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社企论坛联合欧洲知名影响力推广机构TBLI Group推出“他山之石”系列内容,分享来自世界各地实战派影响力领袖人物的善言善行。
本系列文章基于TBLI Group旗下的TBLI基金会每周举办的线上英文访谈节目内容,关注善企业创业家和影响力投资人,由社企论坛策划整理每场讨论的精华部分并发布。
TBLI是Triple Bottom Line(三重底线)的缩写,是指包含社会、环境生态以及经济价值的会计框架。该机构致力于在全球范围推广“三重底线”投资,引导资本向善和建设包容性经济等概念已长达25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通过分享全球案例和经验,为国内商业和资本向善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开阔发展思路。
Rosa Sangiorgio是百达资产管理公司ESG小组的主管,也是RSG影响力投资的影响力投资顾问。她毕业于意大利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之后在多家国际银行机构工作,包括罗马、卢森堡和苏黎世。她对投资充满热情。几年前通过与巴西和乌干达的非政府组织和小额信贷组织合作,她对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投资产生了兴趣。
▲James Purcell
James Purcell是私人银行Quintet下属ESG、可持续和影响力投资三个板块的负责人。Quintet是一家私人银行,在欧洲50多个城市运营。此前,James曾担任瑞银财富管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和可持续及影响力投资的全球主管。他曾在伦敦、香港和苏黎世等地担任职务,2018年被《金融新闻》评为40岁以下资产管理新星。在他的管理下,瑞银赢得了《欧洲货币》、《亚洲私人银行家》和《金融时报》等刊物颁发的许多最佳可持续投资私人银行的奖项。
▲Rashila Kerai
Rashila Kerai是列支敦士登VP银行集团(VP Bank AG)的可持续发展小组主管,负责制定和实施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她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包括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的可持续投资,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Rashila曾在美国和瑞士工作,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她的经验涵盖公共、私营和非政府组织部门。此外,Rashila还对各种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投资主题进行了研究。
本期内容,以上三位嘉宾将为各位分享他们在私人银行领域从事影响力投资的经验和洞见。
三位嘉宾的自我介绍和他们眼中的影响力投资现状
Rosa Sangiorgio:我是百达资产管理公司影响力投资的负责人。百达资产从影响力投资理念提出的开始就走在行业最前端。在处理私人银行业务时,我们能看到客户“从心动到行动”的进步,私人银行就在试着减少其中的阻碍。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更好的投资方案,兼具财务收益和正面社会影响。
James Purcell:我在私人银行Quintet工作,我们想建立一家以可持续发展为投资核心观念的银行。在此之前,我曾在瑞银财富管理公司工作,同样负责影响力投资。像瑞银集团这样的大银行可能在影响力投资方面做的不如Quintet这种中等规模的银行好。
Rashila Kerai:我在列支敦士登VP银行领导可持续发展小组,我们将ESG观念整合进我们的产品中,让投资产生净积极影响。我们不像百达资产那样有深厚的历史,但我们也看到了影响力投资的重要性和它提供的商业机会,看到客户“从心动到行动”的转变。
影响力投资人和客户、团队的关系
Q:Rosa,你之前说过你的工作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你会为了让一个高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的项目通过审计不惜一切代价吗?
Rosa:审计来自外部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有助于约束银行、保护投资者。所以我们不会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去规避审计,而会提出符合审计要求的投资方案、保证客户明晰审计要求。这会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大量的钱,但总是有办法的,而且办法越来越多了,因为符合ESG的创新和企业越来越多。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监管部门的要求自相矛盾。监管部门一面要求我们把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融合起来,让投资对社会有正面影响,一面要求我们给客户提供有每日流动性(daily liquidity)的方案。这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长期有影响力的方案和每日流动性不兼容。总之,我们是ESG创新者和客户之间的桥梁,如果规则能够宽松一些,我们的工作会更好做。
Q:Rashila,你是我们中最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也是唯一不是专业金融出身的。你能够说服你搞金融的同事采纳你的点子吗?
Rashila:我会要求他们不夸大自己的方案,而是详细讲出他们的方案能产生什么影响,不仅仅是金钱收益,还有具体的社会影响。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客户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很容易被用于把事情复杂化,我们要做的是把它细化为简单的、基础的东西,让机构明白它不仅仅意味着花钱,也是商业机会,让客户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建设他们的能力。
Q:James,你做这一行很久了,你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能力建设吗?你觉得ESG理念是更难被客户接受还是更难被自己团队接受?
James:关键问题不在于让别人接受ESG,而是倾听别人,发现他们本身对什么感兴趣。每个人都有同理心、都有在意的人和事,但他们不一定会用专业术语表达。我在试着获取资源的时候,不会使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词汇,而是用“定价”这样的金融词汇和商业逻辑,更容易被人接受。归根结底,金钱的刺激才是最有效的,也是能推动机构前进的。
影响力投资的社会认同和人才红利
Q:什么人会对可持续发展感兴趣?
Rosa:所有人都感兴趣。15年前会以千禧一代和女性为主。在过去10年中,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那一代人(Baby Boomer)也感兴趣。就像James说的,他们不一定会用永续性相关的词汇表达,但是他们会要求降低风险、规避石油行业,因为他们知道监管会变得更严。创业者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会主动要求投资对环境有正面影响的项目。过去,银行前台缺乏影响力投资的教育,不会从客户的要求中看出他们对ESG的兴趣。如果前台们能更清晰地看出客户的需求,就能更好帮助实现“从心动到行动”的转变。银行家们也发现了客户越来越强的ESG理念,意识到如果想要吸引更多客户,就必须做好影响力投资。我几年前加入百达的时候,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也看到了有许多志愿者愿意来帮我们,足以说明银行想要推动影响力投资的发展。
Q:James,你打交道的银行更加复杂、大型,牵扯到更多品牌,你试图唤起别人对ESG的兴趣,会更加困难吗?
James:其实正相反。我们是7个不同国家和5个不同品牌的附属机构,每一个都有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共同的文化,人们很难反对永续性的提案。所以可持续发展是打造品牌形象和建立员工认同的好方法。
Q:有些银行不想被看作“做影响力投资的银行”,也不想被看作“不做影响力投资的银行”。在工作中有没有这种情况,看到了影响力投资的商业机会,但在交流沟通中却忽视了它?
Rashila:去年就有股东问,我们会不会成为一家“绿色银行”,银行的回答是不会,我们还是一家传统银行,但我们正在进军环保领域,因为有利可图还能规避风险。
Rosa:我们自诩是一家提出更高级方案的银行,而“高级”就来自于超越金钱收益的ESG收益。实际上,当今如果忽视社会和环保影响,银行就会错失商业机会和人才。影响力投资现在不仅仅是有利可图的市场,也是私人银行业的未来。
Q:银行对影响力投资的投入能否影响人才招揽?
Rosa:绝对能影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职位空缺能比其他领域收到更多简历,而且即使人们申请其他领域的职务,他们也会关注你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些什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无法接受一家只重视财务收益的银行。
James:理论上是的。有研究证明人们愿意为有环保信念的公司工作,并且愿意为此降低自己的收入。我的工作经验也证明了。但现实一点来讲,说这是大家寻找就业的主要驱动力就夸张了。
Rashila:我和James的看法接近。可持续发展还是新理论,年轻人会关注。我以前工作的重化工企业,HR说面试者会主动讨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因为这些工程师们想推进整个行业的绿色化。这种现象我在那家企业见到的比在这家企业多,但那是很久以前了。我参与的大学招聘会的研讨班里,金融学生也对可持续金融感兴趣,可能因为可持续金融能带来好的就业机会。
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
Q:欧盟3月10日刚生效的规章(《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The Sustainable Financial Disclosure Regulation)对你们的工作有影响吗?
Rashila:新规章要求我们必须问客户对ESG是否感兴趣,所以如何向客户提问、如果客户说感兴趣的话你要如何提供适合他们的方案,都是很有讲究的。而且随着ESG理念变成常态,我们还必须要采取更多行动来证明我们对ESG的重视。总而言之,新规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是很有挑战的。
James: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的确提升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但是不好玩。它很官僚,有缺陷,还不是直接对投资结果进行规范。我们有法律责任去完成这个条例,但它乏味可陈。
Rosa:有两波影响。第一波是3月10日的后遗症,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产品成为符合要求的“酷”产品,但其中有些人实际上对可持续发展毫不在意。这是负面影响,违背了新规则的初衷。但我觉得既然人们都开始习惯于把社会影响纳入考量范围,第二波影响应当会是正面的。
如何填补可持续投资产品的空白
Q:有什么方法可以填补可持续投资产品的空白?
Rosa:在公开市场上,可持续投资就是要参与到公司产生社会影响的过程中去。除此之外,我们还成为一个主动的所有者,让公司的转型更加可持续。在私人领域,则主要是投资人的影响,也就是要投资可持续的产品。
James:我们在把影响力投资整合进我们的投资理论体系中,针对不同的公司制定出了几套不同的战略。比如对在影响力投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就有“领导者战略”,对处在转型中的公司有“动力战略”。
Rashila:和James比较类似。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我们银行较小,资源不够,所以会和其他机构组织合作。在私募股权方面,我们也在建立影响力私募股权。我们还在起步阶段,但影响力投资绝对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在关注非流动性资产,我们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如何使其变为流动资产。
Q:Rosa,你之前说客户偏好投资私募股权,你是如何处理客户对私募股权的种种要求的?
Rosa:客户不是想投资私募股权,他们想创造影响力,想投资创新项目,而私募股权比上市股份更容易实现这一点。客户带着他们的想法和偏好来找我们,我们的任务是根据他们的想法提出方案,私募股权比上市股权更容易实现这些想法。
Q:James,你觉得客户对非流动性资产更感兴趣吗?
James:是的。但是这主要因为现在利息较低,非流动性资产能带来的收益更高,而不是出于做好事的心理。
我们能做什么
Q:我们的读者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和支持你们的工作吗?
Rashila:客户可以向自己的银行表达自己对影响力投资的偏好,要求银行提供影响力投资的方案。银行应当提升客户对可持续投资的意识,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影响力投资的金钱收益和社会正面影响。
James:人们要有一种集体当义警的义务,进行自我监管,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监管机构。
Rosa:保持乐观,不要愤世嫉俗。虽然现在影响力投资屡屡碰壁,但是我们就在“从心动到行动”的转折点上,过去的偏见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