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因为大家知道新消费的崛起,其实大家对于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了,无论是体验一个产品也好,或去做一个体验也好,我觉得文化内容是可以帮助商业上有比较大的提升。
谢谢大家,很荣幸参加社企论坛。来到这边以后,发现与其说是一个论坛,不如说是一个全中国最有爱心、最有使命感的朋友圈的聚会。我来自起承文化,给过去一个未来是我们企业的使命,同时也是我的心声。我们是一个致力于中国非遗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社会企业,我们成立的时间并不久大概只有两年时间,但是在两年多之前,我们是一个NGO的角色,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在非遗的保护中大概探索4年时间。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可能社会的这样一个变化给了很多人非常大的挑战,我想说可能对于社企来说这都不是事,因为社会企业很多时候都是只知去处、不知怎么去的状态。当我们开始干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想干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但是究竟怎么干,确实没有答案。
在7年前我们刚刚开始在这个领域探索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自己不干什么,我们当时给自己立了三个规矩,我们先把自己不干什么说清楚,边走边找答案。
第一,绝对不贩卖苦、穷、惨。因为做公益最容易贩卖苦、穷、惨,我们觉得我们做的是一个文化的保护,文化其实是一个大家公共生活习惯的集成,在这个生活习惯的集成中,捐款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当时说我们是不是可能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提供帮助的人一些对于他们善意的回报,和他们对美的追求的回报,我们取而代之,不用苦、穷、惨,用美,用真正的感染力来达成这种经济的再分配。
第二,我们绝对提供给员工非常有竞争力的薪酬。7年前有一句话,每个人一说做公益,恨不得说你不应该拿工资,是不是一个月拿一千块钱就行了,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个领域来讲,公益机构也好,社会企业也好,最大的财富其实是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活好的时候,我不相信一个自己不能活好的人能给那些大山里的人带去诗和远方。
第三,我们千万不能给自己设限。我们不给自己定义,也是因为这个,我们团队里面,比如说我们的摄影师,可能之前是学哲学的,我们的摄像师可能之前是美国最好一个大学生物学的硕士,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整个团队里面非常非常多元。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看一个问题的时候,发现破圈可能是我们在这个事情边走边有的答案。
在几年的探索里面,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所有的坑都踩过。有的时候,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另一个问题冒出来了,后来在这个中间很有趣。有一次我读黄帝内经,突然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灵感,发现其实我们在干的事并不像西医看病一样,头疼给你一个头疼药,脚疼给你一个脚疼药。可能文化发生的问题,就像一个慢性病一样,这样的话,我们要给他更多的耐心、时间,要用更系统的方式去看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在传统非遗里面,我们觉得这三个是非常主要的问题,首先是说生活改变带来文化的流失,大家知道我们有个项目是羌绣,以前刺绣是因为她出嫁的时候必须穿她的嫁衣,但是现在出嫁的时候没人穿了,所以就没有这个基础了。
第二个就是在整个领域,我们大家都在谈创新的时候,这个领域可能很多从业者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
第三也是因为一和二导致这些从业者赚不到钱,也获得不了社会尊重,所以我们是觉得是不是当我们重新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像一个中医一样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中医怎么看病?
首先要有一个心法。中医的心法是阴阳平衡,这个阴阳平衡了以后什么病都慢慢好了,所以我们在做我们这个事业的时候,我们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从现在穿越回宋朝的人去决定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反过来,我们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从过去穿越到现在的人来决定我们什么能做。因为大家知道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我们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要接受这个时代,我们要去考虑在信息化多元的今天,在金融化这么发达的时代,我们到底如何去做我们这样的事情。
这一页是我们苦思冥想,最后想到了我们如何去把我们的保护事业和被保护的人、社会连接在一起,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非遗传承的可持续的生态模式,这有点像我们大家讲的中医阴阳平衡的逻辑。
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会做两步。第一步,我们会把传统的非遗通过我们的工艺加创新变成知识产权,大家知道知识产权是现代化企业的概念,因为知识产权能够解决的是利益分配、标准化和复制的问题。
第二步,我们把知识产权通过跟社会的广泛合作,把它变成钱。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因为大家知道新消费的崛起,其实大家对于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了,无论是体验一个产品也好,去做一个体验也好,我觉得文化内容是可以帮助我们商业上有比较大的提升。
同时在商业的转化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又能反哺我们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会用这样的方式通过文化创新带到文化变现,最终联系文化和现在,一边代表了传统(tradition),一边代表了现在(now),我们的英文名字叫traditionow,其实那个N就是N种可能,也是连接在一起的意思。
简单展开来讲,比如我们如何把传统非遗变成好玩的知识产权,我们在这个中间有三个步骤,因为我自己本科读的是电子工程,我其实是工程师转行来干了现在的事,我们每个东西都模块化。
第一,我们会做一些非遗工坊、非遗数据库以及我们做了全球的创新开放平台。工坊简单来说,我们会在很多我们有保护的地区和非遗的工艺地方有一个小的捐赠,能有一个基础的合作社的模式,也作为我们可能可以去做很多实践的原点,这个部分我们也跟很多的基金会都有合作。
第二,我们的数据库,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做这个团队的小leader是杜克大学的博士后,他的本科是学历史的,硕士是读计算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解决的是中国文化的模糊性共识问题,因为大家知道中国文化太成体系了,别说外国了,年轻人想了解都觉得这事好像跟我没啥关系,所以我们用世界去解读知识的方式,翻译了中国的文化,有了这个以后我们可以很快地打开我们跟全球联通的大门。
今年的疫情对我们来讲也有很大的帮助,原来他们都能来中国,今年他们都来不了了。但是今年我们跟佐藤大、Tom Dixon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通过数据库完成了对中国非遗的现代化转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把传统的非遗变成了非常美非常有趣的现代储备,有了这个储备以后,我们主要就分三类,我们希望通过它们去解决非遗的发展。
第一类,我们是一些手工艺品,其实能解决的是当地非遗从业人员的劳动工时的问题。
第二类,是一些文化图形,能解决的是社会对于非遗认知的问题。
第三类,非常大的一些科技创新,能解决的是一些产业升级以及登堂入室的问题。
有了这三类以后,我们努力地让它去变钱,第一个是我们怎么让他们解决工时。我们在每个地区都会开发这一类东西,这一类东西可以换算成当地这个地区从业者几小时的工作时间,我们通过公平贸易的采购去生产这些作品,
比如说像羌绣的口袋。很简单,一边是我们的保护地,一个绣娘会用6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每卖一个口袋会给她6小时的工钱。另外一边,她可以缝在各种各样的衣服上牛仔裤上,变成非常强的潮流。在这个部分上,其实每一个东西就能解决6小时的工时。
比如大家看到的控温口罩,这也是我们跟中科院合作的产品,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会体验更强,因为它可以保持你的呼吸温度始终是30度,所以在夏天的时候也不会很闷,在冬天的时候也不会很冷。这个口罩每一个可以解决2小时的工作时间。我们其实也有一些像金箔不同的行业做的东西,都是解决工时的问题,我们通过这些小小的工具跟所有的大企业都做了合作,相当于大企业也是我们工艺的践行者。
此外,我们也会用图形的IP来去做一些更大企业的联合限量款,比如星巴克,我们出了五年,每一年都会在他的3000家店里面去推出我们非遗工艺款的东西。反正不同的品牌,通过这样的形式辐射到了他们消费者的心中,让他们能够了解到底我们的非遗工艺是什么,大家看一些简单的案例,这都是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跟我们做了一些合作,还有一些平台之类的。
这个我要简单说一下,这是我们刚刚发行的一张非常高端的信用卡,这张信用卡都是用3D打印的工艺来做的,每一个卡片上面可以真实的还原非遗工艺的细节。当你不用卡的时候,你把它放在钱袋里,你就可以知道它的背后代表的是大山深处特别有意思的祝福。
在第三块里面,我们如何能让这个领域有一个巨大的创新,这个部分我们也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用传统的花丝工艺跟日本最著名的设计师佐藤大出了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储备了很多这样的内容,但这个是从去年已经走向市场的第一款,这一款从去年的9月到现在已经实现了1.3个亿的销售额。
大家就知道传统非遗并不是你一听到它就觉得它离我很远,根本不想去买它,只要我们能够有很好的创新,我相信它是能够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的,包括像花丝跟不同的汽车行业做的新东西。
我们用中国的金箔工艺合作了非常多的家具和酒店行业用的墙纸,我们在明年的时候会在中国联合一个很大的酒店集团去开一个连锁的非遗的酒店,在这个里面都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影子。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非常多中国手工艺跟全球艺术大师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目前在巴希尔义博会,包括在全球最顶级的画廊都有在展出和流通。所以我们想讲的其实非遗并不是苦穷惨,我们也不希望所有的人在看到我们展的时候他们觉得都是猎奇的效应,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在看到我们文化的时候,能够真正从内心有对历史的尊重和尊敬,也希望这样一个手段能够让非遗有很好的展现,我们基本上通过这三个手段,把现代非遗和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也做到一些小的成绩,目前我们在中国已经有46项保护工艺了,每年还在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