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益企业--用商业力量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
来源: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19-02-13 18:11:00

分论坛二:共益企业--用商业的力量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

承办:乐平公益基金会、共益企业中国倡导团队、南都公益基金会

时间:2018年6月1日9:30:12:00

地点:深圳福田香格里拉二层宴会厅2厅

主持人: Min Ko,共益企业中国倡导团队总监

嘉宾:

Alicia Darvall,共益实验室全球伙伴关系总监

梁振宇,深圳联谛企业创始人

侯昊,SKT思珂特教育创始人

张怿,饿了么工业设计部设计总监

以下内容来自各位嘉宾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2018年会分论坛上的发言整理稿节选,未经本人审核

    Min Ko: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2018年会--分论坛二,我们这个分论坛旨在共同探讨共益企业商业向善的力量。我叫Min Ko,是在乐平基金会旗下设的共益企业中国倡导团队一员,我们这个团队旨在推动共益在中国的发声。今天来到这个论坛非常地高兴和荣幸,因为大家在这里都是旨在去创造更加可持续的更大社会影响力。

    在我介绍演讲嘉宾之前,我想先说一下今天我们分论坛的主题是“用商业的力量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在中国和各地企业都受到这样的推动力量,用他们的商业资源去为社会做更多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环境保护,以及收入不公平等等各种问题,这不仅仅是政府亟待解决的,更多的商业机构也一起加入到解决这些问题当中来,这是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合作很好的契机。

    “共益企业”这个概念,在中国还是处于发展开端,还没有很完善的立法系统,也没有很清晰的定义。除此之外,尽管社会企业这个概念已经是比较流行的概念,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影响力投资等等这样新的概念都仍然受到不少人的不理解和质疑。社会企业,人们会问它们到底怎么样在一方面创造价值也能够实现商业利益呢?共益。今天就会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样双方面的目标,希望借今天的论坛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发展趋势的启发,使我们了解到新变革的促成者,以及社会活动家怎么样能够促成这一愿望的达成。

    什么是共益企业?共益企业是由名为“共益实验室”的非营利组织提出。通过一套“成为不断成长与反思的好公司”的评估认证体系,筛选出一批在社会与环境绩效、透明度,以及责任感方面达到高标准的营利性企业。共益企业具有商业与社会的双重目标,不仅为股东谋利,还服务于其他利益相关方。今天有超过2500家全球的共益企业,涵盖了超过30个领域,超过50多个国家,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去为商业带来变革。这样的共益企业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商业回报,更是社会影响力的呈现。

    我们的使命和远景,共益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商业向善,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企业能成为对世界最有益的企业,希望社会可以实现持久共享的繁荣。

    中国大陆的共益企业现在已经有9家,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跨7个行业,比如媒体、食品、教育、建筑、IT等等,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持久的发展,希望在中国未来几年能出现成百上千的共益企业。

    我们去年成立了中国共益企业倡导团队,使得我们共益企业运动展开变得更加有结构性、有秩序。2017年底,我们团队找出了一些关键的重点,有些企业已经是获得认证的共益企业了,现在有数个正在计划、正在执行当中的项目,旨在去推动这几个关键力量的发展:

    B Generation,针对共益企业的未来领袖、学生与商学院学生群体的培养计划。

    BIA Workshop,针对职场人、企业经营者打造的共益企业工作坊,共同探讨企业经营中的影响力考量和共益发展。

    B The Change嘉年华,与使命驱动型企业与个人一同见证和促进B the Change潮流的发展。

    共益企业社群发展,共益企业社群将不定时举行聚会,分享会等活动,使于社群成员的交流与分享。

    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仍然走在路上,有很多的事情有待完成。虽然我们的团队非常小,但是我们的志向是远大的,所以倡议大家共同加入我们共益企业运动的潮流当中来,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使得商业不仅仅纯粹追求商业利益,而且能够为社会的共同利益所努力。

    给大家看一个视频。(播放视频)

    接下来要演讲的嘉宾是来自共益实验室全球伙伴关系总监Alicia Darvall,她在2017年管理的社区达到10亿美元规模,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她会向我们来介绍一下在过去十年共益企业在全球的贡献情况,有请。

    Alicia Darvall:大家好!我今天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作为澳大利亚人,我从小就开始吃中国食品,所以来到中国可以说我是非常地兴奋,也非常期待接下来和你们一起来喝杯茶。

    共益实验室是一个商业向善的企业,目前有数以千万计的商业人士希望在他们的商业决策和雇佣决策当中来考虑到商业向善的情况。我们发现千禧一代他们希望在进行商业行为的同时能够为这个社会改变,千禧一代代表了未来总工作人数的50%,也代表了会继承数十万亿的财产,所以他们是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企业的改变,使得整个世界带来改变。在政府的政策之外,我们在商业环境当中的改变,也能够帮助我们来改变世界所面对的社会和环境的问题。这个文化正在改变,但是我们也不能保证未来会成为扎根很深的趋势。过去十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共益实验室也在驱动着这样一个文化的改变。

    我们看到商业环境当中在发生真正的革命,在20世纪价值观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我们的最大关注点是为股东带来最大的商业回报,也就是说企业要尽量的扩大利润,让股东能够拿到更多的回报。而在21世纪动态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在这个时候一些企业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他们会考虑到不仅仅是企业的商业回报,同时还会关注劳工、环境、社区和股东的利益,我们要给股东和社会同时带来价值,而不是股东和社会非此即彼的关系。

    目前有6000万的对于这个社会和环境有观点的消费者。此外,也有10万的社会企业,这只是我们在美国的数据。但是我们的改变是需要改变性的系统上的改变,我们共益实验室也希望带来一些改变,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些系统性的失败。比如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是有一些失败,所以造成了社会系统信息的缺失。

    我们看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此外目前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每百万350ppm的数值。所以我们的共益实验室,首先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发力,来帮助企业获得成功,这就包括给企业设定形式标准,建立法律的规范。目前我们已经有2400多家共益企业,4000多个受益企业,有4万多个使用者。我们目前在中国也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我们希望所有利益相关方能够统一起来,给到我们更加共享、更加持久的和谐和繁荣的发展。

    在过去二十年,好产品是我们在进行消费时最主要的考虑方面,比如公平交易是当时市场支持的重点。在21世纪我们所需要的更多,我们并不仅仅是需要好的产品,我们需要好的企业,你对于劳工的对待是公平的,你对环境是关注的,你重视消费者的价值观。共益企业,如果你的企业确实坚信你们工作的做法,比如劳工下班的工作时间,这些想法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立法框架。这个我对于中国的了解比较少,但是在澳大利亚是希望把企业也纳入到这个框架里面来,在他们进行决策的时候,比如说他们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时候,比如向中国来出售他们企业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在决策的时候更加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来保证他们企业愿景和使命在企业出事之后还能继续保持下去。也会要求他们在目前自己的法务框架之下来把共益目的加入进去,让他们的董事和相关决策者能够做出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和对社会有益的决策。在我们去决定进行什么投资的时候,都是希望能够做出对社会负责的决策。

    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企业能够为所有人去服务。那么这个共益企业是谁呢?我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中国的共益企业。

    在全球来讲,共益企业就包括小型企业,也包括数十亿美元价值的企业。在这里有高科技企业、纺织企业、能源、教育等等所有这些行业都有。像这个纽约烘焙店,员工去工作的时候不需要提供简历,这样既使是曾经坐过监狱的人也能够有机会获得工作,这样是受到正向的影响,使得他们出狱之后还能够找到工作照顾他们的家庭。他们要求所有供应商都进行共益企业的认证。

    此外,我们现在也和全球企业进行合作,我们也通过多个方法来吸引他们。比如联合利华,他们也是关注我们很长时间了;此外英国企业BIK&JLRRYS也加入共益企业;哥伦比亚也有企业加入共益企业;达能,也加入了共益企业,他们的总裁说希望接下来20年整个达能集团,包括他们的商业合作伙伴也能进行共益企业的认证,达能(北美)也是共益企业最大的一家。我们和这些跨国公司的合作,他们在了解共益企业是用研发的思维去看的,比如他们会通过收购共益企业能够获得新的商业思路。哥伦比亚这家银行,它最近开始让他所有供应商去获得共益企业的认证。

    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非常钦佩的共益企业。第一个是在澳大利亚我认识sendle企业创始人,sendle是一个快递公司,帮助线上行业销售来做物品的配送。如果普通人想要去卖自己的自行车,我去把它放到网上,然后我把自行车放在门口,给10澳元就可以把自行车运走,这也是快递行业节能减排的实践。最近他们也获得投资,他们非常注重投资者的筛选,如果投资者跟他们意见不一样,他们也不会接受投资。

    另外一个例子是patagonla企业,这个企业是设计新型潜水服,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关注环保,因为过去潜水服的制作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公司设计了新型潜水服。它是用植物来去做潜水服的,他们做得非常好,成为世界第一。他们却很无私的把这个IP贡献给大家,因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去帮助大家实现潜水服环保化生产。这个企业的消费者忠诚度很高,而且销量也非常高。

    有两位男士,他们创造了一个公司去帮助新晋的艺术家,比如把他们的第一本书出版,第一张专辑出售,这个数字网络平台是非常了不起的,吸引了很多硅谷投资家。他们本来是可以成为一个独角兽公司,但是他们没有走那条路,确定去走共益企业这条路。他们很谨慎的选择投资者,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的企业继续以他们想要为社会负责的方式去发展。

    有个创造清洁能源的公司,他们最近十年在芝加哥南边开了一个工厂,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了失业率最高的一个地区,专门在那里建造这个工厂,然后就大量的雇佣当地的工人。这个工厂的独特之处,不仅仅是新型工厂,它也是世界最大的屋顶农场,当地很多餐馆都从他们这里购买食品原材料。环绕在周边数公顷的土地都是开放给工厂使用的,所以这个工厂是非常开放型、非常创新的。

    最后,就像视频里所说的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共益企业运动实验到了思想领袖,共益企业就像iPhone到来一样的,我们希望在中国也掀起一场共益企业的运动,但是这就需要各位与我们一起携手努力。我们今天来到中国,是为了要倡导商业向善的力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获得共益企业的认证,能够像我们刚刚展示的共益企业那样去为社会创造更多可分享、共享的价值。最后我很高兴今天能来到中国,向大家学习经验。谢谢大家!

    Min Ko:非常感谢Alicia的演讲,我也希望能够在我们这个团队跟共益实验室有更多的合作。

    下一位演讲者我也非常钦佩他,他是深圳联谛企业创始人梁振宇,他是社会企业的背景,他跟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公司共同合作,让数亿中国障碍群体客户也能够共享到社会科技最新的发展成果,他在2017年成为第七家中国大陆认证的共益企业,有请梁振宇先生上台。

    梁振宇:大家好,我是联谛的创始人梁振宇,我今天上午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这家企业。我用简短时间分享这家企业这个生意和共益企业,或者它和社会价值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我会重点分享这一点。

    帮助各行业触达6亿障碍群体客户,这是我们这个企业的愿景。首先我会抛出一些疑问,有哪件事情能够让腾讯、阿里、百度,尤其是腾讯和阿里之间在如此竞争的企业他们能够共同携起手来都投入进来?或者说在当前万众创业的背景下还有没有空白的市场?我们还有疑问,当我们说到社会企业,当我们说到共益企业的时候,能不能让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同步发生、不分先后?这是我创业之初思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很牛、很有梦想的事情;第二,它能不能赚到钱,如果不能赚到钱,那就是NGO了;第三个问题,我要做一家非常酷的共益企业,能不能做到这个局面?

    我们发现一个痛点,或者说我们发现一个社会问题,中国也好、世界上也好,有这么庞大的障碍群比,本身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正常的社会参与者,他们都是每一个日常消费的正常参与者。他们有盈利能力,他们有日常的各方面需求,餐饮、消费、服装、娱乐等等。换句话说,不会有企业说我不要这个客户群,不会有企业说中国1亿的障碍群体我就是不服务,哪怕我有机会要这些客户,我也不要这些客户;也不会有政府说,我辖区内几十万的障碍群体我就不管他们了。从逻辑上来讲不会有政府和企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发现这会是一个痛点。但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能力来去服务这些障碍群体,所以我们就做了这家社会企业。

    我们做的是什么呢?我们是一家to B的企业,我们为B端客户提供“无障碍解决方案”,让他们得以获取和服务障碍客户群。

    举个例子,阿里首淘,我们帮他们做APP特殊障碍优化,特殊的技术优化。优化之后,首投就能够被盲人使用了,视障者他们通过听在首淘完成购物体验。包括政府、航空公司、物流公司、保险公司等等,大概的逻辑是一样的,无非是线上和线下的特殊方案的改进。

    对于来说,撇开文绉绉“无障碍”的术语不谈,可以把我们认为是To B的公司,我们中文叫“信息无障碍”,这就是我们做的事情。

    从2016年以来我们开始做这件事情,我们也创造了社会价值。前面讲了很多,我们和很多公司合作,我们赚了钱,毕竟是共益企业,我们也创造社会价值。

    对于障碍群体和家人来说,有1.6万的视障者能够通过淘宝开店,他能够独立的养活自己;有300万视障者能够在线社交,通过QQ、微信,他能够去结交他以前完全结交不了的朋友;有27万的视障者得以在网上购物,这是阿里巴巴2016年的数据,他们跟我们合作以后,双11当天有27万视障者在他们平台上完成了全流程的购物体验。等等我就不一一举例。这件事情对于障碍群体来说,他们通过互联网能够平等的融入主流社会,这是最令我们兴奋的地方。他们想要购物,他们自己能上苏宁、易购,这是涉及到人独立参与这个社会的问题。当然了我们对于我们的客户也是有很多价值,我就不一一举例,如果没价值,他们也不会付费给我们。

    我们是从一家NGO转型为共益企业的。作为一家公司来说,我们本身是要有盈利的。从当年NGO开始,最草台的班子,一直到现在我们吸引了来自腾讯、IBM、华为、微软、联通、文思海辉等等加入我们,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大。我们很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这帮人可以做别的事情,照样赚钱、照样日子很爽。我们希望尽快能够给中国社会带来改变,能够尽快让科技产品也好,To C产品也好,能够顺畅的给障碍群体使用。我们为谁急呢?障碍群体。比如读写障碍的孩子们,他们黄金学习期就12-16岁之间,如果我们在这之间没有推动足够多的学校和在线教育公司来去做信息无障碍,那很多读写障碍孩子就会错失了接收正常教育的机会,所以这是我们急的点所在。

    我们也有很多社会影响力。毕竟是共益企业,我们也获得了蛮多社会企业、共益企业相关的资质。当然了最令我们荣幸的就是B-Corp的认证资质,这是最令我们兴奋的事情。

    回到我刚才前面讲的主题,我的三个疑问,前面两个不说了,我重点说一下第三个。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这是最让我自豪的地方。

    我们捋一下逻辑,我这家共益企业为什么能赚钱?我这家共益企业钱从那来?钱从客户付费给我,客户跟我签合同,付费给我,他是购买我的无障碍解决方案服务。第一步已经有了,客户付费给我了。客户付费给我是为了购买我的无障碍解决方案服务。客户购买了我的解决方案之后,他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呢?他的产品、他的服务能够让障碍群体去使用。换句话说,考察我这家共益企业创造的社会效益够不够多的指标很简单,就是看这家企业赚的钱够不够多,因为这家企业签订单、赚钱和做出社会效应是同步发生的。

    我们的愿景,就是让全球任何公司/政府都能够去触达6亿障碍群体这个庞大的用户群,让所有的障碍群体能够平等的享受现代文明。

    我们也在招聘,欢迎跳槽。谢谢!

    Min Ko:如果有谁在找工作的话,请大家去联络深圳联谛。非常感谢您来做我们第一个案例分享,您的工作也是对于障碍群体有非常大的帮助。

    接下来第二个案例分享是中国最近一家拿到共益企业认证的企业,也是教育行业的第一家,有请SKT思珂特教育,他们主要关注各个水平学生的知识和教育变化,我们今天邀请到了SKT思珂特教育创始人侯昊先生,他是在全球教育方面的创新者,有请侯先生上台。

    侯昊: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参与这个论坛,因为我们企业是在今年2月成为了中国教育领域的首家共益企业。从我成立这个公司之初,我们今年已经有五年的历史了,成立之初就希望能够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和创新的变革。在座有很多都是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长大的同龄人,也有很多家长,其实我们都在吐槽,也都知道现在教育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在什么地方。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从一开始就希望从第三方的角度,不仅依靠政府,不仅依靠学校,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创新的生态,去从根本上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所以从成立之初我们就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天生的共益企业,所以很荣幸我们在过去很顺利的拿到了共益企业的认证,今天和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和分享。

我这一辈子的人生使命,是希望能够推动基于国际领先素质教育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命科学与智慧的21世纪全球教育系统革新。

    今天跟大家的分享主题是《激发和成就每一个人的梦想是最大的公益》,今天时间也非常好,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的早晨,我们来一起谈谈关于梦想的这个话题。

    古今中外名人都谈过关于“梦想”这个主题。诸葛亮讲的这个话里面虽然没有“梦想”这两个字,但是对我来讲其实是我非常认可的一种人生态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可无以致远。”;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马云说“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当讲到梦想的时候,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的梦想是什么时候买一套房、买一辆车;有的人的梦想很简单,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和家庭。所以梦想不分高低贵贱。但是今天我想讲的梦想,或者我们使命当中讲的梦想,会有一个独特的定义。

    我在上网搜索“梦想”的时候,用百度搜,搜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其实我们在讲不同梦想的时候是讲人的需求的不同层次,有基于生存的、基于归属的,最高的层次,在百度上面能搜到,就是自我实现,还是关于自己怎么挖掘自己的潜能,怎么去最大化自己人生的价值,这个没有错。但是我们用国际搜索引擎搜一下马斯洛需求的层次理论,他在1962年的时候更改了他的理论,在自我实现的上面他提出了超越自我利益的梦想追求,这是我今天想谈的梦想。

    居里夫人说过“人类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超越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这里面讲超越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代表要牺牲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的理念跟共益企业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的梦想,希望激发和成就每一个人的梦想,这里的梦想是指“服务于超越自我目标的一种追求”。这种梦想会有什么价值呢?我自己践行到今天,我感受深的一点,当我们有这点追求的时候,它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勇气、自由、平和、爱、创造力和无拘束的真我报答…。

    很多人说“梦想”听起来非常好,但为什么这样的梦想对你我来讲如此的重要?我想跟大家分享两点:第一,这样的梦想是我们创造力真正的源泉,而创造力是21世纪最重要的竞争力。为什么这么讲呢?其实大家应该感受到,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去让自己更加有创造力,但真正让这些伟大的有颠覆性创新的人,他们其实都是出自于对于更大超越自我利益的追求,会让他们源源不断地去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会有持续不断的没有任何拘束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我借用曾明老师讲的智能商业的理论,他讲,我们人类正在经历四次重要的革命,第一次是工业革命,第二次是生产力革命,第三次是管理革命,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创造力革命。它背后的线索是,当机器的智能发展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可以替代人类很多知识和工作的过程当中,从最早解放体力,到解放组织效能,到今天其实所有基于知识和流程化的东西都是可以被人工逐步给替代的。所以这个时候最有价值的是我们人内心深处最根本的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来自于我们的梦想。

    第二,我们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VUCA”,指的是快速变化不可测、无法掌控的世界,我们叫做VUCA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我相信各位跟我都有切身的感受,以后我们非常焦虑,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个风口在什么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里,深怕我们被时代给淘汰了,我们有认知的焦虑、我们有生存的焦虑。但真正当我们有了内心深处的梦想以后,知道我们人生的定位和方向之后,我们才真正拥有持续不断的力量和平和,而这其实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命质量。

    讲到梦想另外一个反面词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讲到公益,我们会发现大部分世界上的问题都是出自于人性的弱点,包括我们的贪婪、恐惧、愤怒、痴迷、虚荣和怠惰。当我们还没有坚定我们梦想,或者我们没有办法去坚定、去践行我们梦想的时候,那我们会很容易被我们自己人性的弱点所牵绊。

    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其实我做思珂特已经是第二次创业了,我上一个公司也是在教育这个领域。其实在我第一次创业过程当中当时并没有找到我的梦想,对我来讲当时是出自我的恐惧,我自己有我人生理想,我希望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我希望能够赚到很多钱,其实我对钱也不是那么感兴趣,但是我希望来证明自己。我出自于内心对自己的不认可和一种恐惧,希望通过外在的成功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所以在上一次创业其实我并不开心,我跟很多种学校长和老师打交道,其实我内心深处并没有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并没有去真正爱上我的事业,所以我的身体、实业有非常多不平衡的地方。但经过我持续的学习和蜕变,包括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在西方我学了很多关于心智成长和蜕变方面的课程,我慢慢的开始放下对自己过去的恐惧,开始真正有一种平和和真正超越自我的不仅仅关于个人利益,而是真正关心到这个社会这些学生的发展的时候,这种勇气和力量会让我这一次的创业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也让我生命的状态变得非常平和和自在。

    讲了这么多,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当今与未来,我们比利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梦想的人。我们SKT的使命是激发和成就每一个人,来成就他们的梦想,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公益。

    SKT在做的事情,是用商业和教育创新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刚刚有谈到我们是中国教育领域首家共益企业。讲到共益这个话题,首先大家谈得比较多是“公益”,公益讲的是对于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我们今天讲“共益”,其实是囊括公众,也包括我们组织自己、也包括个人利益的共赢。我们做B-Corp,我们觉得非常骄傲。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样的体制下面,我们可以真正去解决社会重大问题,我们可以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有非常好的利润,可以吸引顶尖的人才,而且我们可以言行一致,我们不需要有任何藏着掖着,或者表里不一的地方,这些都是让我们觉得我们作为一个共益企业,对我们自己的内心、对我们的员工都感觉到非常的平和、非常的完整。

    要实现这样一个梦想,我们有我们的策略,我们的三级火箭战略,有三个步骤:第一级,素质教育高端赛事及活动平台,创造革新的教育场景;第二级,打造线上线下素质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平台;第三级,构建平台标准体系,通过测评和线上线下的环节,真正形成人才大数据。

    第一级战略,我们在过去五年已经在学术、商业、工程、职业、领导力,目前已经引进300多所顶尖的初高中。百闻不如一见,我们用2分钟放其中一个视频,大家看看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教育。这是我们工程板块的一个活动赛事。(播放视频)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学生需要对车的整体进行改装,我们有完整的课程和体系,帮助学生真正去激发他们对工程师、对科技的热情和向往,激发出他们的梦想,而且有一整套的体系去培养他们。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品类,包括未来在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不断的扩展。

    第二级,基于这些场景,我们这些场景目前是服务国际上为主,但是还要扩展到更多公立学校体系和面向高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持续服务平台,提供素质教育的完整解决方案。

    第三级,我们在这个平台上面会沉淀出我们的数据,就是学生参加不同的活动,他们都会有相应的数据标准,而且这些数据会得到企业、大学和政府全面的认可,我们正在构建整个的生态。

    最终我们是希望形成真正的终身学习和素质的生态平台,一个面向21世纪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面找到梦想,让平台给他赋能,突破目前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束缚。

    最后,关于梦想,我留给大家三个问题,请大家带走三个问题:If not you,who?If not now, when?If not here,where?

    谢谢大家!

    Min Ko:非常感谢侯先生的演讲,我也非常期待您未来的征程。

    我们今天最后一个案例分享嘉宾,可能大家很多都已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像饿了么这样的公司它怎么能够去把自己变成一股商业向善的力量?饿了么是受到阿里巴巴投资的巨大线上外卖平台,这样的外卖平台使我们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公众也有一些担忧,就是社会和环保方面的影响,比如食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张怿先生在2015年作为共益企业设计总监职位加入饿了么,他知道饿了么面临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他在企业由内而外做出改变,因此他成立了一个relab特殊工作小组,去解决刚刚我说的社会和环保问题,现在就把舞台交给张怿,有请。

    张怿:我的工作室在上海,我们饿了么总部也在上海,昨天刚刚飞到深圳,这边特别热。借这个机会,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今天不是第一次帮B-Corp站台了,虽然饿了么还不是B-Corp,已经是第二次想和大家聊一聊从饿了么角度怎么去看这件事情,我们会有不一样的维度。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赋能消费者与商户·让每一个外卖订单都更环保一些》。

    一些数据显示目前垃圾的现状,肯定是递增的趋势,这个不用怀疑,持续增长的人口和消费,也是导致这样的原因。

    大家可能不是特别了解现在的垃圾是什么状态,这也是来自国家的数据,60%以上的垃圾是被燃烧的,31.4%的垃圾是被填埋,那到底有多少是被循环利用的?说实话,我们不太清楚,这是我们非常大的疑问,很多人都在谈回收,回收的标到处可见,那到底它们在哪里,这个数据我们也是非常好奇。

    我们虽然不是特别专业的研究和了解,目前得到的结论是,垃圾回收系统并不完善。我们目前看到的是官方的渠道,政府,包括现在全国范围谈的两网融合都谈这一块。大家也知道,中国的拾荒大军也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我们为什么要分享这些东西呢?饿了么,大家在朋友圈应该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外卖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虽然我还没有下一代,但的确是蛮触目惊心的一个标题,我们先不谈这个东西有没有“标题党”的嫌疑,但我觉得这个的确是我们需要直面的,我们不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我这边有责任对这个话题做一些研究。那我们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先成立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我当时命名叫relab。为什么叫relab?这个团队关注的事情是右边的内容(见PPT),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词都是从“RE”开头的,因此我们给大家起了个名字,饿了么作为这样一个品牌和平台,某种层面上和消费者沟通还是商业品牌的动作,很多人转了那篇文章之后,就觉得“我们少点外卖嘛”,这件事情的确是非常非常难沟通的。但是relab,像我现在站在这里就是以不一样的姿态来跟大家沟通,当然我们也代表饿了么,但是我们代表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态度。我们还关注的一些问题,怎么样去重新设计一些东西,怎么样去改变一些政策,甚至于怎么样推动政策的改变。实际上我们也发现饿了么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因为自己本身只是一个送外卖的平台,当然我们也做很多本地服务的内容,但是给我的感觉,我们不可能去真正的做回收,但是我们怎么样保证一些关系。那怎么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呢?也引出了我们在做事情上的原则。

    第一,以平台用户为核心。这句话可能大家都听得有点腻了,但是作为我们平台来说,用户,用户的诉求、用户的体验是我们最最关心的东西。

    第二,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作为一个平台,我们一直在说大数据,我们平台利用数据方面的确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那这些数据如何更好的去利用,如何更好的帮助我们做决策,如何更方便的调用,这也是我们整个团队做事的原则,所有的决策一定是需要通过数据的支撑,这是我们公司的原则,也一定会引申到我们这边来的。

    第三,以绿色可持续赋能商业价值。我们希望去影响平台可以影响的范围,去赋能消费场景,让他能找到可持续的往前发展的动力。说白一点,赚钱的生意我们才能做得下去。

    第四,多方蓄力,内外协作。饿了么是一个平台,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现在很多传统也也好、回收也好,它是做不了很多事情,我们不可能去捡垃圾,但是我们可以赋能我们合作伙伴做这些事情,我们愿意提供给他们数据,去帮助他们更高效的做这些事情,这才是维护我们之间的关系,包括我们如何合作、去找到双方利益点,去把这件事情做好的非常关键的原则。

   作为平台我们可以去链接的,虽然我们在中间,并不代表我们最重要,就是作为平台我们可以去链接到非常的点。我们现在的确和一些回收公司在谈,一些新材料公司也和我们接触,包括餐厅、消费者,包括和政府也是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这是我们平时已经联系的。relab还是需要去把其余我们没有碰到的一些东西再连起来。

    我们最关注的三块领域:

    1、回收和循环的闭环设计。回收是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问题,那回收怎么做,这是一个长线的规划,但回收一定是闭环。并不是说我今天收回来了,然后再卖掉。如果我们把整个后端的链路看到,或者帮助我们的消费者,帮助我们的商家去看到他做的一些贡献,实际上是会得到一些回报的,这是我们想打造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去影响到它的前端。

    2、包装餐具的可持续设计。这个话题非常大,什么叫可持续?塑料一定是不好的嘛,那什么叫可持续,塑料从能源的角度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定义。但是如果我把它回收,比如用纸是更好的,这个话题是没有定论的,对我落说我自己都没有一个结论,我没有办法去给大家一个答案说哪个比哪个更好,那我只能告诉大家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或者在一些趋势下,或者在消费者的体验层面,商户可以选择适合他自己的设计,包括他的定义,来迎合我们对于它未来可持续的想法。

    3、APP端影响商户和用户。APP肯定是我们链接商户、消费者最紧密的桥梁,在APP上我们能做的事情也是可以非常迅速验证我们想做的事情,这一块也是我们最关注的,relab成立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在APP上添加了“无需餐具”,近期我们非常开心的是并入了阿里的体系,我们也把“蚂蚁森林”的能量功能引入到了我们的“无需餐具”里面。这些是我们在APP上做的一些动作,这影响消费者的层面是非常广的,这也是我们平台的一个优势,也是我们非常愿意去做的事情。

    闭环设计,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初级,如果你不知道这件事情发生具体是什么事情,那你没办法定义或解决这个事情。那我们做的事情很简单,我们找到一个地方,我们开始收垃圾。第一个是我们先定义了一个事情,我们本身想通过不一样的渠道和消费着沟通,然后我们去把它做成一个活动,然后我们也特意拿了两个我们以前的外卖箱做了几个专门收外卖垃圾的垃圾桶,就放在场地里面。然后把场地垃圾集中回收,回收回来以后我们要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里面到底有百分之多少是塑料、纸、筷子、铝罐,这些数据我们会沉淀下来,我们要看有多少东西没有扔到专门收外卖的桶,这些数据我们会收集起来回去看。这个数据我们整理完也会和大家沟通。我们的能力只关注在饭盒的塑料上,因为现在是测试阶段,我们不远千里把这些塑料从上海运到了广州,找到广州一家厂愿意把塑料的料处理成颗粒,还是广州的厂把这个塑料作为花盆,它做成了一个东西是我们可以未来把它做的。实际上这个行业是非常成熟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我们走了一遍我们也才知道原来有这样的公司存在,是有公司在做的。这件事情本身是很难的,但如何把这件事情告诉消费者,这样大家才会愿意把这件事情往下推。

    餐具包装的可持续设计,目前我们要探索的是可降解这个话题是不是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在塑料袋上面应用可降解的材料,这是百分之百生物可降解的。在纸碗上,实际上大家现在用的纸碗,觉得纸碗非常环保,实际上并不一定,因为它里面还是有一层塑料。市面上还是有把塑料换成了可降解的,推荐商家去用。商家用了这些东西之后是贵的,但是如果把宣传打出去之后,消费者会不会因为这个东西买单,而不会造成商家的生意影响。如果我们能通过数据来证明这件事情,那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愿意做这件事情。这条线,到后期我们还要去看回收回来可降解的东西怎么去讲解,这个行业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因为外卖里面带的是有一些残留的食物,这个是对降解非常有利的条件。

    APP端引导商家和用户,未来在APP我们上会做很多动作,因为这是和消费者交互影响最广的,整个APP可以影响的是上亿人,所以我们会建立一个高于行业标准的。这个点上,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餐厅品类,它并不是一个菜系,它是一个环保餐厅的定义。这个环保餐厅,我们目前暂定名为“蓝色餐厅”,但是我们会有一个更好的让大家交流的名字。怎么样成为这样一个餐厅,这个标准是我们想定义出来的,我们想告诉全公司相对来说对这些事情的执行部门去履行这样一个标准,那有达到这些要求的餐厅,我们会提供一个单独的流量,这个流量的支持是对于餐厅最最重要的。它有更多的流量灌入,因为它做了一些好事情,所以我们愿意把流量分享给他们。这是我今天可以站在这里和各位我非常尊重的B-Corp企业一起来分享的这些事情。

    我们的梦想,这个平台上面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进到这样一个标准,那我们提升的是这个行业,当然这个行业我相信会不断的提升,通过我们不断对这个行业的研究和理解,通过更多的消费者,共同的影响他们,去赋能给深圳的商户。饿了么要成为B-Corp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饿了么愿意去培养出很多商户是不是能成为至少一个B-Corp。在里面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伙伴“叫板披萨”,也是一个B-Corp,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非常尊敬的一个B-Corp。这也是我们在赋能,也是我们在对这个行业做贡献,这是我们作为不管是一个团队也好,代表饿了么也好,甚至于整个阿里巴巴也好,我觉得都是非常非常乐意去做的。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Min Ko:非常感谢张怿,我也非常期待饿了么的未来。

    接下来是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圆桌对话。首先让我们有请圆桌对话的讲者,也就是刚才四位演讲者,有请上台。

    我非常骄傲今天能够邀请到大家参加圆桌对话,我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怎么样推荐中国企业来参与商业向善?第二,我们目前面对的最主要的挑战?第三,我们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我们前面讲到的挑战问题。我们就一个一个来。

    请Alicia先讲一下,中国有很多的企业有望成为共益企业,您觉得对于中国而言共益实验室可以做到的事情是什么?以及未来会对中国的共益企业提供什么支持呢?

    Alicia Darvall:谢谢Min Ko。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共益实验室在中国有几年的工作了,我们也是很幸运能够和全球各个领域的人进行合作,我们最近在非常开展了共益的一些做法。包括肯尼亚最近有一些新的共益的认证,目前我们也是在和一些亚洲的组织一起合作,比如有香港、台湾的一些组织,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市场。我们也会有支持中国市场的战略,认证一个企业的花费大概6万美元左右,我们也会向大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以及有建设性的业务模式。所以接下来的六个月我们会是重新开始的情况,因为我们目前已经有十年的经验了,接下来我们也要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也在全球扩展的阶段。现在进入到中国市场,我们也是觉得非常幸运。我们和中国市场进行正式合作之后,我们会有更加广泛的合作机遇。

    Min Ko:谢谢。我的第二个问题,在你介绍的时候提到共益企业的好处,包括立法等等,现在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哥伦比亚也有这方面的立法。您可以向我们讲一下共益企业和受益企业之间的区别吗?把立法放到全球视野下去看有什么区别?

    Alicia Darvall:我们有两个需要做的改变:第一个是第三方标准;第二个是法律的形势。这样就使你选择的投资形势能够真正嵌入到企业。在现行美国法律体系下,如果你要卖你的公司的话,你就必须按规定去卖给出价最高的收购者,即使收购者买了之后很快会把你的公司分解,你也是有对股东的责任,要把公司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另外一个立法,你要对股东负有责任,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促成一个新的立法,使得公司有自由去做新的决策,而且希望公司能够成为增长型的企业。

    Min Ko:我最后一个问题,截止到目前为止共益企业的认证,在全球范围来看更多的企业是中小型的,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大型跨国企业也在关注共益企业,北美最近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大的,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在最近跨国企业、大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共益企业呢?

    Alicia Darvall:我们在论坛当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很多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很多的原因是促使了更大型的公司去关注我们。比如说我是新时代的工作者,我选择我工作岗位的时候就看一下这公司是不是对社会有责任。比如达能最近跟他们的融资银行做协定,如果他们达到了ESG标准的话,那么这个银行就是达能能够去付更低的利率。所以B-Corp企业B-Corp进程是能够帮助企业去降低他们的成本、降低他们的风险。所以我们有很大机会让公司员工变得更加的高参与度,而且也让公司有更多改变的可能,更加的多样性。

    Min Ko:现在要问一下下一位演讲者SKT思珂特教育创始人侯昊先生。SKT是最新被认证为共益企业之一,我和最近获得共益企业认证进行讨论,发现一个改变,在中国共益企业认证路程现在越来越快捷了,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成为共益企业的路程当中的一些故事,还有就是内部和外部在你宣布SKT成为共益企业有什么改变?

    侯昊:在半年多前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消息,讲到Facebook创始人他的基金会其实是一个B-Corp,是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然后也研究了一下B-Corp,才发现B-Corp这个理念讲的是商业向善,发现这个理念跟我们创立企业的初衷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做教育领域就会遇到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大部分中国目前的教育公司还是以考、培和提分,更多是功利化的诉求为导向,更多是培训公司。但我们做的是完全基于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种教育产品,而且我们的使命是要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创新变革,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对外沟通的时候就觉得很困难,人家会怀疑你一个盈利性的企业一定有其他什么动机,不是真正要做这件事情,或者你是打着这样一个幌子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对外的PR和沟通都觉得非常困难。

    2017年10月份左右,我们跟团队开了一个会议,说决定要申请B-Corp,过程也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应该算还是比较顺利。主要我们从使命、价值观,到我们的商业模型,到我们整个的员工,就是我们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没有一定要去改变自己什么东西。应该说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作用还是挺大的,B-Corp的身份,给我们激励和鼓舞,让我们更加坚定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事情,也让我们团队更加有主人翁的精神。对外,我们有机会来到这个活动,能更好的阐述我们的使命,在B-Corp的社区当中,我们可以一起推动商业向善的理念,壮大我们的社群,让社会能够认知到SKT作为B-Corp的一种使命感和存在的价值。我觉得对于我们整体来讲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们是义不容辞的愿意为B-Corp在中国的发展去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Min Ko:我的另外一个问题,我在中国看到的趋势,全球来说更多的共益企业是食品和消费品领域,那在中国更多是来自于教育领域,您个人有什么见解吗?我们观众有很多是来自教育和产业背景的。

    侯昊:其实我也刚刚才知道中国B-Corp申请有很多教育企业,我不太清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第一,中国人数很多;第二,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确实对人性有很多的束缚和压抑。我相信很多的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包括学校的老师,都希望去做真正回归教育本质的事情,可能他们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希望加入这个社群当中,更好的表述他们的使命。另外,中国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民族,也非常重视教育,家庭在教育的投资甚至占到了80%。我觉得这些都是促使更多的教育企业希望能加入这样一个社区的原因。

    Min Ko:我现在想问一下深圳联谛的梁振宇先生。深圳联谛有最高的评分,127分,总共分是200分,最低要达到的是80分,但是深圳联谛达到了127分,非常高的分数。平均分用BIA的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深圳联谛在B-Corp共益企业认证当中能获得如此高的分数,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些你做得好的地方?

    梁振宇:对我们来说,127分,说明我们团队很会考试嘛(笑)。我自己的感触是这样的,最终分数多少,或者最终有没有获得“B”的那个标,实际上在我和我的合伙人看来都不是最关键的,当然获得了标很好,我们很开心。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或者说对于我们企业价值来说,是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它一项一项的指标,这些指标其实也在帮助我们去审视我们自己企业的模型、商业模式和运行过程当中是不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例如我们的供应链、我们的供应商他是不是关注到了环保,比如我们自己对待我们员工,等等。当然可能我们比较幸运,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我们是从NGO转型做社会企业,所以当中的蛮多指标我们本来都已经达到了。

    总结来说,我的观点是,获得多高的分其实倒没有什么技巧,更多的价值不是这个标,更多的价值是获得这个标当中你对自己企业的调整和完善。当然我们也发现很多我们没有做到的地方,总分200分,我们还扣了很多分,我们也想怎么把没做好的地方也做好,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完善,重点是我们可以自己完善好自己。

    Min Ko:作为一个共益企业的认证企业,您认证共益企业有收到什么最大的价值吗,或者在跟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公司合作的时候,您在跟他们沟通过程怎么跟他们介绍共益企业的价值呢?

    梁振宇:对我们来说,获得B-Corp认证我们有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意外的收获,我也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说我们招聘的时候,我们跟应聘者或者我们挖的人去聊的时候,你加入我们吧?以前的时候会蛮尴尬的,就说你一家公司,你凭什么在这跟我扯梦想,工资够不够高嘛,企业名气够不够大嘛,你不就是给我画个饼忽悠我过来,忽悠我降一点工资嘛。我们获得了B-Corp的认证之后,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佐证,我们可以跟我们想挖的人,我们可以跟来沟通的应聘者,去跟他们讲我们的企业梦想,我们赚钱意外的社会责任追求并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策略,而是我们这个团队创始人他所希望去坚持的东西,也就是为什么创业的原因,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地方。

    当然我们跟我们的客户在沟通过程当中,或者在我们的宣传介绍材料当中,我们也会去强调我们公益企业的身份、我们社会企业的身份,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公司品牌形象、诚信度、可信赖度等方方面面的一种佐证。当然我们不断的也在发现这样的事情给我们所带来的意外的小惊喜。我上次还跟Min Ko建议过,我说咱们中国应该出一个小册子,就是认证了共益企业之后你的企业有哪些小收获,它是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但是所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每天给你的都是意外惊喜。

    Min Ko:我们现在到最后一位讲者饿了么张怿先生。张先生,我也非常喜欢网上外卖的服务,虽然我也很喜欢做饭,但是有时候出于时间的关系,我在个人生活当中可以说每天都是依靠外卖而活的。基于您刚才的分享,我非常深受启发,我看到公司是真正想要用很多方式来为公众去创造价值,做出改变。我的问题会比较有批判性,您觉得饿了么现在做的努力,包括创造relab公司内的团队,你觉得够了吗?如果还不够的话,那饿了么这样的公司还需要做什么呢?怎么样去做?

    张怿:如果是一个简单的答案的话,是不够,肯定是不够。实际上饿了么非常大了,大家到处都能看见,所以就是说以这样大的平台来看,我觉得我们要做的事情还非常多。relab成立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去看这样非常非常复杂的链路,包括我前面说的,我们要往前端去看到底那些原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制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回收,回收本身就是一个大坎。回收完,是去做降解,做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怎么样和消费者沟通,实在是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事情要做。包括在APP上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想法要去实现,但是整个公司它还有自己的商业使命,还是希望我们怎么样去把市场做好,怎么样去把消费者服务好,怎么样把外卖更快的送到你手里面。在这个事情的平衡上,每个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一个公司会回答说“我现在做得很好、我够”。饿了么本身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是一个非常非常年轻的团队,我觉得我们才刚起步,那我们没有资格说我们现在做得很好,我们只是有资格说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希望让大家相信我们,我们很认真地在对待这件事情。

    Min Ko: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微观上的问题,现在共益企业认为在未来企业不仅仅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是让利益相关人都能够获得好处,所以像饿了么这样的企业,或者说其他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怎么样把这两个平等对待?

    张怿:现在饿了么是在赋能,说实话我们公司还没赚钱,但我们有没有让商家赚到钱?肯定有。这是我们这两年做得最大的一个贡献。这是最值得思考的事情,我们本身觉得我们做了一件最好的事情,就像Min Ko你这样不烧饭,解决你的很多的问题,那你觉得我们是在做向善的事情吗,我觉得我们是啊。但后来发现我们还有很多罪恶的事情,那这些问题是我们想要解决的。我相信每一个公司它都是出来去解决问题的,不可能一个公司说我出来做恶的,所以我出来了。

    那我们现在要做的,我们特别特别想做的,就是把千千万万的商户和消费者意识去做好,能让这些商户真的有B-Corp的意识,怎么样让他在服务好社会的同时又对社会做贡献。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这也是我一直为什么那么关注B-Corp的原因,我们是希望通过你们的理念,然后也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工具,甚至于让我们平台上的商户知道,如果我今天用了可降解的餐具,我是不是就是一个向善的动作,那这个是我们非常想搞清楚,然后怎么样去追问他们去做,然后我要证明你如果这样做,你不仅仅只是因为你爱护环境,而是这样做你会得到更好的利益,包括在这个中间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这是我们想解释和引导商户、赋能商户去做的事情。

    Min Ko:好的,我最后一个问题,我还是要再问一下您。你觉得饿了么未来能成为共益企业吗?

    张怿:这也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成为共益企业,这是我们想探索的方向,B-Corp给我的启发是非常非常大,我愿意去把这件事情向上沟通,和我们的老板介绍什么是B-Corp,他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这是从介绍开始。

    如果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商户慢慢都像“叫板披萨”那样成为这样的B-Corp,如果有越来越多在我们平台上的商户成为B-Corp,那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我们商户80%都是B-Corp,我觉得饿了么成为B-Corp应该是一个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拿到的分应该比你们(深圳联谛)还能高一点(笑)。因为我相信这个事情肯定是对的,至于我们可以走多远,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希望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沟通,其实我们之前有联系过,但是我们找错方向了,应该往我这边来,所以我们可以去再深入的研究,我觉得答案一定是我这边会去努力地争取这个事情。

    Min Ko:好的,非常感谢,您这个答案答得非常全面。

    接下来观众想要提问的话都可以举手向我们台上四位嘉宾来提问?

    现场提问:很高兴B-Corp在中国有这么快的发展。我想问问你们,怎么样可以加速这个发展,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到B-Corp?中小企业也没关系,大型企业我觉得要慢一点。但是现在我发现很多公益企业是年轻人创办的,这个很好。我想了解有什么方法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他们创业的时候,或者是已经创业了,把他们的企业发展成为B-Corp?

    侯昊:我先尝试回答一下,因为我们服务很多年轻人,而且非常年轻,是12-18岁这个年轻阶段。我们现在给我们的学生做财经、商业,包括创业方面的教育,我们肯定会做的一件事情,我们服务的所有学生当讲到商业、讲到创业的时候,他们就应该做B-Corp,没有别的选择。我觉得未来的商业世界做B-Corp,也是我刚才主题讲的,只有当他关心社会,真的是去解决社会的问题,他创造的价值是最大的,一个小的点竞争是红海,只有当他的心足够大的时候,他有一个正念在这里,那它自然而然会有B-Corp的基因,所以我们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影响、引导和赋能我们一批一批的高中生,包括未来的大学生,他们具备这样的种子,然后未来成长为B-Corp的员工或者是创业者。

    梁振宇:我比较功利一点。我会觉得这件事情千万不要让所有的第一次接触B-Corp的人,包括已经接触B-Corp人,包括还没有接触B-Corp的人,不要认为这就是一件公益的事情,我觉得这不是好事,就是你非得去挑战人性、非得去挑战利益,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就您的问题来说,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呼吁更多的企业来去关注这件事情,呼吁更多的企业来去尝试成为B-Corp。当然这是双向的过程,他去尝试关注B-Corp,必然会关注自己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双向过程。

    我还是之前的建议,一定要赤裸裸的告诉每个人做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有什么商业价值,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做这件事情。就像我们做信息无障碍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之前告诉饿了么的CTO张总,有这么多盲人他需要饿了么,这么多用户你不服务,你不服务,跑美团那里去了。我当时并没有跟张雪峰说这个事情的意义,中国有这么多盲人他们需要订外卖,做公益,我并没有扯这件事情。只要人家做了,结果就是公益的,干吗“不”呢。我比较功利(笑)。    

    张怿:因为我们现在还不是B-Corp,但我也点自己的感触,因为我们也一直在面对消费者。我认为还是B-Corp的定位,如果未来是加速的状态,B-Corp想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或者不管什么样类型的企业,甚至于就像您提到的很多创业者现在都是年轻人,我觉得就要讲他们的语言,他的语言可以是商业,这一点上面我也非常认同。为什么?我们就是要做市场份额,如果你过来讲到了我的点子上面,那我一定会去做这件事情。

    实际上很多公司现在不是为了赚钱,他是好玩,我要去实现一些很酷的事情,这些事情能不能跟他们去沟通。他会觉得如果你把B-Corp这件事情做成很酷的事情,他会觉得我如果成为一个B-Corp会是一个很酷的事情,那他也许就会做了。成为B-Corp是可以很好玩的事情,我可以很B-Corp里面的企业一起去玩商业,这是他们现在的语言。如果这样跟他们沟通的话,这会是加速的方法。这是我的一些见解。

    Min Ko:第二个问题。

    现场提问2:您好,我是年轻人,也来自一个年轻的组织。作为年轻人,我们都知道共益企业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也像一个道德准则来指导我们。我想请问,我有没有机会去认识所有共益企业的细则,在未来有一天能够去成为一个B-Corp?

    Min Ko:我现在给大家更深入的介绍一下我们B Generation的项目,这个项目是针对中国大学生来设计的,你刚刚说很多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在大学的年轻人他有这个梦想、有这个需求去寻找使命驱动的道路,尤其是中国的大学生,他们走出大学之后有两条道路可以走,他们想使人生比较有意义,他们直接进入非营利机构,他们就会很快的发现因为工资太低,就不能够去支持自己的生活;另外一个趋势,他们先去企业干五到十年,慢慢发现他们认为生活当中缺失了一些意义,所以他们离开了企业去到非营利机构,或者去到社会企业。在我们B Generation项目,我们有一个项目是衡量什么是真正重要的,让学生有机会去为中国的已认证或者未来将认证的潜在共益企业去工作,让他们有一线的经验,让他们知道使命驱动型的中国一些项目和公司,真正在那里工作和环境的体验是怎么样的,我们也会在这些活动当中教给大学生衡量影响力的工具,他们也会看到影响力的报告。根据他们的体验,他们也可以从这个项目当中获得一些工作机会、实习的经验等等。通过他们真正体验,通过这次的工作经验,学生就可以有清晰的想法来决定他们是否真的希望去加入公益企业或者非营利机构。

    不知道你是在深圳还是上海?

    现场提问2:在香港。

    Min Ko: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和KK(音)聊,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的项目是在北京启动的,而且也有很多正在做的项目,在上海也有做,在深圳也有做,KK是负责香港,你有没有想到让一些本地的企业加入进来。我不仅仅是自己单打独斗,也需要去建立同盟,我们想让我们B Generation项目更加流畅的进行。比如在北京我们和PIN项目合作,想要把这些项目涵盖到我们的项目当中来,去创造更多的价值,不仅仅是为学生,还是为了企业。

    现场提问2:非常感谢。SKT提供培训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些概念也给学生?

    梁振宇:我觉得有很多方式,其实教育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手段,关键是箭头往哪边走,因为教育有很重要的价值观引导作用,所以一定是我们给他赋能很多工具、手段、能力和知识,但一定要有好的引导。这是从我们运营项目哲学的出发点。

    具体做项目当中有很多,各行各业,包括艺术、工程,比如从比赛的设计、主题都可以引导他们去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这些过程当中都会让获得成就感,他会一步一步的对B-Corp和使命价值观的认同。

    现场提问3:如果要把共益企业的维度考虑进去,你们怎么看待社会共益跟初创公司增长之间的平衡?你们觉得这是矛盾的吗,还是说共益这件事情可以是在初创公司一开始就被放到公司的理念,比如说增长的策略,或者是增长的哲学当中吗?

    张怿:这个我没有办法代表饿了么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蛮高的问题。在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以增长,我觉得增长是一个逃避不了的话题,饿了么的速度已经是在增长里面非常奇迹般的增长了。那中间在这个过程中是会发生一些问题,我觉得这并不是说所有人可以预料得到的,有很多情况毕竟不是它可以把我所有东西都计算到,然后去把这个事情在当时就解决掉,那我觉得那个不叫创业了。一个企业绝对不应该在增长过程中带来一些对社会负面效应的出发点去做,我不相信有一个初创企业会选择我就做增长,别的我不管,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一个初创的企业,而是说我在增长过程中已经尽可能的考虑到所有的问题,那社会问题一定是他应该考虑到的。这个意识如何去植在创业者心中,这是我很难回答的。

    梁振宇:饿了么的增长和饿了么的社会价值我有一个看法,我经常去逛论坛,我看过一篇帖子,会去吐槽一些产品和表扬一些产品的帖子。当中有一个帖子聊到关于叫外卖的APP。有位视障者有这么几句话,说我每天都要叫外卖,他是视障者的代表。那有外卖之前这个视障者怎么过日子?他每天都要叫外卖,在这之前他怎么过日子。对于来说饿了么的快速增长,尤其往三四线城市覆盖过程当中,它就是在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所以这是饿了么的增长和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或许用这个点来试试B-Corp。

    回到我自己的企业来说,也是不矛盾的,我刚刚也理过这个逻辑,我有更多的订单,意味着更多的企业与我合作。更多的企业与我合作,购买我的服务,意味着更多的企业他的产品能够被障碍群体去使用了,意味着更多障碍群体能够通过科技融入主流社会了。所以很多时候不是非黑即白的过程,是可以寻找到内在逻辑的过程。当然如果我们运气好,我们找到很酷的同时发生的逻辑,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情。或者是其实已经有了,还没有发现,那我们一起帮他去发现好了。

    现场提问4:我的问题是给B-Corp的,我是市场调查的背景,我的任务就是去洞察消费者想法,共益企业B-Corp是一个全球的组织,在中国要生根、要本地化的话,您就需要去平衡国际化和本地化两方的视野,我想问的是,当然你是和本地的资源、本地的公司有合作,除此之外您做了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对于本地市场洞见有更多的获得呢?

    Alicia Darvall:非常感谢您的问题。我们共益实验室的工作方法,我们有标准咨询委员会帮助我们想出所有共益企业的认证标准,然后我们也有很多来自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员工去确保我们问这些问题对于每一个地方和国家都是相关的,都是有相关性、有用的,我们有75个问题会问公司,基于你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细分领域等等,问题体系已经非常详尽了,但是我们知道永远有提高和改善的空间。因为我们在跟企业去进行沟通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去进行反馈,会问他们我们共益企业B-Corp方面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最关键的,我们也会有一对一的评估,所以我们的标准就可以在这样的方式下变得更加的本地化。

    我们有全球独立的标准制定团队,当然也有很多帮我们做本地化的员工,我们已经做了三年,所以会是持续改善的过程,我们会不断的去提高审查的标准。

    现场提问5:在评估之外还有别的做法吗?

    Min Ko:比如对于宣传工作怎么做。我是去年参加到这个团队里面,对于公众的意识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做法。走在路上随便问一个人说你知不知道共益企业?基本上没有多少人知道,有很多人甚至没听过这个概念,所以我们现在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中国要去找到能够发生改变的要素,然后使用这些要素来作为赋能者,让整个市场和公众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使用一些方法工具和强势概念进行宣传,要有很好的框架来帮助实际操作者使用。我们现在主要的目标是年轻人千禧一带,因为他们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是未来主要的劳动人群,所以我们要在他们早期刚刚成为职业人士的时候就抓住他们,让他们来提高这样的意识,让他们能够对于消费主义,比如对消费主义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创业者,我们要意识到他们整个企业的价值链,然后告诉他们怎么样来很好的使用我们工具,来帮助他们管理进行提高。他们肯定听过影响力投资,告诉他们怎么样来进行影响力投资,以及怎么样通过影响力投资来提高他们的商业表现,他们是否有工具来对于影响力投资进行量化的评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的领域,来帮助商业来理解我们这些工具。

    对于大众而言,他们不是商业人士,也不是投资人士,那么我们就会给他们比较有趣的参与机会,比如B The Change嘉年华,在中国我们有很多的音乐、食品、文化的元素,我们的观众虽然对于共益企业没有任何的兴趣,但是他们可以参与到里面来,在享受食品、音乐的过程当中来知道原来还有共益企业这件事情,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然后更多的了解这个事情。

    所以我们的做法就是通过这些东西来进行利益关键人的意识改变,让他们进一步成为共益企业概念的传播者。

    现场提问6:我是来自四川成都的,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家可能有所了解,成都也高度重视社会企业的发展,今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一个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文件,后续可能会有一些配套文件的制定。这次这个论坛,我们牵头部门来了6位同志,分别到每个分论坛当中去听各位老师精彩的演讲。我们想通过这次论坛学到一些东西,回去以后我们想做一些平台和做生态的打造。我想了解一下,对社会企业而言,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最迫切的服务?看能不能对我们下阶段的工作有些启发,谢谢大家!

    侯昊:我们团队就在成都,因为我们有5000人的大赛在选择场地。作为一个初创企业来讲,无非就是资金、场地,还有政策的支持。像教育行业,除开这些基本的以外,如何让城市的社会企业的社会形象、对外的曝光,因为他们的客户,包括学校,能够更好的去认知这个团队,我觉得政府可以在一起多做一些作用,让企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有更好的成长,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Min Ko: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圆桌论坛只能到此为止。我们以掌声谢谢几位嘉宾!(掌声)

编辑:杜珊