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玥飞:实现农村造血式扶贫需要搭建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
来源: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19-02-13 16:17:00

秦玥飞后台内文.jpg

秦玥飞在会上发言

以下内容来自黑土麦田联合发起人秦玥飞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2018年会上的演讲,未经本人审核。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到这里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几年在农村脱贫攻坚的探索。

我是2010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到湖南农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到现在已经七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走过哪些弯路,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的具体想法。

到村子去之后,当时我们觉得村子里的许多方面都要得到改善,所以我们做了各方面的工作,我在第一个村庄贺家山村服务了三年多,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比如修过水利,做过敬老院,修过路,做过路灯,给学校连接无线宽带互联网,老师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还试着推进农村校车安全,给当地孩子们提供校车方面的服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三年多过后,这个村庄变成贺家山社区,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村庄建设成一个社区,但问题是这种方法是输血的方法,不是最可持续改善农村面貌的方式,如果离开了这个村庄,输血式资源就不会再发生作用。有一个例子,我们当时开展信息化教学项目,村子里孩子的成绩可以提高三、五十分,后来发现他们虽然成绩提高了三、五十分,但是初中毕业之后还是要到建筑工地搬砖,这样的输血到底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我的第一个三年村官任期满了之后又到了白云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在这个村子里我们探索如何利用造血的方式,发展产业,我们在村子里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村民把山茶油产业做起来,不仅给村子里创造了财富,还自己赚到了钱,再去修路、买校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可以回到家门口陪着自己的孩子、父母,在家门口就有脱贫致富的机会。

这几年下来一个比较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年轻人到农村去一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要将农村可持续的改变,产生变化,必须得用造血的方法,而非输血的方法。中国的农村特别缺乏优秀人才,我们得搭建一套人才流动的机制,让真正优秀的人才愿意到农村去,做到优秀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所以我们发起了黑土麦田这个项目,接下来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黑土麦田在扶贫攻坚领域所做的探索。

发起黑土麦田是在2016年,当时也是想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引领优秀青年到中国农村服务,我们聚焦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因为我们觉得其他的输血式扶贫方式都不可持续,最重要的是要做产业扶贫,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希望广泛连接政社社企资源,输送年轻人服务农村,我们长期的愿景是希望成为中国优秀青年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引领中国青年积极投身公共事业,到国家和普通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

黑土麦田核心的资源是人,是优秀青年本身,以及他们下村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子带去的服务,这些服务就是产业机会的发掘和培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年黑土麦田选拔培训支持一批优秀青年到村子里,成为扶贫创客,组织村民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熟优质的以扶贫为目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升级为公司,优质的扶贫创客在两年半服务期满后可以升级成为乡村创业合伙人,这些优秀的青年有来自于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等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也有退伍返乡青年,也有打工返乡青年,还有留守在家里创业的青年,我们搭建的指示体系理念就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这些青年到村子里必须要有很好的薪资待遇,要有医保社保、免费体检,免费医疗接种,让他们有尊严的到村子里去,而不是做志愿服务。到村子里后我们要对接资源,要培训,让他们在村子里待得住,而且干得好,最后当他们在扶贫的地方干出成绩之后,应该有更好的出路,要让他们流得动,只有流得动才有更加优秀的人进来。

扶贫创客的成长路径,前四个月派他们进村入户调研,发掘产业机会,形成具体项目方案。之后这些扶贫创客带着贫困户做出来的产业项目对机构内部和第三方专家做路演,有潜力并且符合市场逻辑的项目将得到两年持续的资金投入和资源对接支持,他们拿到资金之后持续组织贫困户开展生产,两年过程中更优质和有复制空间的项目以后可以升级成为由当地贫困户或村民主导的公司,引入资本资源,这个时候我们派下去的扶贫创客也就跟公益组织解除了公益关系,成为项目合伙人。不同阶段离开的扶贫创客也会有不同的出路,比如说扶贫创客做完之后,有的人被优秀的投资机构招募了,有的被牛津大学录取了,成为罗德学者,今天我才得到消息,我们的一个扶贫创客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录取了,拿到国家奖学金,还有一位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他们的出路很好,很多元化,只有出路好,才能吸引他们的学弟学妹继续到村子里服务,才有优秀的人愿意到农村去,到农村去了,有好的支持,用符合商业逻辑、市场逻辑的方法带着村民、贫困户做产业扶贫,这个项目才能做得好,做得好,他们的出路才会好,才能良性循环,而不是一味讲求让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农村。

黑土麦田对乡村产业发掘、培育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认为农村是大有机会的,是未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出路,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向,农村问题的症结不在农村,而在于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因此解决方案也不在农村,而在于要将各种要素流、信息流、人流、注意力从城乡结构的更高维度向低维度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最能发挥作用的就是有城市体验和乡村情怀的优秀青年,也就是黑土麦田的扶贫创客。产业扶贫、产业振兴乡村的出路不在狭义的种养殖和生产,关键在于导入、关注、个性营销、体验创造、服务升级,辅助于新时代的硬件和互联网技术,基建和物联网红利,更高维度产业组织者的供应链带动和溢出。

具体来看,我们现在的探索有几块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块是特色手工艺品,比如扶贫创客在苗族的村子里带着留守的苗族妇女,把她们的苗绣技艺发掘出来,做成产业,接海外订单,一个月可以接10万元订单,3月份总理还买了她们的产品。这样的扶贫项目重点是文创营销,硬投入要求低,小规模也可以为贫困户盈利,可以复制到更多相似的地方,对农村妇女的妇权也会有很大帮助。

二是乡村贫困地区乡建文旅,我们在当地把苗族村寨改造成为旅游地点,让这些贫困户通过这些产业脱贫,这些扶贫项目的重点是在乡建过程中为村民提供附带公共服务设施、拓展访客住客的体验内容,构建访客反馈,用导流等方式提高在村子里的消费。

三是农产品加工,我们有从澳大利亚国际大学毕业回来的年轻人,他们带动村民把当地的玉米加装成包谷酸,这样的项目重点依然是品牌设计和宣传,让更多受众了解当地的特色产品,用互联网自组织发现有趣的客户,构建客户反馈,带动当地基础材料出厂供应。还有种植和养殖,我们有扶贫创客从美国留学回来,带着村民养鸡、养猪,这些项目都需要对接大企业的产业链,实现较稳定的订单量和保价,不谋求10-1000的扩张,但是做好0-1的事情就可以让当地自给自足达到脱贫目标。

黑土麦田扶贫创客们也客观意识到绝大多数贫困村不具备从10做到1000的潜力属性,这也不是中央要求的脱贫目标,黑土麦田大多数项目的定位都是寻找到当地可以承载的数十万本金投入、百万左右年营收,科技自给自足,持续的项目机会,从效率、规模逻辑返回到公平的逻辑,同时用青年创意、营销手段、硬软件技术加持,从更大更高维生产体系溢出来弥补效率和规模的不足。这就是我们在扶贫过程当中的探索,我们现在有接近60名非常优秀的扶贫创客在湘西自治州,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干得非常出色,我们最近也进行了项目改革,所有项目都要经过路演,不行的会被淘汰,行的创客会留下来,他们的项目会得到资金的投入,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最有限的公益资源迸发出最好的效果,为脱贫攻坚带去很好的支持。

这就是黑土麦田的尝试,非常感谢大家给我们这个机会到这里分享,请大家多关注黑土麦田,号召优秀的年轻人加入黑土麦田,到村子里开展产业扶贫。谢谢大家!

编辑: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