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绿色知行者,实际参与河流研究与保护,创办知名门户网站的绿色频道;如今是一名聚焦公益传播的创业者,试图带领团队构建专业的公益传播服务体系。
2019年社企论坛“年度女性社会企业家”获奖者、中岳美华益美(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益美传媒,下称益美)创始人苏苏,信奉并践行“传播,让公益更有力量”。
在新媒体语境下,她和团队致力于解决公益传播的瓶颈和痛点,以传播智慧+跨界合作提升公益影响力。或许你并未听过益美,但一定看过许多与之有关的公益传播案例:“美丽中国”支教故事——“26岁硬核美女学霸,教会5万多大山孩子写诗!”;央视《社区英雄》公益故事——“她看过成千个癌末病患离世,如今自己患癌感慨: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从未精彩地活过”;“好公益平台”公益故事——“本是复旦高材生,却成海洋“清洁工”,44岁已熬白了头发,只为还大海以洁净!”……
不同于许多聚光灯下的创业者,苏苏更习惯将合作伙伴推向舞台中央,而她自己则更喜欢隐于幕后,随时保持职业的谦逊与谨慎。她信奉自然,即使创业也是追求本心,深藏功与名。
公益行业的“外挂传播官”
“慈善是我的事情,公益是我们的事情”在长江商学院的一趟公益课上,面对多位企业高管,老师一边引用校友马云的观念,一边翻开《无公益不长江》公益案例集。
这本22万字的公益案例集就是由苏苏带领益美团队参与策划采写,其甄选长江公益奖十大经典案例,传递“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的理念,并配以十位公益大咖的智慧解读,从另一层面启迪读者。
这是中国商学院首次以公益案例集的形式出版并发行图书,也是益美传播的经典传播案例之一,在公益行业的影响力深远。
创立益美之前,苏苏一直以多种职业身份关注公益传播。她发现公益传播对公益行业的重要性,甚至对行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但现实却是公益机构的传播力不能与之匹配。
仔细分析之下,由于公益机构的传播预算普遍偏低甚至没有传播预算,导致不能招到优秀传播官来做传播;与此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公益类媒体平台普遍偏弱,公益行业缺乏专业的传播供应商及媒体平台支持。
苏苏更为担忧的是,公益需要促进社会认知,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传播力低下将导致恶性循环,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既然商业项目有成熟的传播服务体系,为何公益行业不能有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语境下,公益行业需要专业传播服务!瞄准公益行业的传播“痛点”,益美传播于2014年初应势而生。
基于公益机构、企业、媒体等的不同从业经验,苏苏和合伙人选择以社会企业方式来运行益美传播,她笑称,“企业的运行规则最为简单”。事实上,在社会企业模式下,益美既能迅速切入市场,快速破解公益传播难题;又能保证自身造血,持续为公益行业赋能。
面向B端,益美是一名专业的公益传播官,以“外挂”的方式为其提供传播战略及全链条传播服务,包括传播战略咨询、规划,内外资源梳理整理,重要节点活动传播策划、传播执行,甚至包括日常的Social Media运营管理等;同时还为公益行业赋能,为数百家企业公益基金会、公益机构提供公益传播培训。
在益美的合作伙伴List上,不仅有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爱佑基金会、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慈联会、阿拉善SEE、北京疾控中心等知名公益机构,也有京东、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企业公益基金会。
硬币的另一面,益美打造专业的“益美传媒”公益传播矩阵,深度链接公众和C端受众。其深入浅出解读公益,主动分享公益故事,以公益爆款文章推动公众了解和关注公益,提升公益机构、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更为重要的是,以公益传播为纽带,能给更好的整合公益机构、公益项目与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资源,实现公益跨界合作。在苏苏看来,益美最大的优势是既懂公益,又懂新媒体传播,这样在沟通客户、公众时,自带翻译体质,能很恰当的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公益传播服务的垂直细分赛道上,益美几乎一骑绝尘;目前,其营收主要来源于B端客户的传播服务费用。有个注脚是,创业近六年,益美一直没有刻意设立销售或BD岗位,几乎所有合作伙伴都来源于口碑营销,有的由合作伙伴推荐,有的则是自己慕名而来。
据苏苏透露,益美正尝试延展其公益传播服务链条。此前,益美传播服务偏中后端,未来可能会朝前走一些,介入更早期的战略规划及项目制定,“用传播矫正公益项目的策划及设计,使之更具可参与性,能产生打动人的内容,利于后期的传播,成为一个完整的链条,甚至是闭环”。
公益故事“翻译官”
《她在汶川地震失去双腿及女儿,6年后,再嫁华裔学霸,收获一双儿女,爱情让她重生》距离2019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已经过去近10天,一篇与这个话题有关的文章却在朋友圈“刷屏”……
原来,原文内容首发于5月12日并未引发关注,益美将其“翻译”为一个新媒体公益故事,原文作者特别致谢益美传媒创始人苏苏老师,“(她)在浩瀚的朋友圈里注意到这篇文章,并改了一个更温暖的标题在益美传媒公众号发布,使得这篇文章得以扩散”。
在益美,公益故事有着非常宽泛的外延,包括社会创新,公益,慈善,正能量故事,美好生活方式等,但它们都有一个基调,即:积极的、美好的、能带给人启迪和能量的。
去年8月,泰国教练带着12名小球员到溶洞探险,结果遇大雨被困。一场大规模的跨国救援就此展开,包括中国等在内的国际救援队伍纷纷加入行动。益美传媒发挥公益媒体号的价值,向国内公众报道这场跨国救援。
其带动国内更多媒体参与这场跨国救援报道,让国内公众对国际救援的细节、流程、专业精神更为了解,传播生命至上的人道救援及志愿精神,同时也展示中国公益机构在国际救援中的重要角色。
近六年多来,益美挖掘了许多公益故事,并作为传播第一棒,打造新媒体语境下的爆款文章,以小爆款吸引大关注。有个案例是,在益美首次发布“仁渡海洋”发起人,复旦大学毕业的刘永龙带领团队清理海洋的故事后,直接带来大量主流媒体的关注及后续采访;进而推动“仁渡海洋”与企业的跨界合作,并吸引大量志愿者参与,获得更多的资金与资源支持。
“中国普通公众其实对公益的认知有限,而公益行业又缺乏直接对公众叙事的能力,益美在其中,就是这个讲故事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翻译者。”苏苏将益美视为公益故事的翻译官,以此推动公众对公益的认知,“因为了解,因为受到鼓舞和触动,认识到与己相关,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公益行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女性进入社企领域。苏苏的直观感受里,社企领域的女性领导者敏锐、果敢且更富有爱心,她们擅长用自己的敏锐特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对于社企领域的女性创业者,苏苏笑称:“其实没啥建议,女性能在更多领域发挥自己的敏锐性挺好的。”她随即补充道: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同时需要保持独立思考,永远不要失去学习的能力及劲头,要兼收并蓄。
或许因为本身的工作具有创意性,苏苏不会将生活和工作划分出明显的界限,而是信奉“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在她看来,现在的工作本身就是自己喜欢且享受的,这样的状态反而更轻松,没太大负担,太明显的区分和界限反而不利于干好传播工作。
苏苏称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信奉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她喜欢养植物、插花,这也是一种放松并给自己“充电”的机会;同时遵守尽量不浪费食物、少用甚至不用塑料袋等许多基本环保习惯,并影响身边的人一起做。
工作之余,苏苏会定期出去走走,但目的地随心情和日程而定。有时是北京临近的郊外,有时是其它城市甚至更远。她将这些或长或短的出行自定义为定期“出神”,不仅是其及时补充能量、“满血复活”的方式,也是“抽身事外”,换脑筋的机会。
十余年前,苏苏曾实际参与西部多条河流的调研与保护,直面怒江的河水滔滔,她迫切希望记录与传播西部江河被水电开发的真实命运,让公众关注与思考;多年后,在定期“出神”途中,许多公益传播的灵感正在酝酿,她眺望江河云海,时有风来,卷起衣摆……
2019年12月16日 11:54 来源于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