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络人气奖
来源: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19-02-18 13:53:00

甘肃芸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万物复生的春天,北京的海归博士吴亚卓开始“西游”治沙,他的目的地是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北部的沙漠。


临泽地处丝绸之路中部,紧邻阿拉善右旗,属于巴丹吉林沙漠外围区域,全县超过2/3的地貌为沙漠戈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从2014年开始,吴亚卓和他的芸林生物团队扎根于此,尝试以“沙漠人参”肉苁蓉为基础的沙产业开发——治沙、造绿、扶贫。


历时四年,芸林生物团队已建成5000亩肉苁蓉有机原料基地,新种梭梭10万亩,盘活旧梭梭林5万亩。与此同时,其调动附近十几个乡镇的老百姓共同从事肉苁蓉产业,目前已经累计为近千人提供阶段性就业机会,累计发放工资500余万。



在微风中轻舞的梭梭林,与漫漫黄沙交相辉映。这些生动的画面与耀眼的数据,为来自沙漠边缘的社企团队带来高涨的网络人气。在2018年社企论坛上,芸林生物团队荣膺社企论坛“网络人气奖”。


222.png



海归博士治沙造绿



阿拉善治沙,因诸多地产界大佬而声名鹊起;与之不同,芸林生物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博士创业团队。


芸林生物创始人吴亚卓是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曾留学于加拿大UBC大学;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张增志,中国矿业大学生态功能材料研究所教授;首席财务官王卫杰毕业于悉尼科技大学MBA……


在2003年以前,吴亚卓遵循海归博士的正常轨迹:先后就职于国家部委机关、知名金融机构,投研领域包括生态保护、食品健康等。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张增志的专利技术:“用于荒漠化治理的低成本新材料技术”,通过蓄水渗膜接种肉苁蓉。通俗说,在梭梭的根系上,进行肉苁蓉的人工种植。


治沙造绿、志趣相投,这对创业搭档一拍即合。2013年,吴亚卓从年薪百万的金融机构辞职,数次“西游”至荒漠地区考察;2014年初,吴亚卓和张增志终于在临泽北部的沙漠找到种植梭梭和肉苁蓉的适宜环境,同时说服了北京的另外几位博士朋友共同治沙。


甘肃芸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此诞生,并完成天使轮融资500万,项目终于落地,但种植基地位于沙漠腹地,距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一公里的距离。吴亚卓在沙漠边缘搭建露天帐篷,与当地农民一起种植梭梭,铺盖滴水管,接种肉苁蓉。放眼周边,长满梭梭的沙漠看不到尽头。


梭梭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而肉苁蓉依附于梭梭的根部生长。在梭梭与肉苁蓉的互助寄生里,吴亚卓找到了一条治沙造绿、公益扶贫与商业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梭梭树下的“沙漠人参”



如果你是从未去过沙漠的人,很难想象“梭梭树”是何模样:它们躯干扭曲,枝条芜杂,看不见绿叶(叶片为肉质鳞片状),或许不会将之称为树。


微信图片_20190402201250.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梭梭由于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被誉为“荒漠地区的生态保护神”。


正值中午,阳光从四面八方照射而来,梭梭林微微摇动,每一棵梭梭林的根部都能固定住一片沙,而更深的根底下正是嫁接具有多种药效的肉苁蓉的天然环境——肉苁蓉没有根,只能从梭梭的根部吸收水分。


肉苁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草药,享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其具有独特的补肾、抗老年痴呆、通便等药用功能。目前野生肉苁蓉濒临灭绝,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人工培育的肉苁蓉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


开发肉苁蓉,必须从梭梭开始。据研究人员介绍:梭梭第一年种下需要浇三次水,只要第一年挺过来了,此后可以依靠自然降雨存活;三年之后就可嫁接肉苁蓉。在一棵棵梭梭旁边挖出一个个长方形的坑用以播撒肉苁蓉的种子,这是在芸林生物的种植基地,沙漠中一丛丛茂密的梭梭旁边,铺设很多为梭梭注水的水管,这是为了保证肉苁蓉生长需要的养分而设置。


实践证明,梭梭树的种子吸水速度较高,生命力很强,只要得到一点水,三四个小时就会发芽;而肉苁蓉的生长不仅不会影响到梭梭的生长,相反,因为定时浇水,种植肉苁蓉的梭梭反而生长得更好。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吴亚卓最忙的时候。每年4月中旬,吴亚卓和同事带着当地群众挖取肉苁蓉:用双手小心翼翼刨开沙窝,青蓝色的肉苁蓉就露出了头……



点沙成金的沙产业



河西走廊,曾经为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运力支撑和物质资源,驼商古道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在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首提沙产业理论。


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西北地区10多年的实验证明,大力栽种梭梭,人工培育肉苁蓉是行之有效的治沙方式。肉苁蓉与梭梭的寄生互助为治沙找到一个新模式,芸林生物的肉苁蓉接种技术,是对世界治沙工作的一个重大贡献。


根据有关数据:一棵30年树龄的梭梭,可以固定15平方米的沙土;而每公斤晒干的肉苁蓉市场收购价在每公斤数百元,肉苁蓉种子更是每克高达几十至数百元不等。


目前,芸林生物的肉苁蓉种植基地达到5000亩。在肉苁蓉收获和种植季节,用工量最多时达到300多人,她们绝大部分都是临泽当地的留守妇女,在这里上班,每天的工钱在100元到200元之间。


2017年,芸林生物在临泽当地投资建设加工企业,且在部分一线城市展开销售网络。不仅限于肉苁蓉的原材料生产,芸林生物也瞄准肉苁蓉的精加工、销售等,这也为这个沙漠边缘的小县城注入了经济活力。


从基地建设、肉苁蓉种植、采摘、加工等,芸林生物累计为近千人提供工作岗位,发放工资500余万。一方面使沙漠得到了有效治理,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沙漠中种植梭梭,借助梭梭种植肉苁蓉,吴亚卓对沙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短期目标中,芸林团队计划扩大肉苁蓉的种植规模至1万亩,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方面实现共赢。


远期规划里,芸林团队将以临泽南板滩沙河林场为主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2万亩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以肉苁蓉种植为主体,以黑枸杞、苁蓉鸡等林下经济和特色旅游为两翼的治沙产业经济链。


微信图片_20190402201332.png

芸林团队治沙前后对比图


曾有人说,在浩瀚的流沙面前,人类的努力如同精卫填海。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腹地,梭梭林随风舞动,肉苁蓉生机盎然。风沙小了、绿色多了、收入多了,当地居民也神采奕奕,干劲十足。千里治沙,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