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观点回顾丨时代呼唤商业向善与美好企业
来源: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2-01-25 12:30:53

本文是由领教商学堂联合创始人暨CEO;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起人、首任秘书长朱小斌,爱照护创始人、CEO丁勇,中集集团高级顾问、原副总裁;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导小组主任吴发沛带来的分享:呼唤商业向善与美好企业。


图片

朱小斌

领教商学堂联合创始人暨CEO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起人、首任秘书长




朱小斌:各位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朋友们晚上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来交流关于商业向善和社会企业的话题。


图片


朱小斌丨领教商学堂联合创始人暨CEO;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起人、首任秘书长



十几年前,我在上海财经大学任教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社会企业、社会创新、商业向善和美好企业的研究。


站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回溯这个话题,我觉得格外有意义。


2021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过去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大历史背景下,有很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比较重要的话题,比如慈善、公益、捐赠等。但是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发展的阶段,前面那些话题就可能需要转换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企业如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是对企业家重要的评判标准,也是对我们社会提出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我们认为,商业向善的主题,是非常贴合国家提到的“企业如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方向的。


很多企业家依赖原有的红利,比如政策红利、关系红利、资源红利、机会红利以及人口红利等,这些红利在当今的中国进入渐渐消失的阶段,在未来10年、20年的经济发展中,将会被新的红利取代。因此,企业家必须面对现实,时代已经发生变化,新时代要求企业转向新范式,这个新范式我们认为就是美好企业。


企业如何做到商业向善,或者如何变成美好企业,我认为有4个主要的层次:


1. 以客户价值为中心


这一个层次最基本,企业要生产更好、更符合客户需求、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我认为,用匠心精神来浇灌企业,甚至在里头包含更多的爱和情感,都是未来我们企业至少要做到的事情。特别是新一代的消费者,对未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与之前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是第一层次的商业向善或者叫美好企业。

 

2. 公司变社区


第二层次的美好企业,我把它叫做“公司变社区”。也就是说,我们要深度关注公司全体员工的利益和状态,把员工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来打造一个美好的组织。


如果一个公司让自己从人力资源的集合体,转变为凝聚人心的大社区,通过打造一个美好组织,能够激发所有组织内的员工更有创造力、更有活力、更有归属感。让员工一起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组织更有凝聚力,员工也会更加投入。

 

3. 利益相关者共好


第三层次的美好企业,我把它称作“利益相关者共好”。也就是说未来的企业,必须关注除了前面说到的客户和员工之外,其他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这其中包括供应商、渠道方、社区、政府甚至包括我们的社会。这些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未来跟我们企业的发展、战略都是息息相关的。第三层次上的商业向善和美好企业,必须让我们的企业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来产生一个美美与共的状态。

 

4. 用社会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层面的美好企业或者商业向善,我认为是如何创造性地用社会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让社会更美好,国家一再提及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碳中和,老龄化,环境保护等都是重大社会问题。这个层次比较高,有很多优秀的社会创新者和社会企业家,他们在用非常前瞻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中集集团高级顾问、原副总裁吴发沛老师和爱照护的创始人丁勇老师。


丁勇老师创立的爱照护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高层次的商业向上和美好企业的典范,它真的是在用社会创新的手段去解决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图片

丁勇

爱照护创始人、CEO


各位老师好,感谢小斌老师的介绍,我开始我分享。我们爱照护成立于2007年,成立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爸爸患上了帕金森,我自己在美国工作,在对父亲的照顾比较困难,基于这个原因就回国开启了爱照护的旅程。


图片

丁勇丨爱照护创始人、CEO


社会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大家也知道,中国现在面临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就是老龄化,周边的国家同样也在面临这类的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越发严峻,我们面临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够照顾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少。我给大家分享一套数据,我们往往用一个参数或者用一个比例来衡量老龄化的严峻程度,除了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群占总人群的百分比之外,还有一套数据很有意思,即有多少人可以抚养一个老人,叫做抚养比。这抚养比中的人群是指,除了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以及青年、少年、婴儿外的人。我们这边的数据是基于65岁以上的,以30年为一个间隔:1960年我们大概有15个人可以抚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30年以后,即1990年大约13个人可以抚养一个65岁以上老人。到了去年2020年,也就是再过了30年以后,差不多只有5.2个人抚养一个65岁以上老人;未来再过30年,也就是2050年,我们只有2.1个人去抚养一个65岁的以上的老人。


也就是说,随着我们的社会步入老龄化以后,我们能够抚养或者照顾老人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我们说未富先老,其实还是讲人群或者支付能力的问题,但是养老服务或者去服务一个老人还是需要人的。基于这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下爱照护正在做的,以及即将实现的愿景。


“爱照护”团队的初心


爱照护的整个团队都是有技术背景的,我们有三个联合创始人,我自己是做自动识别的,比较偏产品设计,另外两个人是英特尔实验室来的。所以我们总体上是一个有技术背景的团队,创始了爱照护。


我们的使命就是希望通过技术赋能全天下失能失智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基于刚才提到的老龄化现状,大家也可以很容易想到,如果要积极应对,无外乎是当服务人员不足时,首先要提高效率、降低闲置的人力资源;第二,从服务需求端来看,我们要避免过度服务,尽可能多地去赋能失能失智的老人,而不仅仅等待他人的服务。一个人失能的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它并非是在一天之内就从1到0,而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技术能够发现老人还有哪些残存的功能,然后去康复这一部分的残存功能,让它尽量慢地丧失这部分的功能。


同时,如果发现有些功能还有瑕疵,我们通过技术能够弥补这些瑕疵。唯一需要做的服务,就是针对老人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的部分,这种比例其实还是较少的。所以我觉得未来要积极应对中国的老龄化,特别是失能失智的人群,我们首先要改变我们中国目前的评估体系。我们今天的评估体系往往是评估你今天有什么不行,然后基于“不行”推送一些服务,调度一些服务,但是很少有体系去评估它有哪些行,然后针对这些“行”去提供他的康复护理,避免他更加不行。我想技术能够改变现状,能够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个行业主要的困难就是技术能力比较欠缺,如数据的采集等等。另外是专业人员比较缺乏,然后当然支付能力也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支付体系,精细化程度也比较低。


居家机构化的构想与实践


所以爱照护希望做的是把养老机构所有的专业服务都能够引进到家里去,也就真正的“居家机构化”。这跟居家服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居家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是连续的,但是回到家里以后,它则是需要连续的。连续服务当中,比较多的是看护服务。看护服务占所有养老服务的70%左右,目前还比较传统,靠人工看护。但如果能够通过“机护”,比如机器视觉、行为分析、意图分析等等这些技术看护,就可以大大降低老人对他人的依赖,以及大大的提高看护的精准程度。

 

特别在家里,像我爸爸患有帕金森,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护理员就是我妈妈,尽心尽力尽责,还没收过我爸的钱。但是她唯一的问题是专业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远程的、实时的指导,她在预防失能失智的同时,还能够看护好我爸爸,这样至少我们家里对于所谓的专业服务的依赖度就会降低,成本也可以下降。而且我爸爸一直住在家里,我觉得他的心理支撑方面也会非常好。同时,社区还有邻居,那么在降低总成本的前提下,也能给政府也降低负担。而且我爸还有邻居可以一直陪伴,他的心理是非常积极的。

 

创新技术跟模式,它能够使今天的养老服务倾向于活着的导向,切换到活好的导向。所以我想,养老的目标还是为了活好,而这活好的总体意思就是让这些失能或者失智的老人能够更加慢的速度走向更加不好的情况,同时能够让他们更像正常人的生活。我们可以依靠一些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包括一些边缘计算的算法,在能够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更精准地提供服务,特别是更精准的看护,以及更精准的去赋能像我妈妈这样的“照护员”,这个大概就是我们爱照护的模式。


因为大家知道养老服务主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以及床位费,其中床位费当中比较多的是租金,所以如果老人大部分时间都能住在家里,身体差一点的时候才住到我们机构里,就可以大大地降低老人家庭的负担,同时还能降低政府的负担。所以养老服务未来评价的指标应该是从提供多少服务的量,切换到你到底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爱照护,我们用了4个维度的指标:


第一,通过服务以后生活质量有没有改善?


第二,通过服务以后,你的医疗费有没有可能下降?


第三,通过服务以后家庭负担有没有下降?例如我妈妈的,如果她专业的话,就可以少一点“照护”负担。


第四,被“照护”的人失能的程度有没有延缓?


养老服务的未来一定是基于成效的服务,能够量化的服务。这样就可以提高老年客户的支付意愿,企业也能够生存下去,不会造成双输的局面。如果企业整天考虑的是怎么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务,那么客户的支付意愿就会下降,因为所有提供的服务都是老人此前拥有的功能,比如吃饭、穿衣服、上厕所。如果能够教会老人自己,用一些辅助设备、机器人去帮助他们自立的生活下去,这样他们的支付压力就会下降,支付意愿会提高,这就是爱照护现在在做的事情。我的分享就是这样。


图片

吴发沛

中集集团高级顾问、原副总裁

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导小组主任


大家好,我是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导小组的组长。我在这里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商业向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图片

吴发沛丨中集集团高级顾问、原副总裁;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导小组主任


大家都知道中集集团的主业是做集装箱,大家可能也了解到今年“一箱难求”的问题——全球集装箱供应链都碰到了问题。我就想用集装箱,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产品发展的案例,谈一谈可持续发展以及商业向善的案例。


我在这里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个页面,下图红框标示位置展示的是我们集装箱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叫集装箱地板,这个项目2021年4月获得了湖南省扶贫攻坚先进单位的称号。


图片


这件事情在商业上怎么考虑?我分享一下这个故事。每一个集装箱都需要地板,20年前,集装箱地板基本上是用热带雨林的一种叫做克隆木的硬木来做的。三个集装箱大概要用一立方木地板,如果全球每年生产将近400500万个集装箱,可能就需要消耗将近200万立方的热带雨林。


十多年前,我们的技术团队就在研究不用热带雨林的硬木,而改用速生林木来替代,经过了很多尝试,最后发现竹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竹子一年两年就可以长成做地板的材料,所以我们说服整个行业的用户用竹子来替代原来的硬木。我们的很多客户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兴奋,所以到现在为止,如果大家去注意一下公路上的集装箱,有一些集装箱底下打了一个标牌,写着Eco-Flooring实际上就是用竹子做的集装箱地板。


竹子替代硬木作为集装箱地板,解决了热带雨林树林的砍伐的问题,换句话说,全球每年有200万方热带雨林的树木就保护住了。从竹子开始应用到大规模生产,我们就要寻找更多的竹子的供应,刚好中国现在是有比较多地方生产竹子,比较有名的如吉安大竹海,于是我们找到了湖南的绥宁,这个地方种植大量的竹子,我们在那边投资建设了一个竹地板的加工厂。


最初,我们向当地农民买竹子,请人帮我们砍竹子,当竹地板厂建起来以后,大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之后,为了解决竹地板的供应问题,我们扶持当地农户,现在估计有400多户农户做竹子的粗加工,即把竹子砍下来,然后编成一块一块像席子一样的竹帘,然后再把这一层一层席子做成大家看到木地板。我们在绥宁这个地方,竹地板厂建起来了,也带动了四五百户农民共同富裕。我们因为这个案例,被湖南省授予了扶贫攻坚先进单位的称号,借这个例子我也想说明以下几点:


1.企业发展,要结合可持续的大趋势


第一,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和社会的大趋势要结合起来,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联合起来,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最近大家也看到很多报道,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精准扶贫......这些都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里的内容,这在联合国提出的十七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一项就是消除贫困,所以如果一个企业要向善、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围绕着这十七项目标来展开。


2.企业发展,技术必不可少


第二,围绕着这样的目标,企业在技术上,要动员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竹地板项目的成功,中间需要很多技术突破,中集集团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技术项目,是竹木复合地板。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量还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技术一定要跟进上来。


3.企业发展,把坚持作为价值观


第三,我们企业做一件事情要坚持,坚持的底线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价值观。如果是企业一心为了社会的需要去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把社会的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企业自身商业发展的逻辑紧密结合的话,就可以以商业向善为导向,慢慢找到企业既能够持续发展,也能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的发展方式。上述竹地板是一个花费时间较长的案例,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去完成,没有企业的坚持,是很难做到的。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中集也在不断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例如我最近负责推动的绿化西江的项目,我们发现整个广东境内,每年水泥的产量将近2亿吨,这2亿吨的水泥有将近一半是通过珠江运输的。而过去在珠江运输过程当中,基本上是用敞口船。大家已经看到趋势,现在的泥头车、渣土车都是要求密封的,所以在西江上运输水泥,从大方向来看,也希望能够采用密封运输的形式。刚好中集有这样的产品——我们希望用罐子把水泥密封起来运输。


但在推动的时候,却又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在西江上采用密封运输可以解决粉尘pm2.5超标的问题,但是大量这类密封船的使用,又会涉及到燃油问题,影响碳中和以及气候变化。广东省政府也想对此作出改变,我们就考虑把这种船和天然气动力结合起来,提供一种用纯天然气动力的罐式船。也就是说,如果物流体系要成功,既需要解决我们企业自己发展生存的问题,也需要为社会考虑绿水青山和碳中和减排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我们的企业关注联合国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定会找到生存和可持续大发展的空间,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

朱小斌

领教商学堂联合创始人暨CEO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起人、首任秘书长



爱照护案例点评


丁勇老师创办的爱照护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丁勇老师和核心伙伴都具备世界500强公司的技术背景,而且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行业资深经验。这样的一批伙伴,利用他们原有的技术背景和企业经验,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了一个能得到护理和照顾的机会。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这可能是中国当下和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爱照护团队就将非常创新的手段和前沿的技术,全面融入养老服务和科技助老的创新探索中。


丁勇曾给我讲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老人一天之内打开冰箱门的次数过多或过少,其实都会暗示老人目前的状态可能出现了问题,当他们的系统监测这样的现象,就会及时进行预警,随后机构马上上门提供关怀和询问。


爱照护观察这样的生活数据,就可以进一步系统性地分析,并精准地对老人进行照顾,这样一来可以节约资源,二来是可以给这些老人更好、更自主的空间,因为在没有太大问题的时候,每一个老人其实都是希望自己照顾自己的。


这个例子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他们用技术的温度,比如通过设施设备的改造,把看护病房设到了家里,让老人有了更好的生活和心理环境。另外,他们还通过耐心的培训把老人的亲人变成更专业的照顾人员,更好地解决了照护资源缺少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和推广的模式。


现在爱照护获得了很多影响力投资基金和商业投资基金的青睐,目前已经引入了这些方面的投资,大家也非常希望爱照护能够服务中国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谢谢丁勇老师。


中集集团案例点评


我们另外一家案例分享的企业中集集团,大家知道这是一家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这家企业在我刚才讲到的第一层面,即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向善这个层面上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包括他们的新产品竹地板、天然气和氢能源,以及怎么在集装箱和车辆上做节能环保的涂装设置,还有海上风电模块化,建筑物流的循环包装等等,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都做了非常多的改进。在这个层面上,获得了全球其他行业伙伴的充分认可。


在我讲述的商业向善第三层面,也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好这个层面上,中集集团也做得非常棒。他们积极地推动所有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共同去做ESG的测评和改进,也积极地推动所在行业的行业协会和产业链的共建,比如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的绿色环保行动宣言,和中国集装箱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创意书。这些绿色践行的倡议书,大大地推动行业伙伴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践行商业向善、绿色环保,共同携手前进。因此在这个行业里,中集集团得以带领中国众多企业逐步攀上全球行业的巅峰。


现在,中集集团作为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跨国经营集团,已经成为了市场占有率第一、毫无疑问的全球领先企业。中集集团给中国的企业在世界范围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形象,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是一家非常值得尊敬的商业向善企业。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样两个案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商业向善和美好企业四个层面的理解以及理念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对商业向善和美好企业这个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共同来倡导、支持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践行商业向善理念和构建美好企业的行列里面来。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观看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