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生态:社会企业融资孵化与青年创想家人才培养
来源: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2019-02-14 10:36:00

      时间:2018年6月1日  13:30—16:00

      地点:福田香格里拉三楼宴会厅

      主持人:王则开


      嘉宾:

      刘英子:成美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曾亚琳:深圳市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

      罗文恩:深圳大学公益创新专才班主任

      宋厚亮:北京弘益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

      吕基成:新力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叶韵琦: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运营总监

      郭士玉:新华网公益频道主编

      张菊芳:社会企业学院院长

      房涛: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

      曹聪: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秘书长

      杨钦焕: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姜峰:福田区华悦公益金融中心

      张小燕:成美基金会

      张春丽: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

      陈昱筑:来自台湾台北

      陈炳炎:CM公益传播创始人

      冯晓:来自深圳一家公益机构

      刘天舒:社会企业学院

      张佳鑫: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

      黎宇琳:《公益资本论》创始人


      以下为分论坛内容实录:

      王则开:各位嘉宾好,论坛马上开始,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今天下午的设置。今天设置成这个圆桌是希望大家充分交流,这场论坛分了几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大家相互介绍认识,因为很多时候大家参加论坛像看了一个话剧一样,台上的嘉宾表演五分钟就撤退了,没有充分交流。这次邀请的是跨界嘉宾,希望大家共同头脑风暴,产生智慧,所以第一个环节是互相认识。第二个环节,请各位专家基于今天要讨论的议题,他们过去几天一直到昨天晚上半夜还在更新PPT,我们发现很多活动嘉宾的PPT,与过去三四年一个样,到各个地方讲的也一个样,甚至都在做广告。这次我们跟嘉宾充分沟通之后,我们主题分享要讲干货,讲的都是最新的行业趋势,最新供我们参考的。第三个是主题讨论,在议程中有几个问题,没有说嘉宾和主持人商量好给哪个嘉宾问什么问题,提前准备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所有的观众也可以参与进来,就核心讨论三到四个问题,这三到四个问题希望所有嘉宾的发言是新的,讲过的不用再讲,就做补充。我们经过了主题分享和讨论之后,大家还有更多的干货没有讲出来的,觉得希望加入到最后共识文件的,大家都可以来分享,可以把感悟感想提炼升华。现在就正式开始,首先邀请这次论坛的主办方成美慈善基金会的刘英子女士来致开幕词。


       刘英子:非常感谢则开,成美基金会也很幸运有这样的好伙伴。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跟大家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2018年会上相聚,感谢各位的嘉宾的关注和支持,欢迎你们!


      今天分论坛的主题是社会企业融资孵化与青年创想家人才培养,我们都非常认同,无论是社会企业也好,影响力投资也罢,越是在非常需要社会创新的领域,越需要富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力量参与。在过去的实践中,早已经证明了青年人是解决社会问题不可获缺的重要群体,比如中国青年创想计划,14年选拔出来的创想家刘英(音),他创立的成都两翼公司为核心,用创新的商业模式为中国的养老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不仅受到了相关政府、行业专家、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在上个月刚刚获得了千万级的社会资本天使投资,此处应有掌声。


      15年我们青创项目的创想家苏建成(音),他创新性的利用蚯蚓来改良上千平方米由于海水倒挂而盐碱化的农田。还有今天在座的CM传播的陈炳炎等等,中国青年创想计划截至至2017年已经选拔了210名的青年创想家,并且资助了十名创想大使前往全球顶尖的社会创新组织实习,数十名的青年创想家开展了国际与社会创新交流。成美也相信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每成长一步,离中国公益发展和社会创新就会更近一步。中国青年创想计划,愿意继续支持和扶持具有公益梦想和社会创新精神的年轻人,通过创想学院的专业培训,对这些青年创想家们发起的公益计划和社会企业提供能力建设和天使支持。在培养青年人才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的培训还是机构的运营,都绕不开资本的支持,社会企业的融资孵化和影响力投资。昨天在主论坛和上午的分论坛大家都讨论了很多,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案例分享。到底青年人更关心哪些社区发展的领域和项目?哪些融资孵化的核心支持是最有效的?如何进一步推动跨界合作,提升社会企业融资孵化的效率。说实话,我非常期待今天的圆桌讨论,期待各位嘉宾能够充分的交流,碰撞思想,带给我们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最后感谢各位前来的嘉宾,预祝本次论坛圆满,谢谢大家。


      王则开:谢谢刘秘书长,这次论坛之前已经发给各位嘉宾的详细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做介绍,邀请的机构都是在社创领域,在人才支持以及社企融资方面前沿机构,希望大家之间有相互交流,我在这里排名不分先后,依次介绍一下各自机构的工作,我们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核心的讲本机构和人才支持以及跟社企融资相关的工作。曾亚琳女士是深圳市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


曾亚琳: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深圳市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是2012年,由腾讯、万科、招商局等几家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有助于推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创新的NGO,这是我们的发起背景。我们的主营业务是三大板块,第一个是企业社会责任,第二是企业咨询,第三是公益金融和影响力投资。今天最关键的是我们在公益金融和投资板块,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关于教育的项目,从前年开始在深圳、上海等地方都在开展。第二个项目是公益计划,是跟中国青年创想计划差不多时间起步,12年到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五期了,今年是针对科技类的社会企业的培养,整合了政策、融资、产业链、市场等等这些资源,对科技类企业行支持。所以今天社企联盟的环节中,大概有将近50个优秀的社会企业项目路演,这是和设计联盟共同举办的,我想跟社企跨界孵化,我们中心这两个项目是比较吻合的,也期待接下来跟大家做深度交流。


罗文恩: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大学公益创新专才班主任罗文恩,我们人才班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从深圳大学当中有120个学生进入我们的体系,今天的话题跟我们是高度相关的,我们已经在尝试培养公益创客和公益人才。


       宋厚亮: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北京弘益文化有限公司,我是创始人,我们做的是公益书本,包括社会企业投资影响力我们也会陆续推出,我们也一直做新媒体,一直在推动创新人才的传播,另外跟今天相关的融资这一块,去年创办的时候获得了中国一个著名的投资家李小波先生的融资,今年刚刚进行完第二轮融资,第三波的融资在一个月之前已经融到,所以在影响力投资上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后面会跟大家继续分享。


      吕基成:大家好我叫吕基成,来自新力公益基金会,是由一家地产公司发起的,我们是比较年轻的,是今年1月份成立的,我们的项目主要是有四大板块,是紧急救灾、儿童福利、边缘救助、边缘促进,现在在全国12个项目,很高兴来这里跟大家学习交流,也非常荣幸能受邀参加今天的活动。


       叶韵琦: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我们基金会只关注一个群体就是青年人,我们定义的是18到45岁的群体,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情,就是帮助这个群体进行创新创业,我们基金会是在去年才成立的,也是一个比较新的机构,在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先生的推动下,他捐赠三个亿作为这个机构的启动基金,我也希望找到一批很好的创业者来支持你们创业发展。


      郭士玉:大家好,我叫郭士玉,我是新华网公益频道的主编,社会企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报道领域,所以主要是过来跟大家学习的。


      张菊芳:大家好我叫张菊芳,我是社会企业学院的院长。


      刘英子:大家好,我是来自成美慈善基金会的刘英子,成美基金会是10年创立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是成为全国第一家5A级基金会,主要专注于教育医疗和青年创新基金会,也是社企论坛发起人之一,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讨论。


       房涛:大家好我是深圳市慈善会的房涛,我们是目前深圳最大规模的慈善组织,我们关注的是金融帮扶、城市发展和优质教育以及健康,有关这些板块跟您的业务和项目有关的,想落地深圳的话,我们愿意做落地的帮助。


      曹聪: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我们这个基金会主要是为所有希望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为大家提供这么一个支持和平台的组织,谢谢。


      杨钦焕:大家好我是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我叫杨钦焕,深圳市社基会是1992年成立的,深圳一个比较老的基金会了,这几年也有新的发展,去年评为广东省5A级基金会,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公益创投和慈善信托的方式去支持一些社会创新的行动,已经连续六七年在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最近两三年也一直跟一些青年创想家有合作,今年第七届也希望能跟大家合作,大家可以参与进来。


      姜峰:大家好我是姜峰,来自福田区华悦公益金融中心,我们中心主要做几件事,第一是构建国内外公益金融生态圈,助力福田区打造社会投资高地,并且促进产业落地,感谢主办方。


      张小燕:大家好我来自成美基金会的张小燕,我们的中国青年创海计划是由我负责,我们会去发现和选拔具有公益梦想和社会创新的年轻人,通过创想学院的培训,给予他们能力建设和天使支持。


       张春丽:大家好,我是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副秘书长张春丽,今天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在2012年正式注册的组织,截至目前我们有深圳的一些比较活跃的公益组织200家会员,欢迎大家过来指导工作。


       陈昱筑:我是来自台湾台北的陈昱筑,在台北我们做的是社会公益和青年孵化,培育青年成为公益组织,另外一个是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培训计划,很高兴认识大家。


       陈炳炎:大家好,我是来自CM公益传播的陈炳炎,CM公益传播创造传播的更多可能,同时也在探索和实践以公益传播的方式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公益传播的研究,通过输出文章、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来探讨如何做好公益传播,我们去开发课程,来培育公益传播人才。我们为一些公益组织、基金会还有企业来提供公益传播的解决方案,目前服务的多家客户包括壹基金,跟腾讯也合作过,现在还服务很多家。

       冯晓: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的一家公益机构,我叫冯晓,我们把自己定义成为一家支持型的社会创新机构,我们关注的领域和方向是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和青年发展,这几年我们在社会创新领域做了很多尝试,试图通过创新手段去链接一些还未被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希望通过改变表达方式和态度去推动更多的青年人或者说跨界人才参与到社会公益领域里来,刚刚有一个新的项目产生叫爱的播放公益地图,这是在为增加公益慈善人才的行业认知以及推动招聘的角度来提供一些探索和支持。


       刘天舒:大家好我叫刘天舒,来自社会企业学院,我们是和英国社企学院合作,今年刚落地,我这次来也是跟大家做交流和学习,谢谢老师。


       张佳鑫:大家好我叫张佳鑫,来自北京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所以我们的使命是连接夕阳与青年,在今年在全国16个城市,在80多所高校,教授他们如何更好创新性的对老服务,对老龄端我们是用科技的产品帮助他们融入信息化社会,包括老龄教育,包括大数据分析,是我们的主要内容,今天也是向各位老师来学习。


       黎宇琳:大家好,我叫黎宇琳,主要做行业的深度报道,也会跟一些公益机构合作,去生产一些专业的行业内容产品,我们还关注这个行业的趋势,所以我是过来了解大家在谈论什么的,这对我们描述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帮助,谢谢大家。


      王则开:谢谢,讨论前我们有两个主题分享,第一个请张老师来讲全球的社企生态,第二位是请黄院长讲深圳的实践,先有请张老师,张老师精心准备了PPT,反复修改好几次。


      张菊芳:谢谢大会组委会的邀请,我们是社会企业学院的。今天跟大家分享两块内容,一个是社会企业的生态状态,另外讲教育生态。


      21世纪一旦谈到行业发展,学习是永远的话题,所以Alvin Toffler的说法是对我们所有人当头棒喝的一种提醒,不是拥有了什么学位就拥有了对这个社会发展的权力,学习是永远的。在生态里面,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机构从不同的角度要联合起来,大家要共同去改变社区里面临的问题,这是根本的。社会企业家要引领变革,经济效益与社区利益要有效融合,就跟我们今天讲的不忘初心,也有专家提到它的平衡或者说哪个多哪个少,但是这个要看你拿什么东西保持平衡,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行业里,产品的特征不一样,或者推行的价值不一样,有效的状态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


      定位是支持人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当我们讲学习,当我们讲成长,当我们讲行业发展的时候,其实只要每个人成为最好的那个人的时候,你所服务的那个行业就会成为最好,这就是社会的积极力量。


      在社会企业整个生态里面,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只拿一个例子来讲,英国的数据和苏格兰的数据,因为全国的数据是完整的,能够给大家一个完整的图解。苏格兰的社会企业有5600家,34%分布在农村,64%由女性主导,劳动力就业人口中有5%里面都在社会企业就业,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到规模从过去20年由零开始,由政府设立一些资本,开始大资本运作到现在,发展速度每年会递增200家。社会企业在英国,有7万家社会企业,在全社会当中占5%,是整个社会GDP的3%,工作人员在社会劳动力中占了6%,所以苏格兰和英国社会企业里面的就业人数是5-6%。


      我们在苏格兰英国的同行做得非常好的就是用数据来做行业分析,分行业类别的统计,有6500家的社会企业,我们看得见不同的行业领域里面,从儿童教育、食品安全、健康等等,在不同的领域里占到的领域是清清楚楚可以统计出来的。当我们谈到社会企业的时候,肯定会谈到社会交易,社会交易这个词对我们来讲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是一种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商业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蓝色的箭头,在起步阶段还有在扩张阶段,可以看得出来每一年度能够在社会企业领域,能够做社会交易的这部分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甚至是逐年增加。但是我们看最后一个,刚开始起步是赔本的,到了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只占了3%,到了第三阶段占了10%,最后一行可以看出所有的领域里头的总的交易总额的数据在前期阶段只有3%,一旦成熟以后就会突然之间增长89%,主要收入来源都会变成在社会交易当中,这个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就知道这个数据背后要解读的故事是什么,在你前期发展的时候,商业模型不一定是有效的,产品不一定是完全对应了市场需要,并且你的销售团队可能建设不起来,有可能合作方技术能力不足等等,所以你一直原地踏步,只是很微弱的增长,一旦所有碰到的问题解决掉的时候,你就会变成非常良性的企业,所以做社会企业的要非常清楚,不是一开始建立了,第一阶段就突然特别成功,你的服务对象就完全全额全力购买你的服务,要有这种心理上的准备。


     当你的理事会成员有七个人的时候,当你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叫信托人构成的监管机构,在你的机构当中有七个人的时候,你的治理是最有效的。第二,96%的机构里,有三个是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员,为什么?因为社会企业常常瞄准一个企业的机会就快速干了,但是干的过程中经常是家庭成员一起参与了这个理事会,当七个人里有三个以上的人都是亲属关系的时候,你的治理作用是会被削弱的。另外是在统计结果里,70%里面领袖是谁,有效的领袖就是社区里面的人,一定是了解当地的文化,当地的需要,当地的人文情怀。


    这个数据也是从全国的苏格兰统计大家的需求,已经有20年历史了,怎么去测量你的社会影响力的效果,怎么能够找到这些新的发展机会,怎么能够跟其他机构产生有效合作,尽管有了几十年历史,仍然有非常强烈的需要,所以这里有差不多20多样的需要。


      在苏格兰社会企业尽管是英国在全球社会企业推动方面推得最早,但是政策上仍然需要探索和研究,包括社会企业的发展战略、资本、资金的运作、监管、标准,还有义务和规则等等,因为在WTO或者全球贸易总协之下有各种各样的产品要求,是不是要完全符合全球的战略和框架,这都是一直在探索当中的。而且这里出版了很多的资料,有老人,有儿童的,非常多。


      这个生态体系里头我们总结了一下,苏格兰社会企业生态体系里头首先因为法制非常严谨的国家,就一直会谈到最先要去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合法的要求,对于社会企业这样一个新概念新事物出现的时候,立法研究就是生态里最重要的一环。第二是领导力和发展,还有商业支持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如何支持社会企业家持续学习和成长,昨天有一个朋友,我特别感谢这个朋友说真心话,之前一起学习如何做社会企业的,几年下来只有10%的人还在社会企业里头,我昨天连夜就跟苏格兰的朋友对接了信息,在其他国家是不是这样,很相似,并不是说你参加了学习类就成为了社会企业家,你的持续学习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有社会企业体系的,一定要在生态系统里发挥作用。包括机构的发展,今天上午谈到的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你的模型,你的产品品牌化包装,都需要一系列的机构来支持。


      在英国,生态系统里有各种类别的机构,比如像FISRTROPR,就是在你刚刚起步的时候对你进行支持,还有做一些监管的,还有做一些network的,还有专门做奖励优秀企业家持续发展的。


      社会企业有一个三重底线,人、利益、环境,社会企业的方法里特别关键的是要超越资源,你不仅仅拿到钱,你要看你的模式是什么,你的价值都要跟市场对接。联合国的17个目标里在英国里都有社会企业家在发挥作用,社会企业要想成功,驱动力和制约因素都有,这是从十多个国家研究出来的成果。比如说领导力、文化构建、规避风险等。社会企业的教育格局里头,在英国是社区层面有教育,第二是在学校里头,小学中学的都有,还有国际合作,也就是三个层面都在发挥作用,如果缺了其中一块,对社会企业这样一个新型模式发展还是有制约的。这是在社区层面做技能的教育,这是儿童教育的。怎么能够让这些人成就他的社会企业的梦想?首先三个东西,一个是社会投资,除了拥有企业家精神之外,还要有社会投资战略伙伴,并且跟你的同行一定要去合作。


      社会企业学院全球分布,现在在15个国家都有侧重的项目,通过第三方机构对社会企业学院,在全球这15个国家都做了评估,99%的学院给辅导员打分是非常好,他们带来的改变是多少,40%的人认为有改变,72%的认为对机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能够带来的改变的维度,有包括领导能力、社企影响力等等。对于社会企业来讲,如果要总结的话,不仅仅是教育,而是这里从业的人员都需要帮他做提高。在中国希望大家一起来开拓,一起往下走,我们会侧重在培训类、评估顾问类、研究倡导类,这些课程系统在网站上都有。


      但是有一点,企业家可能刚开始不懂什么叫企业家精神,但是只要持续学习就一定会成为最成功的企业家,谢谢大家。


      王则开:谢谢,一个PPT很重要,张老师还有很多干货分享,可以继续跟进。有请第二位主题分享嘉宾,在深圳非常资深的推动影响力投资,社企孵化的深圳慈善会的房涛秘书长。


       房涛: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我讲三个观点。

       第一,因为有很多的社企峰会、社创同盟、社会企业评比认证等等,之间的差异是什么?我们终极服务的社会企业自身怎么办?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我们现在做影响力投资,最关键的是结果买单,这么多的赛事、评比认证之后,谁对结果负责任?这是我要提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我们发现很多好的项目,包括今天上午的评比,有很多人去拍,你出让10%,我非常乐意进入,这些项目的属性是什么?能够发现和创造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实际上是一个垂直细分的,在垂直细分里面,把场景的能够逐步满足以后,实现跟全品牌连接,实现它的商业价值。所以有可能是政府买单,但是如果规模化的话,一定要商业认可,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我们讲完了共享和提出为什么之后,我再讲一个区域的,这就是今年腾讯要玩的重点区域板块,之前玩的是大品牌,今年要玩区域。深圳视角怎么看战略资产和影响力投资,我大概从这几个板块讲一下。区域也是自己比较熟悉什么东西,公益市场应该讲究细分,各自做自己最精专的,然后跟其他企业合作就可以了。


       讲一下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捐赠了30多个亿,从08年开始做大慈善概念,当时慈善法调研了几次我都是反对的,现在已经227支冠名基金了,现在这个资金也非常好,跟健康、教育有关系的板块各占到30%,所以非常需要做这两个板块的慈善服务。


    这是我们的冠名基金,比如一桌子吃饭十个企业负责人,我在场吃饭的话,半个小时大概能评估出来谁会捐,谁不会捐,谁大概捐多少钱,一餐饭下来,让两个工作人员跟进就可以了,慈善到这个状况,只要你挖掘清楚需求就可以了。


    2008年我们做冠名基金,以前我们认为我们是人,所以推给任何人说你要买人保的产品,实际不是这个市场,你要站在捐助人的角度,他的老婆应该买平保的,他的父亲应该买什么保的,你应该这么给他配,这是捐款人服务。然后我们的慈善顾问完全是站在捐赠角度,我希望站在你的角度,为什么来参加这个会?为什么要听我的发言?能跟我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所以这是在美国做得比较好的慈善咨询,这是我们做的慈善咨询顾问,我们现在签了建行,招行等等,建行发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特别好玩,把他精准帮扶的80万倒贴给产品,所以这个差别有5.7的年收,发到线上一下就抢光了。


       这是我们做的公益金融和影响力债券,这是和建行做的对全深圳社会组织提供的免息担保,这是我们跟福田区政府刚刚组的青年交友社会影响力,虽然影响力还不够大,但是是全期权,这个项目实施完了以后,中间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财政给你买单。


      我们还做了社企服务化的另外个板块,这是我们之前做的星火计划,目前有了很好的前端,今年做的科技社企,这次也感谢主办方社企联盟分会,我们做了科技类的孵化怎么做,把所有政府的资源匹配起来了,还有企业这一块的,中科院的,还有互联网协会,还有机械行业协会,还有华强创客中心,还有深圳走出去一带一路等等很多政策,我们把企业这一块也做了一个框,金融板块又做了一个框。实际上今天的主题叫社企的融资孵化,融资就包括了短融,权益,服务,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就是这几个变异,这几个里面我们怎么把社会属性或者社会价值,用影响力评估的方式做出效果,我们希望在深圳,在这个细分板块能做一些服务,在座以后有这方面的可以跟我们联系,谢谢。


王则开:谢谢房涛,时间把握得刚刚好。前面有两个干货的主题分享,有了这些背景的支持之后,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嘉宾在做影响力投资,第一个讨论的问题,公益与社会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企融资孵化中提供的哪一个有效,我们先听听创业者,他们觉得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支持,包括自己在创业过程中,觉得给他什么样的支持是最关键的。


      张佳鑫:我是来自于北京的驻老服务组织,后来从志愿组织变成了一个社会组织,现在又成为了公益创业组织,向社会企业进一步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最早我们想做驻老志愿服务,但是需要费用,没有费用的时候,我们采用曲线救国,我们变成一个社会组织之后,每年有25万的经费投入到全国的志愿服务中来,虽然这个费用不是从创业来,但是也是一种模式,是从政府买单的角度,给政府创造价值的角度来实现公益梦想。再到后来我们发现要做社会企业,需要有硬科技,有真正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这时候加入了高校,有自己的孵化产地,开发了自己的系统,还有远程教育课程,逐步的往这个方向走,所以从亲身经历理解,因为我11年参加过一些培训,对社会企业了解得蛮早,但是真正让我实践的话,最需要的是科技方面的支持,产品方面的打磨,还有需要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引导,我们也不愿意非得注册一个社会组织,但是在北京购买服务也只能支持这类组织,所以还有一定壁垒。还有整个团队上还要界定什么是社会创新领域的人才,因为没有这样一个专业,它的过程是来自于哪个行业的,一个公益商业组织需要哪些商业背景的具有商业创新的人才,我们的组织里有,他们更倾向于大学生的学生干部,还有硬科技的知识背景,能够有创造力的青年,我怎么找到他们,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冯晓:我进入社会企业领域有挺长时间了,在这几个领域里面,这几年来我们也是在找自己的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较早时期是我们有一个咨询职能,在为其他非盈利组织以及其他基金会的企业,为他们提供咨询策划、品牌传播等等,这是作为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我看来,社会创新或者社会企业里面,我们需要的一个是核心的领导人,这个人很重要,他对于项目的判断都非常重要。第二是要寻找资源,也就是跨界合作的合作伙伴选择非常重要,社会问题很多,我们如何敏锐的观察到这些点,这个事情是我们可以去做到的,我觉得要找到相应的资源去实现想要解决的目标。这两个点在我看来是比较重要的。


陈炳炎:我们CM公益传播一开始是工商注册,在投资里属于非常稳健的,对于我们来说,因为我们从去年2月份到现在有十来个人,没有拿过任何投资,从14年开始有给过2.6万的支持,除此之外都是靠我们自己自负盈亏,我们就靠接案子来解决这些硬性成本,一年也有一两百万,对我们来说人非常重要,不管是做传播的人才培育的课程开发,还是做公益传播的研究,还是做方案的设计,其实人都非常重要。如果现在有一笔投资进来的话,我们可以找更优秀的人,可以找更优秀的创意总监,找更优秀的研究人员。


第二,我们觉得这种圈子客户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是靠客户在支撑我们活下去,所以客户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给我们一笔钱还不如把案子委托给我们来做,但是我们也是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跟我们合作的客户其实很多人还是挺满意的,对我们的作品、方案都觉得非常不错,也做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出来。


第三,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我们是工商注册,但是做了很多公益项目,比如市有个项目是招募同一个城市的大学生,培训之后输送给当地的企业,这完全是公益性的,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是在做影响力,这个项目很难找到资助,如果靠我们一家创业公司来做的话,投入蛮大的,因为在好几个城市在做。包括公众号的网站经常输出很多文章,我们要招募主编,一年也要十来万的支出,这都是靠我们拿自己的利润来支持,所以理念也是很大的因素。


      王则开:陈先生是专门从台湾过来,多给一分钟,我知道您这边是全球知名的社企孵化器,可以讲讲你们在台湾的公益创业者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核心支持。


      陈昱筑:谢谢,我们现在在台湾做的公益孵化,因为很多年轻人很有心想出来改变社会,但是在人力财力上有很多缺乏,尤其是社会性质的人在财务上的知识还有资讯非常缺乏,但是如果他们出来要成为一个社会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这个事情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孵化过程中,对这方面的培训非常多。再来还有要去了解政府的政策这件事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时候很多政府真的是可以搭上顺风车,拿到很多补贴,这些补贴对非盈利性组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方向。第三,有时候是市场上的实验,因为我觉得在大陆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在市场上试你的产品和服务,可是在台湾一推到市场上,并没有任何的商业目的性,无法存活,所以我看到台湾在这一块需要被帮助的地方。


      王则开:我发现特别有意思,因为我们在准备之前,找了几个商业创业者,刚刚融了A轮B轮的,我就问他,创业之前需要什么,他们基本就讲一件事,我们谈投资机构就是钱,其他的我们融了几轮,之前讲得再好到后来都没用,我们只看这个。所以我听完大家讲的很大有十几个名词,有政府的政策、资源、人、产品、客户等等,前面的几位都是社会创业者,在创业当中需要很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拿一个金蛋子上台,太多就沉了,所以从基金会和孵化机构来讲,可能只是一两项核心支持,支持太多可能也不是很擅长的,所以从下面的嘉宾中,我们还是不能跑题,在公益和社会创新人才孵化支持过程中,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核心支持最有效?刚才已经强调过,你可以就某一点来阐述或者说你觉得觉得这点是最关键的,如果我给足支持,就可以起来。我们先从姜秘书长这边开始。


      姜峰:据我的观察,社会企业还是属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而且在跨界交流合作上有一些不足,缺少平台性的联系,所以我觉得跨界是一个重点。再就是因为跨境的时候,彼此增加了一些互动,公益是一个圈,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小众群体,虽然说有一些企业家对市场有一些预判,已经提前部署,但是现在还是属于小众,相对来说有一些封闭,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平台性的倡导,所以我觉得平台是很重要的。


    社会企业创业一定是一个耐心资本,而不是说商业融资这么很直接的见效果,耐心资本在国外也逐渐的进入中国来,一个是确实能帮助到一些人,另外一个是长期看好。我就分享这些观念,接下来大家继续讨论。


      杨钦焕:非常荣幸,我也是刚才想到几个点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讨论社会企业的融资孵化以及青年创想人才培养,核心支持是什么?我觉得一个很背景的支持应该是任何一个行业的成熟,其实都是有背后的支持体系作为支撑的,就好像想发展芯片不能只围绕芯片走,要做整个支持体系才能跟上。所以在谈支持元素的时候,不能就社会企业谈社会企业,而是要看它背后的支持体系是否成熟,甚至我认为现在社会企业的发展已经超出了知识体系的发展,知识体系比社会企业还要落后的东西,所以在社会企业的知识体系里,是发展很核心的要件。目前我们看到的对社会企业支持里面的知识平台,比如像这些论坛或者传说中影响力投资的机构,都处在挺初步的阶段,有些机构会泛泛的提,但是不知道是哪个阶段的,就好象商业的投资有天使轮,有proA轮,ABC轮等等很精细,但是我们这个领域没有太多的讲分工,大家泛泛地说我们是做社会企业的,或者知道分工的,知道某一个点,但是又不知道跟其他点怎么衔接。就好像我们的创业大赛,可能会给一些社会企业十万八万的支持,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可能对一些社会创新的项目,在成长期,可能在发展半年到两年之间的周期非常关键,这时候是他生存很难的时候,我可以在这个时候给他十到二十万的支持,帮他成长一下,这个很核心。但是我根本不知道支持了之后,两年之后谁能够接手,有更好的知识体系来共建,所以很需要的是我们这样平台性的机构也要更多探讨,平台的成长,平台自己专业的优势特长,聚焦点在哪里,形成分工体系,这是需要大家深度思考的话题。


      曹聪:社会企业可能跟之前像一些社会型企业跟海外进行合作,跟政府这边也有做过引导,具体的意见没有太多,但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特别是在一带一路上发动我们中国的NGO在社会,在世界参与全球治理中有很多问题,它其实是可以通过社会企业来解决问题,但是目前来说,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因为是一个缺乏专业支持体系的平台,最终它的社会企业的核心,解决了什么问题,因为社会企业解决的问题是政府没有办法做的,这个东西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是通过政府还是通过公众的意见形成的系统引导,形成的具体意见,才可以从谈的细分市场中的问题去解决,我相信可能在一些引进外部资源方会慢慢做好,这是我们实践中,虽然我们不是社会企业,但是我们跟社会企业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能是大的引导和认同问题。


      张菊芳:有一个观点想分享,在中国因为社会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苏格兰有一个社会企业的定义,政府也仍然没有明确定义,大英国政府也没有,但是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是什么呢?分红净利润当中,用于分红的比例在34%以下是大家普遍能接受领取的。第二,你一定得有收费的部分,因为刚才提到一个交易,其实在社会企业和公益机构界定,大家都说公益是烧钱,从来没有收费这一块,对社会企业来讲,收费至少占到25%以上才算社会企业。第三,你的公益部分,在你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当中,是为了获取利润投入的时间多,还是你为了追求社会效益而投入的时间多,这个取决于你的资金来源,因为社会企业不完全只是收费一个方面,仍然还得靠捐赠,仍然可以有捐赠,仍然可以有政府的资金,仍然可以有合作投资,仍然可以有股权债权的发行。因为15个国家的研究成果出来都没有明确划定,但是成功的社会企业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清晰,就是34%,第二个是25%以上,第三个是投入时间比例,员工的时间比例、投入的比例,大家就可以尽可能的去发展拓展和创新。


      郭士玉:刚才提到养老遇到的困难,我提一个例子,在2015年的时候,南都基金会还有壹基金等等16家机构做了中国好公益平台,这个平台的运营机制是有一批比较优秀的公益项目,可以通过申请到我这个平台上来,我搭起平台之后去各地做路演和活动,当地的具有执行力的社会组织,如果你对哪个项目感兴趣,就可以直接跟这个项目做对接。这样对于这些项目本身来说,他们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地方,对于地方的社会组织来说,又得到了一些好的项目,这相当于是一个共赢的平台。如果我们在社会企业行业里,能有这样一批有责任心的机构去做这样的平台,把一些有吸引力,通过准入机制笼络的一批社会企业在平台上做展示,让一些有意愿投入或者有意愿去承接合作的机构,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做一些对接,这样或许能解决刚才说的那些问题。


      叶韵琦:我分享一下我们基金会的做法,我们发现推动公益项目商业化转型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基金会是从商业里面找一批企业家,把这种公益思维植入他们的企业当中,让他们可以做一些商业上的改变,所以我觉得如果有社会创业者的话,希望你们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你们是社会企业家什么的,你们的本质就是企业家,你们做的就是要做一个企业,所以做企业是需要有狼性的,什么样的方法最好,就是把你放到这个市场里去打磨奋斗,这才是最好的培养企业家的路径。美的创始人当时也是五千块起家做起来的,就是凭着这种狼性企业家精神才走到了现在。


      罗文恩:刚才大家讨论创想家的时候,好像都归为了一类,但是我觉得创想家有两类,一类是准创想家,就是他准备迈入公益这个领域,比如说稍微对公益感兴趣的。另外一类才是两只脚都迈进门槛的,比如开始有落地项目的,所以对这两类人,我们的策略是不一样的,像深圳大学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准创想家的培养,对于这类大学生,对公益感兴趣又不了解,很迷盲,我们的建议是,最重要的不是靠课本或者PPT给他讲公益创业故事,而是更多的接触点,更多的渠道跟这个行业接触,所以通过各种办法去给予他们很多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真的去尝试,他们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通过这样的筛选,才可能让青年创想家冒出来。


黎宇琳:基于我对业界的报导,社会企业这个事情我也跟了好多年,这个行业争论多于实践,好的项目出来不多,但是观点很多,这是我们一贯知道的,刚才有老师讲了社会企业的定义,过去两年我们也在普及,后来就放弃了,因为社会企业的定义在中国是不可能被得到公认的,因为不同的利益方会希望有自己的方法,我们会觉得这样的方式也并不是很有利于社会企业发展。社会企业理论四年了,关键是什么?社会企业这个标签很重要,还是背后的理念很重要,我们是不是为了社会企业而做社会企业,有时候回到项目的本身,无论是盈利机构还是非盈利机构,还是分红规则设计,重点难道不是你的产品和服务吗?你把服务和产品投放到市场里面,市场包括这些非盈利采购,比如说这个机构是做某个公益项目的,政府就会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来为你买单,或者基金会以资助的方式为你买单,其实还是为你的产品和服务买单。你的产品放到这个市场上,让消费者买单也是一种方式。其实如果在这个观点上去考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只要你的产品跟服务做得好,无论你是做盈利路线还是非盈利路线,总是会有很多的资金来支持的。


如果跳出来看,从一个面上看如何去帮助这些可能还在各个维度摸爬滚打的创业者,无非就是两样,第一是给予他们支持,而且这种支持最好是资金上的支持。因为各个行当很不一样,你也不知道他需要支持什么,钱肯定是需要的,没有多,少也行。另外我们可以帮他们做传播,因为我们会知道在大浪淘沙当中,只有几个项目可以脱颖而出,其他人失败了也不要紧,只要告诉他们谁成功了,把这种模式和经验提炼的话,他们就会在成功者身上学习。只要有一两个成功了,就会带动很多人成功,所以我们要在他关键的时间点给予他继续尝试的机会。第二,给真正被市场验证的人给予传播,不要去救那些认证不出来,也拿不到救助的,还要让他们上各种学校,这种父母养小孩的思路可能是不对的。


王则开:讲得非常好,我简单总结一下,听了大家讲了很多,我觉得核心两点,包括我自己的切身感受,第一类支持的是钱能解决的事,就是给钱给资金的,包括刚才提到的人、资源等等,这些都是资金可以解决的。第二种是说钱解决不了的事,总共两类,我很有感触的是组委会给我配的室友,十年前是我室友,现在还是,两年前他做教育事业,今年第一单教育界的proA轮,2500万。第一次是融资900万,我就问他这个钱怎么来,他说,我觉得对方是土豪,有这个钱,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觉得我需要这个钱才能干起这个事,所以我当时报得还比较高,对方就砍价,对方后来说我只能给你900万。如果你报一个高价,对方连砍价都不敢砍,所以他不一定是关心你的,他一年现在营收四千万,而且很多商业资本有退出机制,影响力的资本是一个耐心资本,可能怎么样退出,怎么样有这样的机制,这个钱以后能回来,这时候才能给更多的钱,整个社会需要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社会企业,核心企业的收入做上去,让这些投资机构看到希望。


我们经常说好像我这个增长10%,20%,跟GDP比已经很多了,我这几天见了很多深圳的创业顾问,基本上5到10倍是算少的,他们希望更多,所以我觉得社会创业者,是不是可以更雄心壮志一点,我们去想一想模式,怎么样给未来不管是投资方还是资助方,让他们看到你这笔钱投进去回报很高的。还有一个不是钱的问题,是有愿景和使命,就跟我讲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怎么跟员工讲愿景和使命,给员工带来两点,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在做伟大的事情,让每个人发现更好的自己等等。第二,我要给他看到实际的东西,就是你在我这做,你负责的这部分估值比你自己干更大更高,所以未来的回报也会更多。所以我们谈核心的支持,可能就是两个方面,可能这也是刚才探讨完之后,结合大家的智慧总结的,一个是我们想想哪些是资金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把盘子做大,有更多的一轮一轮的相互支持,这方面就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第二是哪些事情是资金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需要沟通努力的,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我们会把大家的观点都记录下来,回头会整理,稍候再把会议纪要整理出来的成果发给大家。


      第二个主要讨论的议题,既然咱们的情况是这样,如果说下一步要去推进这些跨界合作,我们在座的这些机构可以互相之间做什么?在新一轮讨论之前给大家一张图,这是我们的项目定位,当然这已经是几年前了,现在有很多更棒的机构加入了这个领域,我们当时分成了几段,这个跟杨秘书长讲的很像,在商业领域有天使、proA轮、B轮,而我们还在孕育过程中有很大机会,我们大概分成三个,第一类是大学生阶段,他们想体验一把,他有公益的热情,可能是暑假两个月去做个支教,或者是搞一个小的项目,他可能需要资金就是几千块钱,你给多了也花不出去。第二个阶段,因为现在有一大批的年轻人会毕业了之后想社会创业,以前大学生志愿者不需要人力资金,这时候他需要天使介绍人支持,我们现在也在尝试这个方向。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涌入进来,而且A机构说我投三千万选中国最好的创业者,B机构说我投五千万做一个资金池,我一直在想,既然十几家机构聚在这里,能不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点建议,也给行业发出倡议,大家的资金怎么样更好的使用,相互之间怎么样更好的合作,我们能从这个论坛上切实能够做点事,能够不让资源浪费,这是我们第二个想核心讨论的议题。在推动人才孵化、社企融资上,能够共同的推动这种合作,从自身角度出发能做成事,大家可以谈观点,也可以直接提,这个项目我愿意开放,我愿意链接,我愿意形成合力,从黎宇琳开始讲,因为媒体人是不需要反应的时间的,我们面对未来有很多跨界合作的潜力,从我们自身出发,怎么能够推动这种在人才上的合作?可以谈观点也可以提具体想法。


      黎宇琳:其实跨界合作最主要的基础是信息流动是否顺畅,当然支持是很重要的一点,还有重要的一点,因为隔行如隔山,目前政策又处于快速变动的时候,资本的介入在我看来,介入一到三年之间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我的了解是,创业者对环境的了解并不够充分,而且也在做好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上,所以跨界信息的流通,包括有些团队可以把政策的环境和投资环境做梳理,媒体可以做好媒体的工作,把一些好的被验证过不错的案例,来多告诉大家,这个行业除了你以外,还有其他人在发生什么事情,可能我们需要线上的内容,也需要线下多点的沟通交流,最后一点就是信息方面的沟通交流。第二是跟知识有关,我们需要一些专业人士,他本身的知识比较跨界,比如像则开,比如有些商业人员带着纯商业在狼性拼杀的带到公益上来讨论,还是有点需要转化的,我们也需要这样方面的人。当然我们还需要无论是做平台的成功者还是在实践中,我们觉得进行成功探索的人,多点跟大家分享,这样跨界交流的基础就会形成。


     王则开:我们大概有几千个这种创想家的项目申请,包括我们在全国有超过1000个青年社团组织,这一块我们愿意开放,大家可以一起开放互相宣传,我们都是要找大学团队的,搞一个清单统一对大学宣传,我们可以联手一块宣传,一块开放数据,共同来选,不做重复的资助,这是我们特别想做的事情。


宋厚亮:关于人才和融资,我谈三点。第一,一谈到融资,很多人就说到钱,如果过度盯着钱就不太好,尤其是几乎没有怎么发展的情况之下,如果没有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就去谈投资,三年前双创的时候,大家都拼命融资,到现在也很多歇菜了。像我们这家机构,从来没想过去融资,反而是投资一轮一轮来找我们,我们也在想为什么有这个结果,年初有媒体采访我的时候,问我我们怎么盈利,我说,只要对的事情我们去做就对了,我们并不关心怎么去融资。  


做好之后,传播做到位,尤其是现在信息非常丰富,非常发展的时代,如果传播工作不到位,价值也没有很好的彰显出来,就没法获得更好的对的人,能够跟你产生同频共振的对的人。无论是纯公益还是偏社会企业的,我们报导了一家社会企业机构,做了两年多了,做得也挺难,也没有找人融资,但是我们一报导之后,立马上海的一家公司就对他们要做竞调了。包括我们前天报道了福建的一家公司,立马上海有一家公司就联系我要资助他们。所以说传播应该说重要性非常非常高,尤其是内功做得扎实的机构,要有一种开放的传播思维。


第三是关于融资这一块,我认为基金会应该成为融资非常重要的引导、先导的基金,现在很多深圳的企业也获得了一些资本投资,获得了纯商业性的资本投资,会给机构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一开始,好多基金会有好多的涉及,融资到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这么一个整体模式的链条上,这里面可以发挥非常好的价值。有商业资本强势介入的话,有时候你的目标也会转向商业为目的的,包括摩拜也是这么一个问题,他的目标也发生了偏移,完全走向了一个商业企业,一开始真的是社会企业,所以第三点,基金会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发挥真正基于创新的价值。


     王则开:我再讲一下这一轮的主要议题,在推动社企融资和人才孵化上,刚才讲了很多问题,有讲了平台的问题,资源怎么互通的问题,如果面临这些问题,从我们切身出发,我们可以推动跨界合作干点事,我们可以干点什么事?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讲讲,刚才宋厚亮讲得特别好,讲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后找融资,可以先找宋厚亮报导,报导之后就会主动找上门了。


     宋厚亮:确实上海那边做商业孵化非常好的,已经得到上海政府部门的支持,前段时间也找到我,说是不是要做一个社会企业,他说可以做一个社会企业的孵化企业,包括让我们从模式设置、资源导入这些,我说我们看上去只是一个小小的公众号,但是背后的逻辑和思维不是公众号,更多的是新媒体,基于社会创想家的服务,所以这是我们希望可以去落地和合作的。


房涛:我接着这个话讲,我觉得社企的融资跨界合作,这个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资源,所以媒体这个资源,如果真的是按版面,每字多少钱就很贵了,不仅仅是媒体资源,还有翻译功能,把社企家的思维翻译成他喜欢听的语境,中间有个这样的价值是基于对社企真正的理解和对投资真正的理解。包括前面有人讲到人不够,科技不够,基础不够等等这都是跟资源有关。那基金会能不能做相关的?国家的慈善法16年9月份推的时候,在资金的使用这一块,怎么风控一度和二度,是一个严重倒退,重要的是对慈善法解读的1+N的条款,如果倒退的话也没法做。


但是我想表达,我们在深圳做的比较有意思的,如果一个企业要去投一个公司的时候,可不可以有一部分去引导他转化成捐赠,先做成给我们这样载体的捐赠,这个捐赠可能跟国外的基金会不一样,如果把它改成有一部分基金会的话,捐赠给我们的话,这一块投资回报的期待值会降低,他会觉得做亏就当捐了,做赢了的话能不能转债转股处理。所以有一个捐赠我们三千万,这时候有个互助保险案例,他投资了十个亿,跟其他的四个合作伙伴一起投了这个项目,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资本本身是很多元的,这中间怎么做结构化处理,可能有一部分是政府资本,虽然说不多,但是也是来源于财政,这个钱属性不一样,含金量都不一样。另外是企业基金会这一块,因为是公益资本,所以公益资本的属性和追求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还有一部分是商业资本,会不会被商业所吞噬,做到一部分的平衡。大概分享这些。


      吕基成:前面讲的很有感触,我就是企业基金会的,可以分享我这边的困惑,也是我这次来社企大会的收获,因为基金会的项目大多数是传统的慈善项目,比如说去山区建个小学,但是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项目也是蛮好,但是传统慈善必须每年有捐赠,要去不断输血才能发展下去,所以我们在想有没有一种模式,当然我们可以前期投入,两年五年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希望投入到一定时候有一个自我造血的过程,这次我来这边的大会,也觉得非常幸运,因为我看到了很多非常好的案例,它的载体可能不是我们认知的传统公益的慈善项目,我理解起来更是一种社会企业的项目,所以我想如果社会企业想发展好的话,我们也想转型,我们不只是每年花预算就结束了,我们也希望达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我觉得后期可能会做一些研讨,把传统慈善拿一部分出来,做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尝试。如果这种方式可行的话,我们会有一些转型,做更加有效果,更有社会影响力的模式去转型。这是我的感受。


      叶韵琦:从我们基金会的角度来看,社会上缺的是好的标的,有很多找不到好的标的,反而是自己去操刀做一个项目,自己投资,所以社会企业家们要反思,你们的项目为什么没有被他们反思,为什么他们没有投你们,要做这个内功,也要把自己传播出去,让社会上的天使投资人可以找到你们。


      王则开: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在促进跨界合作,也是在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企的融资问题,当然这个资还不仅仅是资金。


      郭士玉:我还想到一个点,现在社会企业整体的概念基本还处于民间的自说自话的阶段,我们在法律上缺乏一个明确法律定位,比如说社会企业有融资的地方吗?通过代表委员把他们公益的方案或者整个公益领域的问题,做成一个提案议案提交到最高的立法机关,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成果是我们国家已经把从国务院发文都已经有很大推动了,这是他们当初做了很大努力的。如果说我们做社会企业这个领域,如果说能有一家具有引领性的机构,做一些法律层面规定社会企业法律地位的提案议案,或者说这方面的推动,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助推。


张菊芳:特别感谢则开把话题引到这,我也快速分享一下我们这边,其实我现在代表两家机构,一个是倍能公益组织评估中心,是有18年的历史,其中是一个国际机构落地本土化,现在又有另外一个是社会企业学院,我们为什么勇敢的把英国的社会企业学院引入中国,就是因为我已经有23年的公益从事经验,去了无数的国家,看了很多的国家的法律路径,所以在中国做的非常超前的事情,在9年前就开始做行业孵化,实际我们已经贡献了很多词条进去,包括行业化的管理费等等。


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两个请求,一个请求是投资合作,我们有现成的方式,现成的团队,行业引领行业帮助,所谓的跨界合作,大家一起抱团,一起成长,把这个生态系统搭建好,一起来把资源有效配置,为什么敢说这个话,因为我们曾经扶持了67个行业化的平台发展,最大的带领了2000多家。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广东惠临当时三个月发不出来工资,我们帮助他们建立了很好的行业化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行业规则,从当年的1个惠临现在有172个。我们曾经帮助过半截身子没有的孩子,经过我们在他们身上投了十多万块钱的培养,培养他和机构,现在有五个分支机构,有好几栋大楼,现在至少有六栋大楼,每一栋大楼有上百个房间,都是他自己去筹的,去扩大了整个的规模。还有最高端的一支,原来环保的个个都在研究低碳规则,每个人都研究一点,但是形不成合力,所以我们帮助他形成合力,在联合国巴黎气侯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被联合国接纳,成为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低碳行业标准。


这些经验和案例正在策划用在社会企业领域里面,所以我们有一百多个本土的专家团队,还有一百多个国际国内高端的专家陪伴团队,前端做系统评估,中间是你的能力强化,资金的引入,你的发展模式、产品模式、行业引领模式,还有投资成效,我们有成型的评价体系,来自世界各地的,并且已经上线,下个月已经开始能用了。还有你的整个投资的成效展示系统,你是投两百万还是五百万,项目干了三年还是半个月,效果怎么样,一秒钟打开你的系统,所有的都展示了,这是完全可以跟大家合作的。两个请求,投资方愿意合作的可以跟我们联络,第二,愿意带领行业孵化或者一起成长的可以跟我们合作。


       王则开:我们要跨界形成抱团合作,提高效率,咱们能干啥,每个嘉宾来讲,尽量的控制时间,有助于做记录。


       曹聪:刚才您讲的我非常认同,下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有一个合作。我们的方向是在海外项目的细分,主要是跟外交部、商务部下面的一些机构做的工作,其实我们认为在投资领域,我也没搞投资,也不是做生意的,但是我们认为从出资人的角度来讲,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也在看社会企业价值里面,我们看了那么久,选择在一带一路这个方向做一些事情,是我们认为一带一路除了基础设施的连通以外,在一些软实力的建设以及社区,在发展中国家做社区发展、人文交流,这个价值是被低估的,而且这个供求关系会让社会企业在这过程中得到非常快的成长。以基金会为例,我们只成立了三年,已经得到很多的认可。


我们也是第一批整个拿到南南合作发展基金,事实上我们在东南亚开发项目中已经拿到了国家级融资,现在我们在东南亚做一个项目,是针对湄公河国家流域的,他们当地遇到的问题,我们不建平台楼阁,不建路,但是如果在一些社区的学校或者医院,在中国有没有很好的经验,习大大讲我们要对外讲中国故事,讲中国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讲的话,深圳有特别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可以像深圳已经做的好的公益产品,可以给他提供一个海外接口,可以提供在当地的政府关系,甚至跟国家的外交政策去结合,除此以外我们也会把已经得到的南南基金进行分享。


除此以外我们也跟房会长在谈,我们已经和商务部谈好了项目在深圳落地,叫做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南南合作能力建设平台,这个平台是商务部在深圳直接支持,事实上就解决了在一带一路和海外,就回答了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我们在深圳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一个就是我们通过资源共享找到一些好的标的,可以提供一些金融合作。如果大家有别的项目希望在别的地区,也可以通过商务部,通过南南基金的支持在别的地方落地。如果大家不会做的,不会去参加海外项目的,也可以提供一些专业上的支持,来跟他讲这个项目在海外怎么做。除此以外,资金怎么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项目因为是由商务部支撑下的,如果符合资金使用的话,我们愿意提供接口。下一步我们希望跟张会长合作,有具体项目标的的,特别是跟民生相关的项目,我们也欢迎跟更多社会企业合作。


    杨钦焕:我想分享两个观点,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是有时代的历史相关的,就好像国家的发展战略。第二,一加一一定是大于二的,我们现在做的是产业扶贫,国家说2020年实现全面扶贫,任何一家公司去做当然可以,但是这只是一家公司的力量,如果形成一个生态体系,形成一个联盟,就可以全方面推进进程,就可以去实现国家的意志。我们在巴马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达成了一个产业扶贫联盟,在深圳,在巴马有孵化器,包括在巴马组建了一个数字小镇,这都是由我们来牵头,现在也有一些公益的板块,大家可以有兴趣的可以聊一聊,在福田区有4000平米的孵化器可以进行孵化。为什么说一加一大于二呢?还有一个是企业跨界,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跨界,发挥各自的优势,结合自己的优势,把各个界别的跨界和业务界别的跨界,共同把蛋糕做大,达成我们的使命。


陈昱筑:讲到跨界合作部分,我在上午分享过台湾早期在2014年有一个社会行动方案,政府通过了这个政策,是分成四个方面,经过三年现在转型为社会企业,大家觉得社会创新这件事不能只是公益圈,而是企业界的人或者是更多的大型基金会的人一起来投入的。我们有一个社会创新平台,只要符合社会创新的条件有一个审核,政府会去鼓励这些企业要在这个平台上找到需要找的对象,也帮助他们产品的销路,这也是可以做的事。


回过头讲,大家做的事情如何去嫁接,这也是比较重要的。再来,大型的企业或者PEO如何跨界合作,需要更多的孵化自己的供应商,能够找到一些企业来合作,因为基金会可以不用自己跳下来做,已经有孵化器和供应商的话,可以更加加速促成加速这件事情。最后欢迎来找台湾的单位合作,因为我们有很多优质的社会单位和组织,而且我们很缺市场,而且台湾培育了很多这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够放到大陆来,会有更多的发展,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大家有机会都来找我们,我们是一个中介组织,可以让更多的人才来做交流。


       陈炳炎:其实我们今天谈跨界,真的有那么多资源在这个领域吗?投不进来吗?谈跨界有必要放进社会企业吗?一定要有社会企业这个概念吗?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去解决社会问题,社会企业只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形态和手段而已,我们是否可以松绑?社会企业有很多的规定,你不能分红,你要这个你要那个,会有很多人来做社会企业吗?我们可以换一个思维,我们去投资这些不知道社会问题的企业,我们去投资这些会产生社会问题,但是自带解决方法的社会企业,我们去投资这些为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来开发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这是不是也是可以的?让这些产生社会问题又不去解决的企业,他们觉得他们是不道德的,这样会不会让更多的人进来?也是我们在思考的。


      冯晓:说到跨界,我跟另外一个朋友,他是离开了公益慈善界的,他说找工作很困难,跨界都跨不出去了,是不是这段公益慈善经历成为了他的负资产?所以对于我们在资源的拥有程度来讲,可能要求会更高,哪些是可以适用的资源,这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去仔细甄别的。刚才又回应到社会企业家到底是不是培养出来,但是社会企业家精神不是培养出来的,很多人天生的就带有这种自觉的东西在脑海里,任何的事情都可以去产生连接。所以社企大学和社企学院都非常好,可以帮助我们在能力上很好的提升。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个产品是爱的播放公益地图,是在社会认知和创新人才连接上更多的可能性,不只是有勇气有热情有爱心,有才有能力,而且是适合做公益事情的能力,舞台很大,只要有爱有才,一定能找到舞台。


      张佳鑫:我分享两点,第一是希望有一个沟通平台,让我们知道哪一个平台能扶持人,扶持项目。第二是希望有更多的好的案例分享,让我们看到希望,找到好的路径。


王则开:今天找的话题,从创想家到社会企业,包括在社会企业当中又有新的细分,我觉得这背后做这帮事情的人,不管是做一家社会企业还是做社会事业,这些人都是有一种愿景,包括我们做基金会的伙伴,还有公益媒体等等,我们都希望社会越变越美好,这种精神就叫社会企业家精神。最后一个环节是我来总结,我们先请赵萌教授正统介绍一下他过去花了一年时间做的案例,来介绍社会企业家精神。


       赵萌:大家好,耽误大家几分钟时间。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见到很多老朋友,刚才几个先生讲的特别有道理,实际上我不觉得它是跨界,其实大家都会企图用企业家社会精神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机制,让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人围绕高质量的一批社会群体一起发展,比如说去年的6月11号人大商学院还有几家推动机构,发起了一个倡议,这个倡议里我们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和路径投入,这里希望能够让各个角度的专业人士看到他们的位置,能够一起进来。这个倡议大家在网上搜也能看见,最后我会打出公众号,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倡议,最后会围绕水平支持的倡议搞一系列的发展。


      第二是这本书,我们对它的定位是希望它成为一个窗口,因为这本书一个月以后人大就出来,我们希望能够在国际出版,并且国内外大专院校进行推荐,这个数是系列书,今年是第一版,我们会每年调研十个优秀企业,我们是通过人大商学院十几位优秀的老师,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做的,今年一共有十几个案例,每年都会有十个,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世界了解更多的优秀中国企业。后面也希望出一本书,是推动机构的案例,是各个在座机构的负责人和领导人,你们的案例,这样能够真正作为一个整体来呈现给全世界。


       这里是十个案例,印象最深刻的心得我们摘录了出来,非常有幸这本书请到了2006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写序,这里有一些国际上比较领先的学者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本书有一点独特的地方,不光是十个案例,而且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创的界定和分类,这个并不是盖棺定论的东西,这个框架从去年开始就已经被展会认证定义为使用框架,实际我们是提出了框架,并用案例支撑了这个框架。最后一页是我们的联系方式,从今天开始,明年的案例已经准备招募,大家有可以推荐的可以跟我们联系。


      王则开:谢谢赵老师,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回头我会把文字版本给大家。


从学术界理论层面,我觉得赵老师今天不仅仅做了十个案例更好的给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了框架。还有刚才张佳鑫提到的,我们在领域内,基于这些案例,基于这么多机构在做的项目事情,我们能不能在行业内更好的开放,联合更多的信息共享,甚至是资助方或者融资投资方,他们信息的沟通平台,从政府的角度。


刚才新华网的讲到,这在很多国家已经有了,社会企业的立法,国家法律上的界定以及税收优惠等等,以及所谓的融资不仅仅是资金,还要进行分类。有我们深圳的姜峰讲到他在深圳有加速器,有孵化器,而且要搞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抱团,所以在深圳准备搞事情的可以马上找他。


深圳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曹聪讲的,他们要提供一个端口,我们有好的社会企业的产品服务模式,我们要对接一带一路,对接南南合作,要抱团走出去,可以跟深圳国际交流基金会有更多密切的沟通。我感觉深圳的国际化一直走在前面,所以说在这一块可以联手在海外做事情,如果大家经常出去的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中国企业已经走到海外去了,东南亚到处是华为的广告,等等很多的企业在非洲有很多的基建项目等等。


来自台湾的陈总讲得特别好的两点,我觉得也跟信息平台相关,一个是我们能不能建立社会企业行业的供应商名录,第二我们要推动大陆和台湾的交流,这里面我相信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共享共建共创。宋厚亮讲到,我们今天有三四位资深媒体人,以后讲故事和做事情要同等重要,既能脚踏实地干事,又能仰望星空,既能够接地气做事情,又能够高大上的搞宣传,只有花这些精力去跟媒体平台对接,让他们把大家做的社会创业的故事很好的翻译或者用喇叭传播给投资人,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最后感谢大家共同度过六一儿童节,也希望大家都有收获,回去之后我们会把今天讨论的梳理之后,形成文本分享给大家。谢谢大家。


编辑: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