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嫣在会上发言
以下内容来自分享收获CSA项目创始人与负责人,国际社会生态农业联盟副主席石嫣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2018年会上的演讲,未经本人审核。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两位演讲嘉宾都是农业领域的从业者,最近流传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做农业”,因为做了农业的人,你可以吃到更好的食物,心灵更加健康,后半句是“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做农业”,因为它可以刚刚脱贫然后又致负,这个负是负数的负,很多人做了农业之后把自己之前积累的资金又投入到农业,我从事农业已经十年了,而且在农业生产一线做农业,我从小是在城市长大的,可能跟绝大部分人一样,我们认为食物的来源是田园般的生活,田园般的农田,也许我们餐桌上吃到的食物是来自于这样的养鸡场。我在人民大学读书时经常到乡村调研,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养鸡场,当时我也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看到今天吃的鸡蛋就是从这样的养鸡场出来的,当下我会不会吃这个鸡蛋?
就像刚才玥飞讲到的一样,当我们在高校里的时候,很容易得道,对于道理的明晰是很容易的,甚至我们看到了乡村很多问题,但是当你去行道的时候,你希望把你的想法真正付诸于乡村大地时,其实需要很多策略和战略技巧的,今天我们不是一个成功的报告会,特别是在乡村,我跟我的同事说在村上你除了要有情怀以外,还要处理好地方“三长”的关系,一是村长,一是镇长,一是派出所所长,你还要把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好,还需要跟市场对接,农业领域天然就是社会企业需求的空间。特别是农业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很难筛选出什么样的食物是安全的,往往越是长得好看的瓜果蔬菜越受市场的欢迎,但是往往这样的蔬菜经过很多加工,市场的失灵同时加上政府的失灵,政府和几亿个农户对接,这中间一定会产生非常高的交易成本,在经济学理论上早就学过很多遍了,政府很难监管这么多亿农户。
在政府和市场都失灵的领域,我觉得特别适合社会企业存在,农业体系不只是简单的叫做农业产业体系,世界卫生组织有很多研究报告显示很多慢性疾病就是因为吃导致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学糖、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就是因为我们吃得不健康,当然也有心态、锻炼的问题,但吃在其中占着很重要的部分。今年我去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会议,探讨生态农业,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位大学里的厨师讲到这样一句话,他说其实我们每年拿出几十亿、上百亿资金做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我们想象一下,当我们开生态农业大会时有多少是在关注食材的健康,关注我们吃的东西是怎么样的。未来的农业体系一定不只是农业的生产或者农业的一二三产的融合,它是整个食物体系,包括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这些都会更多的融合在现有食物体系,包括大家的创业空间里。
这是我创业的原因,通过很多乡村一线调查和大量的报告撰写之后,已经很难解决我的困惑了,所以我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解决一点什么,2011年博士毕业之后创办了分享收获,我们的使命与愿景就是重建人与土地的连接。我们的愿景是社会企业能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这四大维度上更可持续,相比于传统农业公司,我们首先不希望对环境造成负担,另外我们也希望把真正的价值留给生产者和消费者。
分享收获采取消费者众筹的模式,最初的投资人其实就是提前预订了我们五年菜的消费者,现在社会化生态农业,北京、上海、广州有很多人家里有资金的积累,他们不一定是为了追求资金的回报,他也许就是想我能吃上五年的好菜,多追求一年或者每年多给我一些菜,我们所有的钱来自于消费者提前预付的资金,每年吃菜六千元,吃五年菜是三万元,我们最初筹集到了十几位消费者的资金,开始了创业。
另一方面,我们最初的设想是跟本地小农合作,在这方面我们也交了一些学费,一开始是希望支持小农,后来发现我们这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是最应该被支持的,我们需要先安身立命,因此我们改变了模式,把从跟农户合作的模式到我们建设分享收获自己的基地,最初的团队十几个人,后来到顺义区租赁了现在的农场,分两次租的土地,现在大概有400多亩地。我们的模式是每周把生产出来的所有蔬菜放到选菜系统,会员可以通过选菜系统点菜,最后这些菜直接配送到他家里。后来这些消费者又有新的需求,说我们能不能也吃到有机方式生产的水果?因此我们在顺义区又租赁了另外一块土地,把水果生产也做起来了,同时我们还做了林下养鸡、养猪,后来我们又在原有土地上建设了大棚。
最重要的是从几千年的中国农耕文化,到新农人的农耕技术,之间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农耕文化里讲的多样性和循环性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做的有机农业仍然是回到几千年前,而是我们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去创新,比如农场物质循环就是通过沼气池,沼气池把所有废物、肥料问题全部解决了。为什么很多农村做沼气池没有后面的结果?是因为很多村子并不做生态农业,沼渣和废物得不到有效利用,沼气又不是农民特别喜欢的燃料。如果做沼气的话,一定要把生态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做。
我们采取的农耕形式跟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髓相似,我们全年能生产80-90个品种的蔬菜,每周能给家庭配送大概40个品种的蔬菜选项,这种生产方式是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做不到的,现在的新农人可以通过种植管理数据化的方式,比如我们把过去几年的订单通过数据化的形式显示出来,今年我们要种多少西红柿,看上一年消费者点单数量和总量来做生产计划,基本上可以做到供应和生产比较稳固的结合。
另一方面是社会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推动社会运动的方向,比如我们要做消费者食农教育,从最初由一些消费者到农场来自己体验,我们逐步完善食堂、课程,现在还跟北京市几所学校合作,在学校屋顶建设校园菜地,用一米菜园的形式给孩子们上食农教育的课程。这是我们在两年课程之后编写的教材,这本教材推广到河北青龙县,整个县的小学课外课在使用这本教材。
与此同时我们还做了新农人培训,每月有差不多二十个新农人在我们农场工作和生活一周,耕读结合,一周之后他们回到各地去做农业,或者不做,只是做更负责任的消费者,每年大概有200多个这样的人从农场走出去。我们后来根据培训建立了现在的食物社区平台,这些返乡青年和小农经过我们的培训回到各地之后,通过我们的考察和检测体系,我们把他们的产品重新上架到我们的微电平台,他们的产品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销售。
我们农场也做了民宿,现在可以住宿二十个人,从农场来说,我们也可以说是一二三产融合,或者说是田园综合体的小项目。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整个社会的推广,如何发动更多人这样来做,不只是我们做,也许我们可以做到上亿销售额或几十亿的销售额,但更重要的是赋能给更多人。因此我们从最初开始就组建了CSA中国社会生态农业联盟,这个联盟最初是依托于人民大学,每年在人民大学开个会,一直坚持到去年,这个会走出了人大,2015年我们得到了中央的关注,去给汪洋副总理汇报,当时汪洋副总理问了我一个问题,问我的同学是不是很羡慕我现在的生活,后来这句话变成文件里的“我们要让农民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2015年的会议之后我们正式成立了中国社会生态农业联盟,去年的第九届大会有一千多人参加,很多是一线农业生产者,还有消费者、学者和政府共同参与。我们联盟正式注册之后成为一个机构,现在是协会,去年发起全国性“有种有种”的倡议,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有种”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勇敢,我们觉得返乡青年都是有种之人,“有种”是号召大家关注真正的种植者,虽然现在有淘宝,有很多方式可以把销售出去,但农民还是在整个产业链的最弱势环节,未来可以有更多人做农业的二三产,但农业的一产还得有人来做,希望有更多新老农人真正得到应有的收益以及社会的尊重。目前我们联盟有一千多个网络分布在全国各地。
最后作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们最初的初心是希望通过生态农业改良农业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采取的方式是动员消费者参与,每5个消费者加入就能改良一亩土地,每1000个消费者加入就能振兴一个村庄,每个人的消费都是对我们想要的世界的投票。谢谢大家!
编辑: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