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社企 | 用教育连接城乡,促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来源: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2-01-20 16:54:05

17-1.jpg

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疫情的无情可能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审视,重塑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愿意投入精力、资源来共同创变,重启美好。“士负国家之责”,先有张謇以实业救国反哺社会,现有诸多的社会企业家从解决社会问题本身出发,运用商业模式和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新时代文明。义利并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企业家的本质精神,同时也时刻在我们每个国人内心闪耀。


2021年我们重新上路

从心出发

迎来

“重新定义社会企业”

——

“你好,社企”


此系列将陆续为你讲述你身边的“社会企业”:光盘打卡、黑暗中对话、乡村笔记、邦邦机器人……


这些或耳熟能详,或触手可及,或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其背后的初心和逻辑,都将在崭新的“你好,社企”中一一揭晓。


乡村笔记

21-1.jpg

2020年,我国城镇化比例已超过60%,乡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一方面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乡村与故乡被抛在身后,城乡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隔阂。乡村笔记是一家致力于用教育连接城乡的教育企业,通过开展乡土研学、城市职旅等项目,加强城乡的平等交流,不仅促进城市孩子扩展乡村视野,也帮助乡村孩子寻找职业可能,同时,乡村笔记也为乡村教育带来更多来自城市的支持,致力于以教育的方式,从思想与观念上缩小城乡的隔阂,促进乡村振兴和家国情怀的发展,建立“城乡和而不同”的基本认知。

 


 从国际关系专业到城乡发展的探索




21-2.jpg


乡村笔记的创始人汪星宇在高校的专业是国际关系,经过了从上海到芬兰,再到纽约的一系列国际关系方向的求学过程,他发现自己的一些外国同学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产生好奇。而他自己,虽生在中国,却并不了解中国的乡村状况以及城市化发展情况。于是,汪星宇萌发了回到中国农村做自由研究的想法。

 

这个想法的萌生,一方面是因为学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情怀。汪星宇是上海郊区人,从小就受到熏陶,对中国的乡土社会有着天然的好奇与亲近。一开始,他想加入一个专注扶贫的公益机构,从事一些农村瓜果蔬菜售卖到城市的工作,后来他意识到,仅仅是“物”的传递和流通无法真正弥补城乡间互不理解的现状,想要做出改变,需要从“人”入手。

 

2017年9月,汪星宇开始创业。创业过程中,他的父母一直给予非常大的支持。虽然也会有些同学和老师会觉得不理解,但他坚定这个项目对于弥合城乡矛盾,会发挥独有的价值,并一直坚持推进这个项目。

 

从一开始的两个创业者,到如今团队里的二十多名成员,乡村笔记已经走出了最需要人力物力的艰苦阶段,利润持续增加,也收获了慈善博览会邀请,以及四十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与报道。


两大项目,弥合城乡矛盾


在走访与调查中,乡村笔记团队发现,横亘在城乡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两者之间的不了解与不信任。农村孩子会对城市有非常美好的憧憬,而他们对于城市不够完善的认知往往建立在同乡报喜不报忧的哥哥姐姐的话语中。城市孩子对于农村的认知,也同样有着刻板印象。要么是世外桃源,要么是凋敝破败,要么是费孝通1938年在西南联大所著的《乡土中国》中,八十年前中国农村的样貌。而乡村笔记现在想做的,是用引导城市与乡村中的人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城乡的种种差异,看到真实的城市和乡村是什么样子,再现当今社会城市与农村生活的样貌。团队想让城乡先互相看到,再互相理解。

 

21-3.jpg


为此,乡村笔记团队开启了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一齐发力,交织并举,共同促进城乡之间隔阂的弥补。

 

第一个项目是乡土研学。乡村笔记组织城市孩子前往乡村,沿着沅江逆流而上,或者重走沈从文的湘西散记的路线,在老乡的家里上一些创意写作课程,让以往大家会认为是“被帮助者”的村里老乡作为故事叙述的主人,为孩子介绍他们的家乡,建立更加平等良性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达到不同生活方式与价值理解的碰撞,也能为利益相关方制造共赢的机会。

 

第二个项目是城市职旅。乡村笔记发现,在未来职业规划和教育方面,城市孩子的资源会比乡村孩子更丰富。许多乡村孩子生活在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难以了解最新的就业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动向,即使进入城市,也会面临种种压力和不适。为此,乡村笔记面向15-18岁的乡村孩子进行招生,将乡村孩子带到城市,通过以城市为课堂的情景式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程,在上海与成都进行5-7天的职业旅行。同时,引导职旅学员走进城市的各行各业,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做最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在他们回到农村之后,就可以向自己的同学讲述和科普职业选择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有利于这些孩子的个人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好举措。

 

21-4.jpg

过去的三年,在上述两个项目的不断进行中,乡村笔记组织了3000多位城市青少年去到湘西、川西、山东菏泽、云南玉溪红河等地进行乡村文学采风、社会调研等课程,涉及的初高中学院也资助并带领了300多位乡村青年来到城市,进行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学习。三年间,乡村笔记与3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计207 名志愿者积极参与贡献,98名志愿者与学员一对一结对,覆盖建筑工程设计、教育、汽车、传媒、IT等行业。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过各种各样感人的事情:一位反哺农村的英语老师说,由乡村职旅项目带出去的学生们回来后,真的开始认真学英语了;2020年,团队带出的第一批孩子通过高考去了各种各样的大学,而其中考入上海学校的孩子,全部报名参与乡村笔记的志愿者;在乡土研学这个项目中,团队也发现,这些去过乡村的孩子更愿意学习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用更深入的理论知识来了解乡村。

 

为此,汪星宇表示:“连接城乡的事情,只靠团队里几十位青年,是做不成的。未来连接城乡最主力的人群,是项目里的孩子和青年们。” 他很欣慰看到了这些令人感动的变化。


乡村笔记:

创造价值就是创造新词



汪星宇认为,创造社会价值就是创造词语,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词语背后的行为具有充足的影响力。乡村笔记已经创造出一个词:“乡土研学”。在这个词语的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也逐渐开始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

 

21-5.jpg

在汪星宇看来,乡村笔记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打样,为弥合城乡矛盾与不理解的解决办法提供一个标准,这件事是十分有意义的。创造一个新词,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事情,因为一个词的背后有着很大的能量,无论是在社会价值,还是在商业价值上,都可以起到传播企业理念与蓝图,吸引更多人加入的作用。

 

“很多事情都是做着做着,才突然发现它有着很大的价值。”汪星宇说。乡村笔记这样一个小众项目,获得了如此快速的成长,他觉得很幸运。但从另一个方面,他也发现,即使是再小众的项目,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总会有足够的机遇使得一些诸如影响力投资论坛、主流媒体等组织和机构找到他们。“这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情。”他说。

 

对于社会企业受认可度不高的现状,汪星宇给到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核心问题并不是社会企业的理念不新,而恰恰相反,是社会企业在技巧层面的运用不够。社会企业“道”的层面与“术”的层面应该分离开,一个企业在做的事情是否善良,和它的规模大小、精细化程度高低无关。减少一些自我陶醉,多去做一些脚踏实地改变社会的事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企业带来更多的赞扬和支持。

 

乡村笔记成功的因素

坚持与科技相结合,相关者四方共赢




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精准推出面向群体不同的服务


在城市化日渐推进的今天,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这融合并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差距缩小,更重要的是弥合城市与乡村互不理解的隔阂,而乡村笔记所做的事情,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无论是带城市孩子贴近乡村,还是给乡村孩子普及就业知识,种种教育层面的尝试,都是对资源的再一次分配。乡村笔记顺应了城市化趋势,发现了城市化不断推进下双方产生的隔阂,并精准推出面向不同群体的服务。

 

特别是2020年处于精准扶贫收官之年,许多完成了出彩建设的乡村想进行一些创新,但却没有人去做相关的工作。乡村笔记团队十分幸运地收到了许多政府的邀请,获得了政府资助,去当地开展活动。

 

21-6.jpg

2. 坚持初心,扮演布道者角色


乡村笔记刚开始创办,团队面临着沟通成本高、大家不理解等难题。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家长们会赞扬这个项目,但到了真正报名的时候,参与的人并不多。团队由此明白,要吸引人加入到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讲清楚项目的价值与意义,可以为孩子们真正带来什么。


“我们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布道者的工作。”汪星宇表示。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一遍遍去讲述企业和项目的价值与意义。“讲多了,自然就会吸引一些人。我们会觉得三年是一个积累,比的不是谁聪明,而是谁能一直坚持。”

 

3. 与技术结合,寻找多种可能


乡村笔记也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扩大项目影响力及可持续性。乡村笔记上线的第一期关于扶贫的直播课,吸引了五百余人的线上参与。同时,团队也在研究类似直播带货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城乡的融合。在将新技术融合进商业模式中,乡村笔记团队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 合理设置项目,达到四方共赢


在乡村笔记的两个项目中,相关方不仅是参与项目的城乡孩子,而涵盖着更加广阔的人群。对于乡村村民,该项目为他们提供了收入,也使他们在传播乡村知识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对参与项目的城市孩子,乡土研学的项目可以看做一次社会实践,用于自身背景提升,落脚于接地气的乡村,向更远的远方发展。对于农村孩子,城市职旅则将日新月异的城市生活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接触乡村没有的可能性,引导他们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而对于乡村政府来讲,这些项目也使乡村被更多青年人关注,有利于乡村振兴和家国情怀的传递。


乡村笔记的未来展望

消除城乡两端的隔阂


在提及2021年乡村笔记团队会做的事情时,汪星宇表示,目前已经有三件事正在规划中。

 

首先,乡村笔记团队希望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诞生八十年后,经过对全国二十四个不同类型农村的田野调查,完成一本名为“乡村笔记”的书籍,用来介绍新时代下青年对乡村新的观察。团队希望这本书可以以通识读本的方式出现,作为一本教育书籍,在城市孩子教育的早期阶段投入使用,在孩子尚处于低年龄时,在他们心中建立关于农村更为客观的认知。

 

其次,乡村笔记希望在乡村康养方面进行布局。养老产业是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而养老产业的重心大多在城市。在青壮劳动力逐渐流失的乡村,养老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团队打算在乡村养老产业方面进行规划,推出一些养老相关的产品,满足身处乡村的老年人的需求。

 

最后,乡村笔记希望能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推进灵活用工。团队与江浙的一些工厂负责人和HR联系,希望能与之合作进行员工的招募,一方面填补工厂和企业的人力缺口,另一方面增加农村就业人数,实现农村居民增收。

 

而提到乡村笔记团队的未来目标,汪星宇表示,团队乐于看到的仍然是用行动促进新词汇的诞生。乡村笔记希望能借乡土研学与城市职旅两个项目,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词汇以新颖又上口的方式传播,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支持,也在无形中创造了一种新城乡融合解决方案的标准。

 

尾注:

小众的创造者,更需要抱团取暖



对于此次获得向光奖,汪星宇表示“我们其实只做了三年,是否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并不好说,所以我们受宠若惊。”他感谢大家对这样一个年轻团队的照顾与包容,同时感谢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此次获奖是对团队一个非常大的鼓舞。

 

他表示,社会企业的创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东西,创业者们属于人群中比较理想主义的一拨人,正因为它的小众,才更需要报团取暖。他希望作为一个年轻的社会企业创业者,加入到建设社会企业的社群的过程中,让更多社会企业在互相平等交流和碰撞中至臻至美,为社会带来更加美好的变化。




本文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专访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汪星宇及整理过往发表内容整理而成


撰稿人:张威威
编辑校对:王文君
排版构图: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