人能点亮你内心的烛光。在危机中寻找新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切停摆,“黑暗中对话”前半年基本没有业务,7月份才慢慢恢复。上海体验馆租用的是商用场地,租金高昂,也需要负担人工成本。“如果是商业企业,可以选择先关闭,等一切都过去后再重新开始,但是社会企业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包括我们的视障员工、社会影响力和传递给弱势群体的信心与希望,所以需要坚持下去。”这也是蔡史印认为的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最大差异,即第一目标是否是解决社会问题。 疫情也给了“黑暗中对话”一个提醒:单一商业模式具有脆弱性。蔡史印也由此去做新的尝试,与愿意给视障者提供用工机会的企业合作,设计线上课程,为视障群体提供线上培训。怎样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并扩大影响力,是黑暗中对话当前需要回应的问题。在优化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外,蔡史印也希望能够优化组织结构。 蔡史印担心“社会企业的创始人从某种角度会对企业造成限制,因为企业的创始和发展需要有不同模式的管理者。”因此近年来她一直在寻找更年轻的领导者,希望他们能够接过“黑暗中对话”的棒,用新的方式运作社会企业。一起创造意义独行快,众行远,在开展自身业务的同时,“黑暗中对话”也在努力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盲校等机构沟通交流,推动有关视障群体政策、管理与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积极的变化可以被看到:政策导向从帮扶关爱逐渐转向平等共荣、一些知名企业雇佣了视障员工、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来体验“黑暗中对话”来对他们进行同理心教育。 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之间的连接与分享也是推动彼此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家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有更多的交流可以少走些弯路。蔡史印希望“社会企业论坛能起到这样一个中间人的作用,把大家串联起来。” 在蔡史印看来,未来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往双赢的方向发展,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盈利。如果有一天某个社会企业上市,股民能够去买这个企业的股票,社会企业就可以撬动更多的资源,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到改变世界的行列中来。商业向善,会拥有巨大的力量,影响力投资在这方面也大有可为。 光靠公益组织,力量会非常小,例如印度有全世界最多的公益组织和基金会,但是仍存在非常多的社会问题。公益组织能够推动社会的改变,但是根本的改变需要商业介入。影响力投资不仅能够给社会企业带来资金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企业管理的革新。影响力投资推动企业建立董事会等管理形式,让企业的运作受到更多监督,改变企业创始人或者CEO一言堂的局面。因此企业才能专业化运作,实现真正的发展,进而规模化,影响更多人。 让社会目标不漂移,商业模式可持续,蔡史印的做法是把商业活动和公益项目做严格的区分,在财务与管理上完全是两条轨道。把接受社会捐赠的公益项目和企业做清楚的划分。公司董事会承诺盈利中40%用来分红,30%用于自身的持续发展,另外的30%则进入一个专门针对视障人士教育培训的公益基金——“黑暗中对话教育基金”。公司完全市场化运作,有捐赠也只允许进入专款专用的基金。捐赠与企业运作完全分开,保持了社会企业的纯粹性。 “黑暗中对话”很早就成立公益学院,邀请各领域专家,给全国的视障群体提供积极心理学课程和职业培训。2016年,“黑暗中对话”发起纯公益项目——黑暗跑团,鼓励盲人聋人通过运动融入社会并被平等看见。黑暗跑团在三十多个城市包括国外城市举办了800多场活动,有5000多人次残障伙伴参加,组织参与了73场大型马拉松赛事。 创造一个环境,让视障者把他们最大的能力展示出来,让人们意识到视障者不是 disabled,所以他们不是残疾,而是different-abled,只是不同能力。强弱优劣都是相对的,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平等对待不同世界才会因多元而美好。 从黑暗中对话到无声中对话、对话时间,从黑暗体验到暗中咖啡、暗中音乐之旅、暗中品酒会等,求变与创新让“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更具有吸引力,也让观念的改变更为深入彻底。 蔡史印一直记得一位教授的话,他说中国汉字用“生意”这两个字,很好地表达了商业的含义。“生意”其实就是创造意义,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意义、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意义的企业才是真正好的企业。本文由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蔡史印对话内容,及部分已有采访内容整理而成,内容受访者确认。撰稿人:张珺、张威威编辑校对:Iris Wang排版构图:琛2022年01月20日 16:22
-
你好,社企|邦邦机器人助力全国8000多万失能人士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 前言 据数据显示,中国如今下肢失能的人有8000多万,而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此外还有超过2亿名6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在下肢辅助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与此对应的是,针对失能弱能人群,适合他们的辅具极少、价格昂贵,很多因病致贫的人望而止步。 邦邦机器人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0向光奖|年度社会企业TOP10的获奖企业“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邦邦机器人”),它是失能弱能人群的领先服务商,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它坚持以人为本,设计出人性化的产品;理解失能弱能人群面临的困境,不再让价格成为技术赋能失能弱能人群通往美好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帮助失能弱能人群,公正地享受到技术带来的福音。技术向善:产品源于所经历故事后的深思和理解“我们希望产品能让更多人使用,而不只是想从用户身上赚钱。”王楸阳说。在她看来,如果公司真想赚钱,不会选择服务“失能弱能人群”,邦邦机器人也不再是一家社会企业。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用智能科技产品服务失能弱能人群,解决其居家康复和生活辅助性问题的企业,它的出现并非偶然。王楸阳说,邦邦机器人源于创始人李建国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在李建国很小的时候,与他一起长大的表哥,因煤矿塌方而导致了脊髓损伤,从此下肢瘫痪,只能日日夜夜躺在床上。 这对本就生活拮据的表哥家,是雪上加霜的事。因为还要赚钱养家,家人无法抽出精力给予表哥太多生活上的照料,李建国的表哥的身体每况愈下,在遭遇了三次压疮后,他的表哥,最终因败血病不幸去世。 这件事对李建国的打击非常大。由于他本身的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方向,同时他在大学就参与了机器人竞技队。因此他向团队建议,希望能为下肢行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做一款能提供集生活自理和简单的家庭康复于一体的产品。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邦邦机器人产品的原型机就此诞生。2016年,李建国带着整个研发团队前往上海,成立了“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失能弱能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 邦邦机器人成立后,因为对其理念的认可,公司迎来了很多志同道合人才的加入。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楸阳同样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领域的工作,这其中包括海外的一家康复医疗机构。因此,她对于海内外医疗康复机构的情况相对了解。“对我个人职业生涯来讲,我觉得是非常幸运和激动的事儿。”王楸阳说。她认为通过产品去创造改变,是她非常乐意去做的一件事。同时,看到邦邦机器人产品的创新,她也有信心将产品带给更多的失能弱能人群,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邦邦机器人的董事傅志波同样是被公司的理念所吸引。他曾在地产领域深耕20多年,拥有丰富的管理和政府公关经验,他也一直想从零开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结识李建国、见到邦邦机器人的产品后,他备受感动,并决定帮助李建国去推动邦邦机器人,真正帮助到一些失能弱能人群。随着像王楸阳、傅志波等专业人才的加入,邦邦机器人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期。以人为本:对失能弱能人群真实需求的理解和关注在具体所服务的人群上,王楸阳分享说,邦邦机器人目前针对的有三类人群,首先是残疾人群,特别是针对下肢有行动障碍的残疾人;第二是老年人群,很大一部分老人有行走障碍;最后是与大众相关的术后人群或者亚健康人群。在这三类人群中,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群目前是邦邦机器人重点服务的对象。王楸阳解释说,大街上我们会看到有人坐轮椅,但久坐实际上会造成很多的身体疾病,而如何帮助下体有肢体障碍的人重新站起来,去生活、去做康复训练,这是邦邦机器人的产品目前可以这类群体做到的。同时,老年人的致死问题,其中由摔倒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占大多数。因此,如何让行走不便的老人更安全地行走,也是邦邦机器人所关注的。在产品的具体设计上,邦邦机器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邦邦机器人开展了大量线下的体验活动,通过深入用户的需求,去倾听用户的反馈。很多参与体验的人,多是下肢失能的人群,这中间邦邦机器人遇到了大量的困难。王楸阳说:“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没办法大小便,很多人穿着尿不湿或带一个尿袋,我的同事为了让他们体验产品,会帮他们拿着尿袋或者接一些排泄物。”在她看来,做这些工作的人必须非常有耐心、热心和爱心,去帮助失能弱能人群解决这些问题。唯有此,才能真正设计出好的产品,为他们提供服务。针对不同的问题,邦邦机器人也通过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场景下,帮助用户完成过去难以完成的事情。“以前他可能一直是被照顾的状态,现在他可以通过邦邦机器人的产品,变成一位为别人提供服务、带来价值的人。“王楸阳解释说。邦邦机器人的特点,是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产品。她说:“我们是真的花了时间,在用心了解用户需求和痛点下,才进行了产品的开发。这也是公司产品在推出后,得到用户一致好评的原因。”此外,邦邦机器人产品最大的独特性是其辅具和康复设备合为一体,可以帮用户在家中做康复训练。王楸阳说:“很多残疾人每天要站两个小时,才能保障他的身体机能在一个相对不退化的状态,过去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如今借助产品,他们自己就可以完成。”除了产品的设计本身能切身实际解决用户的需求外,产品的价格也是邦邦机器人所关注的。在最初的市场定位中,邦邦机器人的产品从6万多降到了现在的1万多。“为了让失能弱能人士购买产品,我们做了大量的改变。”王楸阳强调说。由于弱能失能人群中存在很多因贫致穷的情况,发现这一问题后,邦邦机器人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降低产品的价格。比如,邦邦机器人通过降低产品的基本功能,把很多非必要的功能先弱化掉,客户有特殊需求后再量身定制。“我们的产品全是模块化,可以随时去做调整,把产品降到最基本的要求,能帮客户在家完成生活辅助和居家康复这两项就可以了。”王楸阳解释说。此外,与残联等单位合作,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来帮助更多的人使用到产品,也是邦邦机器人目前在做的、未来展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如今,邦邦机器人在经历了3年的调整期后,终于实现自身的盈亏平衡。随着邦邦机器人新产品线的加入,王楸阳预计,2021年底邦邦机器人可以有正向的盈利。随着公司逐渐走向正轨,当聊到公司的未来时。王楸阳期待说:“我们希望成为全球智能辅具的服务商,从产品公司转型到服务公司。”在她看来,邦邦机器人的产品是属于互联网化的,存在大量数据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为远程医疗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案。由于邦邦机器人已有比较成型的销售渠道体系,公司也考虑接纳更多的智能型服务、数据或者是其他相对高端的辅具到自己的销售平台上,未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邦邦期望未来失能、弱能人士在家居的情况下,可以用邦邦机器人全系列智能辅具产品来重建生活自理能力。在王楸阳看来,对大众而言,为失能弱能人士提供服务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当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时,容易手忙脚乱。希望将来有更多、更好的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当大家需要辅具产品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由邦邦机器人为大众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没有失能的人群,只有暂时失能的科技邦邦机器人凭借着自身的产品设计,还斩获了德国红点设计奖,最重要的是产品真正的解决了很多失能弱能人士遇到的问题。打开邦邦机器人的官网,可以看到“邦迷风采”栏目,记述了大量用户的故事。因为有了这样一件产品,用户的整个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也应证了邦邦机器人官网上所写的一句话——“命运无法选择,但生活可以。”王楸阳看到很多的故事,但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很多用户通过邦邦机器人的产品,站起来的那一刻。她回忆说:“起初他们非常的害怕,表情也很惊恐。过了几秒后,他再站起来时,脸上露出的那种笑容,对我们而言真的是莫大的欣慰。”没有失能的人群,只有失能的科技。在她看来,邦邦机器人对于自身的要求,便是用智能的产品,去帮忙解决失能弱能人群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很孤单,但邦邦机器人从未放弃过。邦邦机器人的付出也得到了收获,可见的是,很多用户在购买使用后的真实反馈。比如他们会说道产品真的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也会说产品很漂亮,不再像过去的辅具,走出家门的时候,再也感受不到异样的目光。“当我们得到这样正向的反馈时,就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王楸阳感动地说。邦邦机器人的成绩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在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2020向光奖评选中荣获年度社会企业TOP 10的奖项。提及向光奖,王楸阳认为,通过这个奖,邦邦机器人遇到了很多同样为失能弱能人群服务,在做辅助型产品的企业。“我们能感觉到我们不再孤单。”她说。以上内容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楸阳及过往发表内容整理而成,已经受访者确认。撰稿人:张威威编辑校对:Iris Wang排版构图:卡夫卡、查得勒2022年01月20日 16:14
-
你好,社企|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思,新青年解决食物浪费的酷方法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从心出发迎来“重新定义社会企业”——“你好,社企”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 前言通过参与光盘打卡积累积分,通过使用积分参与爱心餐捐赠,反哺于公益场景。新素代将科技、公益、奖励、社交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在倡导光盘行动的同时,也促进了更多人关注及参与公益。在此过程中,新素代一举多得,即为参与者内心埋下一颗节约粮食的种子,让更多人参与食物浪费问题的解决中;同时新素代在解决社会问题上,通过科技+公益+奖励+设计的方式,也为公益从业者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光盘打卡 打开微信,搜索“光盘打卡”小程序,进入主界面映入眼前的是一位可爱的卡通形象,卡通形象下能看到“识别光盘”四个字,通过识别光盘的入口,用户可以参与“光盘行动”活动,除此之外,通过小程序,也能参与形形色色的小互动,如用户通过参与光盘行动,能够积累积分奖励,并通过积分奖励兑换礼品,以及为各类公益项目配捐。此外,通过小程序,用户还能参与组队、PK、打榜等多种形式的互动,获得精神与物质激励的双重体验。(光盘打卡微信小程序)从素食尝试到光盘行动“光盘的核心,我们把它定义为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2020年11月,在接受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下称社企论坛)的专访时,新素代的创始人柳济琛向社企论坛解释道。 在柳济琛看来通过“节约一粒米”的行为,其反映的是个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有限度地索取”这是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 2014年9月和很多初入大学的学生一样,柳济琛经历了社团招新百团大战,在诸多的社团当中,他偶遇并加入清华素食协会,之后也成为了一名素食主义者。在此过程中,柳济琛对社会上的饮食与环保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 2016年,已成为清华素食协会负责人的柳济琛,偶然被国外一个名为 “剩食烹饪派对”的活动所吸引,活动中关于食物浪费问题,以及通过“剩食派对”号召大家不要浪费粮食的点子,深深吸引了他,他准备在清华也举办这样一场活动,并很快付诸于行动。第一次做食物浪费相关的活动,他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100多人参加了派对。 借此契机,他开始关注和发现了身边食物浪费的现象,对食物浪费这一议题有了更多思考,发现大学食堂很少人做到光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柳济琛在一家素餐馆体验到了一项“光盘”的奖励活动,只需要通过积累6次光盘行动,就可以获得店家赠送的茶点作为奖励,这一思路为柳济琛后续所做的光盘打卡提供了雏形。 在柳济琛看来,新素代的缘起,其实就是从看到社会上食物浪费的现象开始,基于社会创新的一些想法,想到的解决方案。从想法落地到用户十倍速增长为了进一步优化解决方案,他想到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光盘,即餐后对着光盘拍照,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判断。同时结合给予用户积分奖励的方式,搭建一个可供更多人参与的在线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积分可以用来的兑换奖品,也可以用来捐赠爱心餐,帮助需要的人。这个过程由一些热衷于公益的企业“埋单”,并通过基金会把钱送到需要的地方。 在柳济琛看来,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的模式,让参与者从光盘行动中获得成就与意义感,可以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思。除此之外,光盘打卡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即倡导大家塑造节约粮食的意识。 想法和落地依旧存在距离,有了光盘打卡的想法后,柳济琛开始组建项目团队筹备光盘打卡小程序的开发。2017年起,新素代先后迎来了几位重要合伙人,每个合伙人都有着与柳济琛相关因缘和背景,比如新素代的CTO,是想做食物浪费和碳排放的课题,因为高校做助教,在高校老师的牵线搭桥下,与柳济琛相识,并在听他讲述“光盘打卡”的想法后,两人一拍即合;而新素代的COO,最早是做环保餐具的,最早是柳济琛的业务合作伙伴;CMO则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培训项目相识。 除了合伙人,其他早期加入团队的成员,也各有自己的期待,但相同的是大家因希望为社会作贡献,因相信光盘打卡能解决食物浪费的问题,而聚在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光盘打卡的模式得到了10位爱心企业家的认可,在他们的帮助下,光盘打卡项目筹资了300万的启动资金,并在同年5月份注册了公司,取名“新素代”,意为做“新时代生态文明素养的倡导者”。至此,柳济琛将“光盘打卡”变成了一份事业。 新公司成立后,也遇到了挑战,如早期光盘打卡产品能否研发出来,以及由于数据的缺少,在识别的精准度上都存在很大挑战和问题。为了能帮助软件精准识别,早期不足10人的项目团队每人一个据点,在全国接近10个城市通过在地招募志愿者团队采取样本,为光盘打卡积累了原始数据。 这过程中,难忘的故事有很多,让柳济琛记忆深刻的是,在一次去山东师范大学食堂采集数据的时候,起初食堂阿姨看到团队在拍来拍去采样是拒绝的,但听到大家是为了解决食物浪费的问题后,反而主动参与进来。 经过了前期的准备,2018年10月,光盘打卡正式上线,并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公益圈,拥有相关意识的种子用户。 2019年,为了将小程序推广给更多人使用,新素代开始尝试在诸如高校、政府机关等单位做试点,到了2019年底,新素代的用户达到了36万人。 “在2018和2019年,我们更多是通过用户的口口相传”柳济琛说。 靠着先前的口碑积累,光盘打卡的产品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诸多认可,其中标志性的是在2019年12月份,新素代正式被纳入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而在合作伙伴中,除了新素代外,不乏像工商银行、美团这种大体量的企业。在这样的基础上,新素代得到了更多政府部门相关单位的支持与合作。 2020年,随着食物浪费议题成为了新的社会热潮,新素代抓住了这股东风,实现了10倍的用户规模增长,成长为一个拥有数百万用户体量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在柳济琛看来,新素代之所以拥有现在的成绩,是在一定的积累下,迎来的最终爆发。新素代的社会价值与未来展望随着用户体量的倍增,截至目前,新素代累计用户近500万,累计光盘4077万次,相当于节约粮食1549吨、减少碳排放5993吨。 新素代的社会价值体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个人的层面,新素代顺应时代的热潮,让更多人参与到解决“食物浪费”议题中,通过打卡的方式,唤醒大家的内在自律,影响大家意识和行为,从而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参与人数的激增,也将带来更多的粮食减损,据新素代预估如果一天累计光盘次数达到1000万次,一年减少的食物浪费足够1600万人一年的口粮。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用户通过参与光盘行动获得积分奖励,用户可以将积分捐赠给公益项目,公司为所捐赠的公益项目进行配捐,从而助力公益项目的推进。截止至今,新素代合作的公益配捐项目关注对象包括非洲的儿童、城市的孤寡老人、山区的孩子面临的吃饭问题,累计已筹集近百万元的爱心餐善款。 最后,从环境的角度上,杜绝食物浪费,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据数据统计,如果一天累计光盘次数达到1000万次,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54万吨。新素代成功的基石顺应时代的基石在柳济琛看来,公司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最初就很坚定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才开始的创业。光盘打卡实质是解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食物浪费问题。特别在2020年,当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节约粮食,从某种意义上,就等于增收。 在过往,政府和社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做这个事情,但受限于形式传统收效其微。而新素代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光盘行动走到2.0的阶段。“我们确实是和民族的发展、文化的进程是在一条线上的”柳济琛说。三轮驱动:切实满足各方需求除了顺应时代的需求,柳济琛认为,新素代的核心是政府+公益+企业的三轮驱动的模式。新素代本身具备互联网公司的属性,能够联合政府、公益、企业三位一体,让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在共同助推社会问题解决的同时,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从政府的角度上,虽然政府本身有做很多解决食物浪费的工作,也有很多相关的条例支持,但是缺乏一些落地工具;从公益的角度,新素代链接了很多公益资源,光盘行动可以支持公益项目,比如用户参与爱心餐的捐赠;从企业的角度,可以将企业和自己的品牌、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在面向公众推广上,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公益项目提供配捐,使得企业的每一份善款都能放大,被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通过新素代渠道的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针对化的营销推广的服务,帮助企业在做公益的同时,也有助于企业业务的增长。社交+激励与社会化营销光盘打卡活动的不仅能以个人的形式参与,同时也包括组队、PK、打榜等多种形式参与。打开光盘打卡小程序,可以看到平台分为组织榜与城市榜,在组织榜中,又分为学校、青联、企业、机构、餐厅、明星、其它几类,这一形式大大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此外,通过参与光盘行动获得的积分,也可以进行爱心餐捐赠与奖品兑换,以此对用户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 除了社交+激励,新素代的成功也与2020年所做的大量社会化传播活动有关。如新素代与团中央一起合作的“2020重启从光盘做起”;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推出的“别浪要光”特别行动等系列活动。在柳济琛看来,通过这种具备社会化传播的项目,大家会觉得这个活动很时尚,进而带动更多人的参与。同样,通过这类形式的活动,也使得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耐心资本与自我造血截止至今,新素代共获得两轮影响力投资,其中包括新素代的早期来自于10位爱心企业家的资金支持。从最早的完全没有收入,到如今实现盈亏平衡,新素代逐渐实现了在优选商城、机构合作和在地服务等商业上的闭环。 目前,新素代正在筹备进行第三轮的融资计划,与先前的影响力投资不同,这次新素代所进行的融资可能并不完全是影响力投资资金。在柳济琛看来,影响力投资与商业投资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在不违背光盘打卡事情的前提下,助力项目的发展。柳济琛说:“未来新素代需要链接更多的资源,才能让这个项目最大化发挥价值”。未来展望:义利并举,用商业方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从想法到落地,并让数百万人真实参与到食物浪费的议题中,这其中柳济琛也遇到了诸多的挑战。在被问到未来最希望提升或加强那方面能力时,柳济琛认为创业者比较缺的可能是在经济与金融这个层面,尤其是在投融资方面,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走弯路。 作为一家社会企业,新素代在经营目标上也有相应的制度,未来会将利润的一部分,持续性的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同时,柳济琛认为,未来更多的创业机会将集中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上。 随着2020年8月份总书记再次提倡光盘行动以来,光盘行动不再只是口号和标语,对应的法律也即将出台。但法律可能更多是约束餐饮经营者,经营者去处理食物浪费问题,仍然需要好的解决方案,而这对于新素代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可以去填补这样一个空白”柳济琛说。 最后,在被问到未来三年的目标时,柳济琛说:“我们首先希望在中国能够实现一个亿以上的用户规模,实现一个全民光盘、全民环保、全民公益的梦想与愿景。希望通过光盘打卡,在诸多机构和个人的参与下,能让舌尖上的浪费问题得到根本性的缓解。”以上内容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新素代创始人柳济琛及过往发表内容整理而成,已经受访者确认。编辑校对:Iris Wang排版构图:卡夫卡2022年01月19日 21:54
-
同学猝死后,他削发明志,创立了这家“救命”公司,誓言改变中国如果家人、朋友在你面前突然倒下,你是否有能力挽救他们的生命?如果你遭遇意外,你是否希望身边的人可以伸出援手? “如果我在,我能救他”2019年02月11日 16:25
-
老爸评测的故事两年前,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是150多位员工的「魏总」;两年后,他成了一家社会企业的创始人,是万千家长口中的「魏老爸」。2019年02月11日 16:25
-
山水间有温度的“乡村银行”中和农信以自己的深耕细作,助力扶贫脱贫,深入到田间,服务到家中,一个“山水间的百姓银行”呼之欲出。2018年12月25日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